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知識里充滿了邏輯、各種概念的描述,使學生覺得既枯燥又無味。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 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145-01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在的興趣,缺乏直接興趣,會使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能刺激大腦活動的興奮性,保證對學習內容有效感知。”“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作為一名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熱愛,首先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等,既要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又要對他們循循善誘,嚴格要求。教師只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教育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將對老師尊敬、愛戴的情感轉移到喜歡學習數學這門學科上。因此在工作中,教師要不斷與學生交往、談心,增強親切感;要關心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喜愛你;努力提高教學水平,讓學生敬佩你;尊重學生,處事公正,鼓勵差生,讓學生敬愛你。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喜歡你,進而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從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
二 精心設計新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為學生對初次接觸的事物有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所以要想把學生的思維吸引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來,教師要花大量時間,下工夫設計好導入。
利用屏幕情境導入新課,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看大屏幕情境。這種從感知具體情境開始來學習知識的方法,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使學生對學習饒有興趣,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很有幫助。如教學“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為了形象、生動地演示圓和圓之間的五種位置關系,理解五種位置關系及兩圓半徑、圓心距的數量關系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這樣設置:上課時我說今天我們講現代愛情故事。于是同學們迫不及待地想聽。我說:先做一個規定,男人代表大圓,女人代表小圓,在茫茫人海中男女未相遇時,兩圓有沒有公共點?同學們高興地回答道:沒有。也就是說兩圓沒有交點,這時兩圓外離,兩圓圓心距大于兩半徑之和,之后兩人相識了,有了聯系,兩圓有了公共點了,兩圓圓心距等于兩半徑之和,爾后隨著交往的加深,兩圓開始約會了,彼此相互牽掛對方,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圓相交了,兩圓圓心距小于兩半徑之和大于兩半徑之差。隨著感情的加深,最后結婚了,這使兩圓變成了同心圓。這種設計可以在課的開始就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 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自信心是學好數學的基本動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證。學生有較強的自信心,對戰勝學習中的困難才具備更大的決心和堅強的意志,才能在學習上不斷進取。在以往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更多地強調“失敗乃成功之母”,強調數學學習的艱苦性,認為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制造困難與障礙才能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自信心、意志力。理論與實踐證明,對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這是一種片面的理解。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會一次成功的歡樂,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四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思維始于問題,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是數學的生命,沒有問題數學就失去了魅力。創設問題情境,提出一些富有挑戰性的、趣味性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內向力,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生動活潑地學習。
總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通過多種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樂中求學,學有所用,在數學課堂中,在努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數學教學的質量。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才是成功的教學。
參考文獻
[1]任長松.課程的反思與重建——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課程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談新課程的教學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王志成.淺談初中數學新課導入方法[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5)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