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動合作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越來越被廣大教師認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互動合作教學模式,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形成較強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數學 互動合作模式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143-01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中,數學理論知識幾乎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學習積極性被壓抑,造成高中數學教學效率不高。而互動合作學習模式主要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教學動態因素的互動合作為資源,以團體合作為依據開展的一種教學活動。將互動合作學習模式引入高中數學,有助于調動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而且對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實施互動合作學習模式。
一 對教學情境進行巧妙設計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十分關鍵。為了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積極創設貼切恰當的問題情境,增強課堂互動性,為學生開展互助合作學習構建良好的環境。以講授“正方體表面積”這部分知識為例,教師選取與學生日常生活比較接近的事物作為教具,將數學概念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拉近了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以講解排列組合部分數學知識為例,教師結合自身日常購物的實際經歷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思考在購物時怎樣做到既經濟又實惠。另外,在進行空間幾何體知識講解的時候,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對幾何體進行動態演示,給學生一個更直觀的感受,在這樣的設計之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均被很好地調動起來,提高了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將科學的猜想與假設的探究方法引入高中數學教學
猜想與假設的探究方法如果具有科學性,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會開拓學生對數學問題解決的思路和途徑。學生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如果思路上存在錯誤,順利解題則有很大的阻礙。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一定要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的設計,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并能利用科學合理的猜想與假設提升自身數學思維的敏捷性。如有兩實數x、y且滿足,試求的最小值,學生在原有數學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經過思考分析通常會形成這樣兩種解題思路:(1)學生在對圓與直線這部分知識掌握的基礎上,采取數形結合的方法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這種學以致用的思路使學生的解題過程非常有效率;(2)以函數的觀點為解題切入點,學生通過函數的方式進行配方、帶入,解題效率也很高。不難發現,學生積極地對以往的儲備知識進行科學合理地運用,有助于學生在解決具體數學問題時應用多種猜想與假設,不僅有助于提升解題效率,而且對于構建數學課堂互助合作學習模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對學生的解題思路做好引導,使學生形成比較開拓的解題思路,可以采取分組合作的形式,對同一問題讓不同的小組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決,在這種合作學習氛圍中有利于小組之間形成一種競爭意識,對于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效果顯著。
三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高中數學互動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體現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好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主性。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貼學生的現實生活環境,必要時根據教學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合,為保障高中數學互動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取得更高的效率創造有利條件。如在學習函數的基本性質結束的時候,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教學,對函數的性質和應用形式進行總結,這樣非常有利于學生對這一知識點進行掌握。教師要采取一切措施來提升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性,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數學問題,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就問題展開分析討論,小組成員要分工明確,確保每個學生都有任務需要完成,這樣就使學生之間形成了較好的互助合作學習模式。在互助合作學習模式中要重點對團隊普遍感到有難度的問題進行解決,學生之間年齡層次上差別不大,同齡人之間展開交流討論更容易提升信息傳遞的效果。
四 結束語
互助合作的數學教學模式,有利于增強數學課堂的互動性,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容易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互動合作教學模式對于增強高中數學課堂活力,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率,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推行互動合作的學習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秦美娣.激趣合作探索創新——“高中數學分組合作學習”模式初探[J].科教導刊,2010(28):58~59
[2]尹小林.高中數學如何“合作學習”[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1(7):162~163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