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歸與轉化思想的實質是揭示聯系,實現轉化。除極簡單的數學問題外,每個數學問題的解決都是通過轉化為已知的問題來實現的。對于某些數學問題,如果我們能靈活運用化歸與轉化思想進行求解,往往可以避開一些抽象復雜的運算,降低解題難度,還可以優化解題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化歸與轉化思想 中學數學解題教學 活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120-04
化歸與轉化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決數學問題時采用某種方式,借助某種函數性質、圖像、公式或已知條件將問題通過變換加以轉化,進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思想。等價轉化有一些模式可以遵循,總是將抽象轉化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高維向低維的轉化、多元向一元的轉化、高次向低次的轉化等)、化未知為已知。
化歸與轉化思想的實質是揭示聯系,實現轉化。除極簡單的數學問題外,每個數學問題的解決都是通過轉化為已知的問題實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解決數學問題就是從未知向已知轉化的過程,是一步步轉化的過程。等價轉化思想在歷年的高考中都有體現。下面是筆者嘗試將化歸與轉化思想和方法滲透融合在解題教學中,實現方法與內容的整合。
一 一般問題與特殊問題的化歸
特殊問題往往比一般問題顯得簡單、直觀和具體,容易解決,并且在特殊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常常包含著一般問題的解決方法。有些數學問題由于其特殊數量或位置關系,孤立地考查問題本身,造成我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難以解決。因此解題時,我們常常將一般問題與特殊問題進行轉化。
評注:本題化抽象為具體,設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再針對客觀選擇題題型的特點,結合選項選取特殊值,這種解法體現出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例2:(2012年山東)如圖1所示,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E、F分別為線段AA1、B1C上的點,則三棱錐D1-EDF的體積為 。
解析:雖然E、F分別為線段AA1、B1C上的任意點,但從題設可以得到這樣的信息:盡管三棱錐的“形狀”不定,而其體積應為定值,所以可以針對E、F的某一特定位置進行求解,而不失一般性。取E、F分別位于A、C的特殊位
評注:當問題的結論唯一或題設條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個定值時,可以把題中變化的不定量用特殊值代替,利用一般到特殊的轉化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的化歸
在數學解題中,通常的思維方式是從已知到結論,然而有些數學題按照這種思維方式解則比較困難,而且常常運算量較大,有時甚至無法解決。在這種情況下,要多注意定理、公式、規律性例題的逆用,正難則反往往可以使問題更簡單。
分析:對于一些含否定性的詞語(如不可能,不是)的結論,往往從正面突破難度大,此時不妨從反面入手,利用反證法進行推理論證就可化難為易。
A,若C為線段AB的中點,則λ= ,不符合 ,
同理可知選項B不成立;對于選項C,若點C、D同時在線
與已知矛盾;故選D。
點評:本題直接入手有“山重水復”的困惑,用反向思維求解將獲得“柳暗花明”的喜悅。
三 命題與等價命題的化歸
由命題A(或問題A)可推出命題B(或問題B),反之,命題B(或問題B)亦可推出命題A(或問題A)。即A與B互為充要條件時,稱為A與B等價。利用這種等價性將原命題(或原問題)轉化成易于處理的新命題(或新問題)的方法可以把不熟悉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
評注:(1)命題“﹁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等價于“p是q的充分不必要條件”,一步步轉化為集合A與集合B的關系,從而確定出關于m的不等式組,使問題得到解決。
(2)通過等價轉化,化生為熟,將兩圓的位置關系轉化為圓心距關系,然后化歸為點到直線的距離,最終求出最值,從而降低了解題難度。
四 數形結合的化歸
數學家拉格朗日說:“只要代數與幾何分道揚鑣,它們的進展就緩慢,它們的應用就狹窄,但是當兩門科學結合成伴侶,它們就相互吸取新鮮活力,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
