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資源等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從本質上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和被動式學習方法。本文簡要分析了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課程教學融合的獨特優勢,并結合教學實例,重點闡述了如何從生物課程教學的自身規律出發,全面改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信息技術 生物課程 融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132-02
在初中生物課程中,復雜多樣的生命現象和奧秘是學生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是課程的主體內容。傳統的生物課程教學主要采取教師灌輸式講授、學生被動式接受的教學模式,許多抽象的生物現象難以用語言準確描述,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點、模糊點。如果能夠準確把握初中生物課程的內容特點,合理地融合使用現代教育手段,將有助于推動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改革進程,深化素質教育轉型。
一 確定在初中生物課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著力點
信息技術內涵豐富,形式多樣,要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就必須找準著力點,不斷學習信息知識,掌握信息技術。
1.在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上下工夫
要想用好信息化技術,首先必須熟悉各種數碼設備,掌握常用的信息技術手段。具體包括使用電腦對圖表、文件、音視頻進行編輯、處理;會使用數碼相機、DV、掃描儀、投影儀等常見的數碼設備;會使用常用的工具軟件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并能夠熟練地運用于教學等。只有真正熟練掌握了信息技術,才能清楚地了解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2.在提高運用網絡搜集信息資料的能力上下工夫
豐富的互聯網信息在給使用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迅速、準確地查找到真正適需、合用的資料帶來困擾。要想運用好信息技術,就必須熟知優秀的生物科普、教育網站,知曉檢索、下載生物課程教學信息、資料的多種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的信息平臺,向學生提出研究性、討論性的問題,推薦相關的生物課程網站,和學生進行交流討論。
3.在提高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課程教學上下工夫
標本、模型、掛圖等傳統教具,在闡述生物課程的微觀的生物本質或抽象的生命規律時,存在靜止、單調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多媒體融合聲、光、電多種元素,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迅速、直觀理解,還能夠提供良好的交互式使用體驗,使教學過程中能夠進行及時、開放的交流。因此,提高使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的能力,可以幫助教師依據教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內容,合理應用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生動、友好的教學情境中自主實踐探索、主動判斷分析,加深對課程問題的理解。
二 找準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課程教學的結合點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數碼設備、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已日趨普遍,但能否實現這兩者的真正融合,促進教學質量的實質提升,其關鍵在于是否把現代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真正推動教學目的、內容、組織等諸環節的深層次變革。
1.將信息手段與學習情境融合
在理科的各門學科中,生物課程最強調直觀情境,提倡自主操作。在生物課程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手段,能夠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展現各種生物現象的真實情境,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和了解微觀的、邏輯的、抽象的生物現象。如在教學“光合作用”一課時,將兩個反應階段,尤其是學生普遍難以理解的暗反應階段的能量轉化過程,用連續動畫的形式形象地展現出來,收到了比傳統口訣記憶、黑板展示更好的教學效果。
2.將信息知識與抽象理論融合
在初中生物課程內容中,無論是按照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種類劃分,還是按照微觀、宏觀的生命活動規律來區別,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各種生物現象,才是最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他們自覺、深入學習的直接動力。與傳統教材的局限不同,海量的互聯網信息資源為生物課程教學帶來了高質量的豐富素材。我們在動植物分類、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功能及物種的地域差異等課程中,組織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利用互聯網查找信息資料,在課堂上交流發言,老師適時適度引導,培養了學生熱愛生物課程的興趣基礎,收到了不錯的課堂效果。
3.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環境融合
生物課程尤其是生理衛生課程,講述了學生關心、好奇的身體現象,在課本信息不足的情況下,合理地運用網絡等信息技術,學生可以根據需要自主學習、討論,對于弄不懂、記不牢的學習內容,可以反復學習,充分實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和師生在教學中的互動性。如在教學“生殖系統”一課時,教師制作下發電子課件,指導學生如何查詢、了解各自性別的性發育生理信息,同時還利用即時通訊軟件,就學生生理發育的疑惑進行交流講解,避免了學生的尷尬、羞澀,提升了授課質量。
三 規避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整合中的盲點
信息技術手段形象直觀,能夠增進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如果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忽視教師教學,則容易走入教學質量低下的盲區。
1.融合信息技術,不能忽視教師的全過程主導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以其特有的治學態度、性格品質和人格魅力影響和帶動學生,這種對學生性格、
品質、心理產生的正面影響,是單純的信息技術無法替代的。先進的技術手段只能作為教學思想、治學理念、知識能力的傳播載體,而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全過程的主導地位。
2.融合信息技術,不能忽視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能夠模擬各種生物現象和生物規律,但無法替代學生在具體實驗操作中得來的感性認識和真實體驗。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實驗操作與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鼓勵和發動學生積極動手,在實驗中獲取知識。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