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日本鐮倉時期新的佛教支派禪宗從中國傳到了日本,并給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其中,禪寺迅速擴展,庭園建設也由平安時代的凈土式庭園慢慢轉變為禪宗式庭園。本文以最初的禪宗式庭園——西芳寺的出現為中心,論述西芳寺體現出來的禪意,并論證西芳寺這樣的混合式庭園孕育出了純粹的禪宗式庭園——枯山水。
【關鍵詞】夢窗疏石 西芳寺 禪宗式庭園 禪意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187-02
一 夢窗疏石的造園思想
夢窗疏石(公元1275~1351年)是鐮倉、室町幕府時期著名禪僧,十九歲時皈依禪宗,大力傳播禪宗教義,其法系為“夢窗派”。他卓越的造園才能在西芳寺、臨川寺、天龍寺庭園中發揮的淋漓盡致,被稱為中世禪宗式庭園的開拓者、奠基人,為中世園林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無可取代的巨大貢獻。他所造庭園嫻雅靜寂,禪風濃郁,玉懸博之在《夢窗疏石與初期室町政權》中指出:“(夢窗疏石)是宗教乃至思想、文化世界的一個璀璨的明珠?!绷锸ド皆凇秹舸啊芬粫幸仓赋觯骸八▔舸笆枋┦鞘翌幕拈_拓者,他的美意識覆蓋禪與文化的各個領域。”學者們高度評價夢窗疏石及其庭園在日本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研究夢窗疏石的造園思想和藝術是研究日本庭院的“切片”和“拋物面”,是建構夢窗疏石與日本庭園關系的重要視點之一。
日本庭園以幽玄、空寂、閑寂等理念廣為人知,其抽象性和象征性是一大特色。五山文化時代夢窗疏石庭園是中世庭園文化發展的隆盛時期,由夢窗疏石設計并建造的天龍寺庭園和西芳寺庭園更是日本文化的瑰寶,是禪思想和造園技術相融合的極致,是日本庭園史上開創性的存在。吉川需認為:“夢窗疏石是具有高超精神境界的宗教者,高度洗練的造園者,五山時期美意識的駕馭者?!睂τ趬舸笆枋瘉碚f,在造園中融入心象風景,是其禪宗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道行。梅原猛認為:“夢窗庭園是現代日本造園的原型。”夢窗的造園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日本庭園的發展,一方面,庭園的發展促進枯淡、幽玄等中世紀審美意識的形成,另一方面建筑、茶道等領域也受到了夢窗庭園的影響。在夢窗圓寂四十六年和一百三十八年之時,足利幕府分別建造了金閣寺庭園和銀閣寺庭園,而這兩座寺院也都深受夢窗庭園的影響。齊藤忠一指出:從枯山水和池泉庭的組合設計建造的城榮寺我們不難看出是以西芳寺為例而建造的。在造園中,夢窗疏石不僅自己身體力行,他在《西芳遺訓》中關于僧侶們的職務這樣寫道:“山水奉行(相當于造園的具體管理和運營)是禪宗僧侶修行課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西芳寺的造園者夢窗疏石是一位禪修高超的禪僧,同時是一位技術卓越的立石僧①,這正好使其可以將禪宗思想和理念恰如其分地應用在造園上,特別是西芳寺之于夢窗的意義更是不一樣。玉樹竹二在《日本禪宗史論集》中指出,西芳寺是夢窗疏石的“私人庭園”,充分展示了夢窗疏石的造園理念。
二 黃金池庭園的禪意
西芳寺歷史悠久,原是奈良時代天平年間由僧侶行基在京都附近建立的四十九所寺院的一個,名為西芳寺,之后五百多年作為念佛宗寺院被使用。1339年藤原親秀不忍西芳寺荒廢無度,遂請來禪師夢窗疏石,重振西芳寺。西芳寺原為凈土式庭園的道場,而被夢窗疏石賦予了禪意,改造為了“禪的凈土”。夢窗在這里創造了兩種新形式的庭園。一個是以黃金池為中心的庭園,可以一邊漫步于周圍的樹林,一邊觀賞石組和苑池的風景,也就是所謂的池泉回游式庭園。另一個是在池庭上方設計的洪隱山枯山水。這個庭園只由石組構成,是禪宗式庭園的首次出現。首先對于下部池泉回游式庭園進行探討。