數形結合思想,就是把問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結合起來進行考查的思想。其實質就是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使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通過對圖形的處理,發揮直觀對抽象的支柱作用,實現抽象概念與具體形象、表象的聯系和轉化,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即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可以把數量關系的問題轉化為圖形的性質和特征去研究,或把圖形的性質問題轉化為數量關系的問題去研究。
1.代數問題幾何化——以形助數
以形助數就是根據數學問題中“數”的結構,構造出與之相應的幾何圖形,并利用幾何圖形的特征、規律來研究解決問題,這樣可以化抽象為直觀,易于顯露出問題的內在聯系,同時借助幾何圖形直觀審題,還可以避免一些復雜的數字討論。“以形助數”中的“形”,或有形或無形。若有形,則可為圖表與模型;若無形,則可另行構造或聯想。因此“以形助數”的途徑有三種:(1)運用圖形;(2)構造圖形;(3)借助于代數式的幾何意義。
評注:(1)本題將抽象函數轉化為圖形語言,直觀且容易獲得結果。(2)本題中參數比較多,如果采用代數法很
難求解。如果利用 的幾何意義,視為直線的斜率,就可以
利用線性規劃知識求解,這就將一個看似非常復雜的問題化為一個簡單的直觀問題,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2.幾何問題代數化——以數輔形
以數輔形就是根據幾何圖形的特征,建立直角坐標系(或空間直角坐標系),構造出與之相應的代數方程或函數解析式,并利用代數方程的運算來求解幾何問題,運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以數輔形中的“數”一般是坐標的運算,因此以數輔形的途徑大體有三種:(1)函數;(2)向量法;(3)解析幾何。
五 函數、方程、不等式的轉化
在解決函數、方程、不等式問題時,我們經常利用三者的聯系進行轉化。若將變量間的等量關系看成函數關系,則可以將等量關系式轉化成函數,這時活用函數的有關性質(值域、與坐標軸交點情形等)就可解決問題;若將等量關系式看成關于某個未知量的方程,則利用解方程或考慮根的情形可求得變量;若可將變量間的不等量關系式看成關于某個未知量的不等式,則解這個不等式可求得這個變量的取值范圍。
評注:本題將不等式恒成立問題轉化為函數的最值問題,然后通過導數判斷單調性,求出最值。在多個字母變量的問題中,選準“主元”往往是解題的關鍵。一般地,在一個含有多個變量的數學問題中,確定合適的變量和參數,從而揭示函數關系,使問題更明朗化。或含有參數的函數中,將函數自變量作為參數,而參數作為函數,更具有靈活性,從而巧妙地解決有關問題。
六 動與靜的轉化
解析:如圖6所示,設正n棱錐為S-A1A2A3…An,由于n多變,所以底面正n邊形、側面出現不確定狀態,這樣導致直接分析求解將很困難,甚至是“到而不達”,若另辟蹊徑,采用動靜結合法,則解法將會簡捷、易行,其計算量得到極大的簡化。
本例題中底面正n邊形固定,而棱錐的高不定,故可將頂點S看作是運動變化的,設相鄰兩側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為∠A2HAn。當點S向下運動無限趨近底面正n邊形的中心極限位置時,∠A2HAn趨于平角π;當點S向上運動趨于無窮遠時,側棱將無限趨于與底面垂直,即正n棱錐趨近于正n棱柱,此時∠A2HAn無限趨于底面正n邊形的內角
評注:“化靜為動,以動制靜”,利用運動和變化的觀點,著眼于問題的極限狀態,摒棄了繁瑣的數學運算,使所研究的問題更加直觀、明朗。因此,根據問題的不同條件和特點,合理選擇運算途徑是提高運算能力的關鍵,而靈活利用動與靜的轉化思想就成為減少運算量的一條重要途徑。
七 有限與無限的轉化
從有限到無限、從近似到精確、從量變到質變,應用極限思想解決某些問題,可以避開抽象、復雜的運算,降低解題難度,優化解題過程。尤其是在選擇題中,有一些任意選取或變化的元素,我們對這些元素的變化趨勢進行研究,分析它們的極限情況或極端位置,并進行估算,往往會收到準確、迅速的效果。
點評:用極限法是解選擇題的一種有效方法。它根據題干及選項的特征,考慮極端情形,有助于縮小選擇面,迅速找到答案。
在高考中,對化歸與轉化思想的考查,總是結合對演繹證明、運算推理、模式構建等理性思維能力的考查進行,因此,高考中的每一道試題,都在考查化歸意識和轉化能力。
總之,化歸與轉化思想是中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些思想方法是解題策略的根基,教師應有意識地在每節課中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親身體會這些思想方法的強大功能,然后自覺地運用,并能將它們綜合在一起處理較復雜的問題,這樣才能既置身于題中,又超脫于題外,不受“題海”所羈絆,讓思想之花越開越茂盛。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