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豐富學生語言,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的任務。
受年齡及心理特征的限制,加之教師在實施教學中方法失當,學生感到寫作文枯燥無味,在教師的施壓下應付完成作業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要讓學生愛寫作文、寫好作文,必須把負擔轉化為興趣。
兒童的寫作興趣,并不能自然而然地產生,然而對作文的興趣決定了學生今后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發展。學習興趣與作文思維發展密切關聯,作文思維發展程度決定以后作文水平的高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興趣才能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實現這個轉化,就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其興趣。
一 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途徑
教師應在激發興趣和寫作動機的途徑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得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鞏固,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率。所以,教師的“導”應從內容、形式等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1.內容讓學生感興趣
在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一些充滿樂趣、引發兒童好奇心的事。教師要捕捉這些有趣的事,講給學生聽,讓其復述,最后把這些內容寫下來,這時教師提出,看誰把這件事寫得更有趣,并更有層次地讀給大家聽,學生寫的興趣就會由此產生。
2.形式讓學生感興趣
畫畫是學生喜歡的活動。畫前讓學生思考,你為什么畫這種事物?畫的過程中,你是怎樣畫的?先畫什么?后畫什么?顏色、形狀怎樣,像什么?你的心情怎樣?這樣,學生作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啟動思維、展開想象的作文過程。畫后讓學生按提出問題的順序復述過程,再把語言變成文字。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寫出的作文條理清晰、結構嚴謹、事物描述得非常形象。
3.觀察的人和事讓學生感興趣
寫人和事的作文,要慢慢地導入。學生認為哪個人、哪件事好寫,就寫哪個。寫完后,選出有一定水平、基本符合此次作文要求的習作做范文,讀給學生聽,這樣學生就會領悟其要領。
4.培養審美能力引發興趣
寫景狀物的作文,先讓學生留心周圍的景物什么最美?什么動物最可愛?經過觀察學生會發現許多美好的景致,遇到喜歡的小動物,這時提出要求,把自己認為最美的景物或最討人喜歡的動物寫下來。寫完之后,在文章的謀篇布局、層次結構上提出要求,讓學生再寫一遍,這樣循序漸進,學生就會掌握寫作技巧,觀察能力也能相應提高。
5.閱讀教學培養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理解語言,體會文字的美:如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精當;句子比較,理解深刻含義及表達的技巧;促進學生對語言的積累,背誦一些喜歡、感興趣的好詞好句好段,使學生豐富語言庫,可以隨時支取,這樣說起話來更胸有成竹。同時放手讓學生去寫,對文章空白處進行補寫,對文章結尾續寫,根據文章結構仿寫,對敘述簡潔的地方擴寫等。
6.活動吸引學生興趣
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參觀旅游等,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心情和對活動的看法,然后把活動的過程寫下來,教師在這時提出相應的作文標準。
總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會逐步走進喜歡探尋的新奇世界。當走進這個世界時,教師再提出高標準,學生就會一步步地完成布置的作文任務。作文激趣過程在于教師尋求激發學生興趣的時機。以內容、形式吸引學生,這樣的作文教學,會使學生樂不思蜀。
二 提高學生寫作內驅力的做法
在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作文都能激發興趣,想讓學生的作文欲望保持恒定,必須使其形成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激發作文的內驅力。做法如下:
1.成功激勵法
小學生想要成功的欲望強烈,雖然成功的欲望是低層次的,但正是這種低層次,才能被教師充分利用,讓其享受成功的快樂,成為作文的一個主要動機。教師應在作文內容的深淺、謀篇布局的難易上下功夫。(1)設立的目標不能過高,否則會成為學生享受成功的障礙,相對來說比較難的目標逐層分解,形成梯度,易于學生走向成功;(2)批語不能苛刻,善于發現作文的優點,以鼓勵的批語為主,尤其對作文偏差的更要精心地面批,使學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差在哪里,好在何處,即使是批評的語言也要委婉使學生容易接受。教師一句激勵的語言,學生都會產生一種自豪和喜悅感,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
2.情境設置法
將學生置于容易引發作文動機的情境中,使其因情而動。有時學生已經處于某種情境中,心已被情所動,只是沒有目的性,教師應捕捉這一時機,留心社會、學校、家庭中這樣的情境,誘發學生的寫作動機,讓學生去體會現實生活的各種事件。
3.互批互改法
同齡之間,無拘無束,樂于交流,敢于闡述見解。他人評價時,無疑會讓自己受啟發;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在互改中嘗到“互改成果”,從而產生濃厚的修改興趣,學生就會愿去鉆,樂去寫。
教師如果進行持久的引導、誘發,學生就會因目標的確立,使作文動機得到激發。教師主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相應的增強,為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打好基礎。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