原來的西芳寺庭園的具體構造現已無法得知,但是大致的占地面積和地形構造是可以推斷出的。原為凈土式庭園的下部庭園,也是以池泉為中心建設的。夢窗沿用了當時的池泉,在此之上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和內涵。夢窗親自書寫了“變廢為興,為此一新改之”的手筆,并且“……在南面建閣,之上安置水晶寶塔,起名為無縫塔”,作為舍利塔。此閣樓下部叫做琉璃殿。在堂和閣和僧舍之間用廊連接,具備了“觀禪行樂”的旨趣,體現了夢窗疏石欲將其改為禪宗式庭園的用心。夢窗疏石在西芳寺勵精亭上刻下了這樣的偈語:“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莫怪愚惷玩山水、只圖藉此礪精明。”
夢窗疏石通過玩游山水,致力于悟道之心?!皠罹ぁ钡呢翌~“勵精”兩字,有如禪宗所示的“教外別傳之場”的精神內涵。夢窗通過園林及其景致的命名表達自己的隱逸之心,有西芳寺庭園的上部洪隱山石組,以及寺內的景致湘南亭、潭北亭、指東庵、合同船等?!侗處r錄》第十八則中有“無影樹下合同船,琉璃殿上無知識”之句,是六祖慧能的弟子南陽的慧忠國師與當時皇帝的禪問答,慧忠國師安史之亂之后曾隱居山林。從夢窗疏石對寺內景致的命名上可以看出他對這位歸隱的唐朝國師的敬仰,正是這種敬仰形成了夢窗的隱逸情結,造就了西芳寺的濃濃禪意。
三 洪隱山枯山水庭園的禪意
和下部黃金池庭園相對,上部的洪隱山枯山水石庭園是嚴肅、有魄力的石組庭園,也是日本庭園史上最初的由石組構成的庭園。作為修禪的道場,這才是西芳寺的壓軸之作。走過向上関,通往山上的小徑忽然變得急峻,坐落在山腰間的坐禪堂名為指東庵,以及包圍在其周圍巍峨的巖石,構成了神秘的景觀。指東庵的南面和西面也安置了嚴峻的石組。關于夢窗疏石的造園意圖要進一步地論述,但是不得不說,西芳寺庭院對以后的庭園特別是禪院的庭園有著巨大的影響。
西方寺的坐禪石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因不曾渡海的夢窗憧憬唐代禪僧亮座主,建造庭園時就把亮座主的典故用枯山水的石庭變現了出來。故事源于中國洪州西山,亮座主精通佛典講義,參禪江西省馬祖,與之問答之后便隱居洪州西山。四百年后的北宋正和年間(公元1111~1118年)去洪州西山,山林深處一老者安坐大盤石上,白眉白發,姿態古樸,讓人想起唐代亮座主。基于此典故,夢窗把寺名改為西芳寺,寺內草庵命名指東庵,枯山水瀑布石組命名為洪隱山。另外,同寺的湘南亭和譚北庭等出自于《碧眼錄》十八則南陽慧忠弟子耽源的偈語:“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同船、琉璃殿上無知識?!秉S金池、無影塔、合同船、琉璃殿等也都出自這個典故。而命名為楞伽窟、歸云洞、坐禪巖、金剛壇、龍淵水等石組也體現出了夢窗的禪宗佛教修養和禪宗意圖。
那么枯山水石庭到底意味著什么?換言之,其體現了夢窗疏石的什么精神理念?上文也提到了一點,即西芳寺之于夢窗就是“私人的庭園”。夢窗疏石經營西芳寺的時候,正值后醍醐天皇的建武中興時期,夢窗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從而加深了其隱逸的想法。擺脫政治上的束縛,專心于自己的水邊林下的隱逸思想,都體現在了西芳寺中。夢窗疏石造園的一大特色,就是基于禪的理念——自然中的萬物都是佛的化身。關于夢窗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西來堂的前面有一棵開花后堪稱“洛陽奇觀”的櫻花樹,有一次,夢窗在樹下拿著掃帚在專心打掃,有人看見了便問:“為什么不讓小僧來打掃呢?”夢窗沒有回答只是一笑。這體現了禪宗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精神,也體現了其“山水無得失,得失在人心”的造園觀??萆剿ピ跓o形中表現有形,在無聲中表現有聲,故意排除了水在庭院中的應用。水是流動之物,給人以無常的感覺。而禪宗則講,超越無常,追求極致和恒常,所以水的意象是不能表達出這樣的身后穩固的精神內涵,而石頭則是足以承擔起這份重量的實物??此浦挥邪咨?、石子和石組的庭園,其實也是把自然景觀微縮化的一種造園手法。在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運用白沙石等既能讓人產生奇妙的想象力,又可以表達深奧的禪宗道義。
