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程標準》強調現代音樂教學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適應新課改要求,各中小學教師都在進行教學改革,音樂教師也不例外。本文擬探討新課改形勢下,教師如何大膽嘗試音樂教學的新方法。
一 傳統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仍有部分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授音樂,教學中重在講解知識點,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一般情況下,教學內容決定了教師的教學形式,一堂高質量的音樂課,應是以簡約樸素的音樂形式和深度的知識、境界、審美傳授給學生,再輔以豐富的音樂信息讓學生感到其知識的有限、視野的狹窄,以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最后再輔之以高品質優雅的音樂鑒賞,讓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也就真正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但在當前高中音樂教學中,一些音樂教師仍存在重知識技能、輕審美熏陶的現象。如有位教師教學《藍色多瑙河》時,整節課都在講解知識點,先介紹音樂家約翰·施特勞斯,接著講解圓舞曲,還詳細分析了每一首小圓舞曲的曲式結構,理論講了很多,卻沒有播放這首曲子。一節課下來,純理論的教學使得學生對音樂課絲毫沒興趣,既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又未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這就是典型的“重知識技能,輕審美體驗”的教學觀念。在這種觀念下,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在教學過程中完全以語言代替音樂,本是學生放松心情的一節音樂欣賞課卻仍是教師的語言“滿堂灌”。
二 新課改下音樂教學的新理念
美國一位教育家曾說:“教師天天可以為學生上課,如果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來教他們學習,他們就會終生不斷地學習。”可見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因而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1.突出音樂學科特點
音樂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課程,教學中一定要把音樂完全視作一種藝術,是不需要研究掌握的學科。音樂以其音響的形式,引起的人情感共鳴,包含了聽覺、情感、心靈等藝術。因而音樂教學中,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在課堂中用心聆聽音樂、鑒賞音樂,進入美妙的音樂世界,也可根據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即興表演,讓他們一展歌喉。總之,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學科的特點及其獨特魅力,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使音樂課成為學生身心放松的一門課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學、好學,從此愛上音樂課。
2.精選音樂活動
音樂活動可讓學生在活動中直接獲得經驗,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體驗,有其極大的教學價值。教學中,音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身心、智力發展狀況,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在音樂課堂中引入音樂活動,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上欣賞課時,可組織“小組資料搜集展示、聽賞交流會”活動;唱歌、演奏課時,組織學生進行“歌手擂臺”、“自由組合樂隊”等表演;創作課及音樂與舞蹈、戲劇表演課時,可讓學生進行“自編自演”、辦“沙龍音樂會”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
3.精心設計音樂教學課件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大多數學校都引進了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既省時省力又靈活生動,學生容易接受,教師也喜歡。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都會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件中把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圖像、語言、音樂、影像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整合,導入各種信息,音像并茂,展示給學生,使音樂課堂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多媒體資源過于豐富也使得音樂教學有時容易脫離教材,主次不分,難以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因而,多媒體技術能否為教學服務,需要教師把握得當,課前精心備課,結合傳統教學手段進行音樂教學。在設計課件時,要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教師要明確,多媒體教學手段只是作為輔助教學使用的,傳統的教學手段不能丟,應讓兩者科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打造高效音樂課堂。
4.巧用教材
音樂教學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但不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教材的選擇都是非常重要的。音樂教師可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選擇一些中外珍品作為教材,用于教學,給學生一種美好的意境及一場美好的音樂享受。與此同時,再選用一些當前制作粗糙的流行音樂作反面教育,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對現有教材,教師要充分挖掘其音樂教育價值,進行精心的二次加工,以點帶面,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高中生對音樂有一定的認知水平,教師可讓他們在比較中欣賞作品,以提高教學效果。如展示《東方之珠》、《康定情歌》、《永遠是朋友》等歌曲通俗、民族、美聲的不同唱法。同學們自己去體味哪種唱法能更準確地表現歌曲的情感內涵,從而對三種唱法的優勢和局限進行深入的理解。
三 結束語
總之,新課改形勢下,新課程標準要求音樂教師有更高的音樂素質,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為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作出音樂學科應有的貢獻。作為一名專業音樂教師,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當前的音樂教學,要用“一節課與一輩子”的心對待自身的專業,按照新課標要求努力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教學藝術家,讓音樂走進學生的心靈。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