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重要工具。只有知識安排合理、條理清楚的教材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舒暢起來。
【關鍵詞】教材 數學學習 有理數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139-02
在教育日新月異的今天,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正在全國推進。《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因此對組織教學的數學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是滿足素質教育要求的數學。”綜上所述,廣大學習者和教育者對教材的編寫就提出了“呈現形式應豐富多彩,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綜合”的要求。“教科書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同時,也為有更多數學學習需求的學生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因而,在各種版本教材共存的今天,拿出令人信服的論證,得出該教材能滿足各層次學習者學習需求的結論,就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本文以數學中的有理數為例,研究學生的學習水平,分析學生達到當前學習水平的原因,試圖構建基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教材內容,進而對各種版本的數學教科書的編寫提出合理建議。
一 研究的方法與分析
1.研究對象
M團是農五師的某團,教育和經濟發展在農五師處于中等水平,Z1和Z2為該團的兩所城鎮初級中學。研究對象是這兩所中學中成績中等的七年級班級各1個(七年級學生正在學習有理數)
2.研究工具
第一,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如下:(1)寫出各種形式的有理數。(2)學習了有理數,你認為還有什么數?請舉例。
第二,訪談。調查完后,立即對問卷進行分析,對學生進行訪談學完有理數后的感覺。
3.數據分析
采用兩種方法分析數據:一是定性的方法。主要分析正確的形式和錯誤的形式。二是定量的方法。對于每一個回答,分為三個等級,以分析學生對實數的理解情況。
二 研究結果
1.學生的問卷回答
將學生的問卷回答整理制成表1。從表1可以看出,對于有理數的分類表現形式的回答正確率很高(教科書給了明確的定義),分數的正確率為70%;整數的正確率為89.2%;但對無理數的回答正確率很低,為30%,因為學生只有去臆測,他們不知道是否存在有理數,更不用說舉例了。
2.訪談內容
訪談內容包括:(1)學完有理數后,你認為應還有什么數?(2)你現在迫切想知道的知識是什么?
將訪談的回答(1)制成表2如下:
從表2我們可以看出,回答無理數的人數在減少,因為那是他們的猜想,經過一段時間后更不能確定了,因此對自己的想法發生了動搖。
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們的內心,迫切想知道是否存在無理數,是怎樣的?感覺自己的數學學習很不舒暢,有困難的地方。有的學生就會問教師,但很多老師也是一時難以向學生解釋清楚。
三 讓數學學習舒暢起來的建議
1.教材的編寫需要基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及認知需要
“向兒童教授新概念應盡可能按其自發的認識過程順序進行。教師應避免從外部人為地加速兒童對某種問題的認識過程。”雖然不能在此處編寫無理數,但教材應在此處對無理數進行簡單的介紹,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及認知需要,讓學生的學習舒暢起來。
2.教材的編寫需具有明確性、適切性及全面性
基于學生的理解水平,就要修訂、調整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出更為明確、適切的課程目標。同理,教材的編寫也應
基于學生學習水平和理解水平,編寫出更為明確、適切的教材,而不應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猜測,到最后也不能確定,因而全面性顯得尤為重要。
3.教材的編寫應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的好奇心程度與學習的效果是成正比的(見圖1);而人的好奇度又與時間成反比(見圖2)。
從圖1可以看出,學生在剛接觸某種事物時,內心的好奇度是最高的;但是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內心的好奇度就會逐漸變低。而好奇度又決定學習效果,要提高學習效果就必須在學生內心的好奇度很高的情況下給予解惑,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研究,明白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需求,我們對教材的編寫就可以提出以下要求:在有理數的學習后,就有一篇與之聯系的無理數簡介或閱讀。
總之,學習一個知識點后,若要告一段落,就在此附一篇與之相聯系的知識簡介或閱讀。這樣才能使數學學習舒暢起來。
參考文獻
[1]呂世虎、石永生.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馬復、顧繼玲主編.數學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鞏子坤.課程目標:理解的視角——以有理數乘法運算為例[J].教育研究,2011(7)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