石作為禪宗式庭園不可或缺的要素,在造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石被認為是日本庭園,尤其是中世庭園的象征。通過石與石的組合,使我們更能明白庭園的審美意識以及造園者的獨具匠心。禪文化影響日本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這時期的造園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庭園研究者西村貞認為:“開始從剛健簡樸、大河繪式庭趣轉變到重視寫意、象征式的庭園,逐漸對石組之庭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② 水尾比呂志在《石組與石庭》③中指出日本庭園的最大特質和魅力在于庭園石的布局。石與石組對于夢窗來說是獨特的存在,石與石的布局和構成,以及與周圍的水和樹等自然景致相融合,更增添了庭園的魅力。游覽西芳寺庭園給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石與石組的布局和配合。夢窗主張“草木國土,悉皆成佛”,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皆是神靈的委托,是人類應崇拜的對象,尤其是石組更是表達石頭靈性所在。因此,洪隱山枯山水無論從石組的命名還是到庭園的構建精神,都深深體現出了禪意。
四 結束語
在日本人們習慣以“最日本式的庭園”、“日本人特有的庭園”等詞來贊美夢窗疏石的庭園,這些庭園雖歷經戰火的洗禮,最初的庭園面貌幾近損毀,但從那些殘存的庭園遺跡以及文獻資料中我們仍能領略到庭園中凝聚著的“草木國土悉皆成佛”的本覺思想④,草木、巖石、山水皆有佛性,是流動的生命體,從中能體味參禪悟道之樂趣。
鐮倉末期和室町時期,庭園的模式多為混合式,即池泉式和枯山水的共存形式。首先,池泉式庭園在之前雖受到凈土思想的影響,但是一經禪宗元素的加入和設計者的禪宗修為,整個庭園就呈現出不一樣的氛圍,從建筑命名到其中的公案故事,都深深地打上了禪宗的烙印,所以池泉式發展的后期也就是鐮倉時期到室町初期的池泉式庭園已完全被打上了禪式庭園的印記。其次,這個時期出現的枯山水石庭已證明了禪宗在日本發展的深遠影響。禪宗成熟后就脫離了凈土式庭園這個載體,開創了屬于禪宗自己的、獨有的庭園模式。西芳寺洪隱山枯山水石庭就是最早的禪宗式庭園,但是,這樣的枯山水石庭只是禪寺庭院中的一部分,并沒有完全獨立出來。也可以說這只是開端,到后來禪宗元素比重逐漸擴大到占據整個庭園,孕育了純粹的禪宗式庭園的出現。到室町時期足利幕府建造的金閣寺庭園的九山八海石和銀閣寺庭園的上段部分都深深受到了西芳寺的影響。也正是這種形式的出現,才說明了禪宗式庭園的慢慢成熟。
注 釋
①立石僧是指作為僧侶同時擔任造園的任務的人。
②《禪文化》.禪文化研究所第12~13號
③重森完途.探訪日本的庭園(七).小學館,1978:29
④主要以天臺宗為中心的佛教思想,本覺即本來的覺性,意為一切眾生生來即有的悟(覺)的智慧。
參考文獻
[1]劉庭風.日本古代造園家之一——枯山水的開創者夢窗疏石[J].古建園林技術,2007(4)
[2]劉婉華.文心與禪心——中日古典園林審美意境之比較[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4(4)
[3]劉庭風.中日園林美學比較[J].中國園林,2003(7)
[4]韋立新.論宋元文化的影響力與日本佛教文化[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7(5)
[5]牛枝慧.東方藝術美學體系中的“禪”[J].文藝研究,1988(1)
[6]王勇.日本文化:模仿與創新的軌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禪文化研究所.夢窗國師語錄[M].大本山天龍寺、天龍寺僧堂,1989
[8]島津光夫.日本的石的文化[M].新人物往來社,2007
[9]枡野俊明.夢窗疏石——凝練日本庭園的禪僧[M].日本放送出版協會,2005
[10]夢窗疏石.夢中問答集[M].川瀨一馬講談社,2000
[11]鈴木大拙.禪與日本文化(陶剛譯)[M].北京:三聯書店,1987
[12]水尾比呂志.日本美的周邊[M].PHP研究所,1981
[13]玉樹竹二.日本禪宗史論集[M].思文閣,1976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