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實習就是根據學生畢業后的主要工作分配去向,選擇以工業企業為實習主體,移植一段真實的工廠業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提高實際經濟業務處理能力。校內模擬實習,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根據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進行實際操作的適應能力和執業判斷能力。其特點是強調實踐性、綜合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充分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一 會計模擬實習的必要性
財會專業特別是會計、審計專業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經濟理論基礎和初步的經濟管理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而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必要在學校里培養。調查說明:在本科畢業生中,從事科研、教學的人數約占畢業人數的10%,分配在企業從事實際經濟工作的約占90%。在專科畢業生中,分配在企業從事實際工作的占98%左右。既然社會需要財經專業絕大多數畢業生從事實際工作,那么我們的課堂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就要適應這一要求。因此,學生亟待解決的是實踐能力問題而不是理論知識問題。通俗地說就是到了工廠、商店等企業內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適應會計業務工作。而對于從事科研、教學的人來說,如果不接觸實際,理論研究必然無法解決現實問題。為了學生一畢業就能勝任實際工作,縮小理論與實際的距離,在學生學習期間就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完全必要的。
那么學生的實踐能力怎么在學校里培養?辦法就是在學校里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以往,財經專業的學生大多依靠到工廠、到商店等途徑來培養、鍛煉和提高其實踐能力。多年的實踐證明,到工廠、到商店的實習,往往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效果。主要原因有三:(1)經濟管理,特別是會計管理方面的記錄,有很強的法律嚴肅性和一定的保密性,接受實習的單位對于從未接觸過會計憑證、會計賬冊和會計報表的學生從事這類實習,往往持不信任態度。(2)學生除了書本知識外,既無生產經驗,又無社會經驗,在實習過程中,事事要實習單位人員帶教,既占用了企業財務人員的有效工時,又影響了企業的財務工作流程,企業一般難以承受。(3)學生的獨立工作、學習能力較弱,自學性、主動性不強,實習效果欠佳。
根據上述原因,我們可以把到工廠、到商店實習的弊端歸納如下:客觀上接受實習的單位往往認為學生會給他們增添麻煩;主觀上,學生在無教師管理的環境中,容易放任自流,所學甚少。
建立會計模擬實驗室,在學校里為學生創造條件,可以達到到工廠、到商店同樣的效果。校內模擬實習,是一種在校內實驗室進行的以一個企業一個生產經營周期的基本業務以及前期的有關資料為基礎,通過一整套真實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模擬企業財會部門會計實務處理的實踐性教學形式。
我校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和實踐證明,在校內建立了會計模擬實驗室,能夠提供到工廠、到商店的同樣條件,達到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目的。學生和教師都認為,會計模擬實習不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而是走向社會、走向企業、走向工作崗位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二 會計模擬實驗的實習材料
會計模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的實習材料有:模擬紙幣、仿真硬幣、供給需求圖、生產周期圖、儲蓄盒、會計核算流程圖,還應有各類空白發票,如收據、普通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差旅費報銷單、支票、匯票、出庫單、入庫單、合同、協議;空白的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納稅申報表等。
三 會計模擬實習的內容
思想道德方面:培養學生具有會計職業道德,具有愛崗敬業精神和創新意識,具有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
基本技能方面:訓練學生點鈔、假鈔識別、粘貼單據、數字書寫技能等。
會計核算能力方面:(1)會計核算方法的訓練,包括設置會計科目、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2)按照會計職業崗位的要求來開展模擬教學,在模擬教學中可專門設置出納、會計核算、審計、稅務會計等會計職業崗位,讓學生分別擔任出納、審計和企業辦稅,進行職業崗位模擬實踐操作,并實行崗位輪換制度,強調學生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各種問題,解決學生對這些工作崗位的模糊認識,促使學生熟練掌握這些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進一步明確會計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強調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操作的規范性,同時讓學生相互檢查、監督,共同促進。(3)將會計電算化實踐性教學作為會計崗位的一項重要內容進行模擬實習,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操作會計軟件,成為名符其實的現代會計人才。
校內綜合模擬與校外實習密切結合。改善實踐教學環境,將校內綜合模擬與校外實習密切結合,使綜合模擬真正逼近會計現場,使校外實習成為綜合模擬檢測和評價的手段。一方面,綜合模擬要盡可能讓校外的指導教師參與指導設計,模擬的內容盡可能是對正在發生的會計實際工作的模擬;另一方面,在進行會計模擬階段,學生又要盡可能多地到會計現場,了解真實發生的會計實際工作,由校外指導教師對會計實際工作進行完整的講解,由此達到對校內操作的檢測和修正。也就是既要“請進來”,又要“走出去”,使會計模擬成為聯通學校學習和社會實踐的橋梁,成為學生盡快走向實際工作的崗前演練。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