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有一片屬于自己的、不被別人打擾的空間。而現在的兒童,無時無刻不在別人的關注下,也希望有一片自由而放松的空間,我想這也是我們做區域活動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將創設活動區域的目的定位為:給孩子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任他們自由地選擇,快樂地游戲。
一 開展區域活動的時間安排和空間利用
在我們剛開展區域創設時,有的教師提出,幼兒園集體教學時間已經足夠了,哪還有時間進行區域活動?還有的教師認為,幼兒園有一個大型的角色游戲室就可以了,班級里再搞活動區域沒有必要。而大多數教師則認為幼兒園的活動不應是死板的集中,幼兒可以自由選擇。快樂游戲的區域活動既有利于培養完整幼兒,又有利于與課程主題相呼應,提供整合性的學習經驗,實現幼兒自主學習。但是什么時間去做,在哪里做區域活動,卻是教師面臨的問題。分析教師的思想根源,發現教師們雖然知道區域活動對幼兒發展的益處,但客觀存在的物質條件卻阻礙了區域活動的開展。因此,首先要解決教師關注的開展區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的利用問題。
1.時間的安排
時間上可以采用化整為零的方式。如以往的晨間活動,我們大多開展集體游戲活動,形式單調,幼兒總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而餐前餐后、集中活動后的間隔時間,存在幼兒等待的現象。這些時間都可以被利用起來進行區域活動。經過嘗試,教師們發現,這些零散時間的利用,幼兒可以有效地走進區域,不僅消除了等待的時間,還有助于幼兒良好秩序感的形成。這樣積累起來,幼兒平均每天進入區域活動的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
2.空間的利用
在剛開始創設區域時,有的教師覺得班級活動室空間不足,建立活動區域會擠占幼兒集中教學的場所。所以,剛開始建立區域時,有的班級為了不影響集中教育活動,將區域建得很小,這樣導致大多數幼兒不能進入區域,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幼兒活動區域變成了擺設。經過研究,我們通過幾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幼兒活動區的位置盡量利用活動室的墻壁與轉角,節省空間;二是活動區域的間隔變固定為可移動,幼兒進入區域時,可以作為區域間的隔斷來劃分空間,幼兒需要較大場地進行集中活動時,區域隔斷可以移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區域與集中活動間的矛盾;三是走出活動室,利用走廊、更衣廳、幼兒寢室創設區域。
二 創設能吸引兒童、引導兒童、支持兒童活動的區域
1.先預設幾種區域
先預設幾種區域,如角色游戲區、表演區、益智區、圖書閱讀區、建構區、美術創作區、種植養殖區等,教師根據本班兒童的基本發展水平及個別差異,擬訂班級區域設置的具體內容。如小班以生活、感官訓練、建構、裝扮與美工等為主安排區域,而大班則更多的在區域中重視社會性、文化、語言、科學探索等能力的培養。在區域的創設中,引導教師注意區域環境的設置和材料的投放。在表演區的創設中,教師投放布景,布置小舞臺,有麥克風、道具服飾、生活中的服裝、民族服裝、戲劇服裝、臉譜、頭花、眼鏡、領帶、手提包、紗巾、帽子、彩帶、頭飾、手偶、小鏡子、穿衣鏡等。還可以投放廢舊掛歷紙、彩紙、布塊等供幼兒自制服裝及各種裝飾物。在益智區的創設中,我們為小托班幼兒提供顏色形狀各異的串珠游戲、穿線板、粗的線繩、自制的大嘴娃娃,各種豆類、調羹,大小不一的藥瓶若干、帶粘扣的扣子游戲、塑料夾子、觸摸袋等供活動;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投放配對、拼圖、鑲嵌、數字接龍卡、各種棋類等供活動。幼兒在其間操作、擺弄、摸索、嘗試,在不斷發現的過程中,感受動腦思考、運用策略來解決問題、尋求答案的樂趣,逐步形成規則意識和不斷嘗試解決問題的品質。
2.及時把握幼兒的興趣,生成主題開展相應的區域活動
興趣是激發幼兒學習動機的最佳源泉。因此,在實際的操作中,教師要及時把握幼兒的興趣,生成主題并開展相應的區域活動。如中班主題:美麗的服裝。充分利用身邊廢舊物品,生成了主題“環保設計師”,相應開展了區域活動。美工區根據廢舊物品展開想像并加工制作服裝;表演區自編自演“環保時裝秀”。
3.班級間活動區資源共享,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在活動區的材料投放上,相同年齡段的班級共同協商、制作區域活動材料,有好的想法,大家共享并制作,并投放到班級中。對班級中不同的游戲材料,相同年齡段的班級可以互相調換,對幼兒來說,這又是一種新的游戲活動,而對教師來說,一種材料經過一個班級的嘗試,得出了好的經驗,再投放到另一班級時,可不斷地改進,使之更適合幼兒。幼兒升班后,這種材料可以傳遞給下一個年齡段的班級,不但能減輕教師的負擔,還可以開發出同一種材料的不同玩法。資源共享的做法得到教師的普遍認同,在我園設有專門的資源共享庫,班級、幼兒、家長收集來的廢舊材料存放在一起,教師按需取放,使材料的可用性提高到最大值。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