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7年3月2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掛牌。我國的郵政儲蓄是在1986年國家經濟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的形勢下開始恢復并開辦的,最初的郵政儲蓄實際上郵政部門代理人民銀行經辦儲蓄業務的。1990年1月1日郵政儲蓄由郵政部門自辦,由手續費收入改為利差收入。2006年5月8日,中郵創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在北京正式成立。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18日成立。2009年8月26日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充分認識中國郵政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完備職業技能業務師(技師)團隊中國郵政金融市場的人才模式。搭建行業職業教育平臺中國郵政金融急需金融人才的結構,實施行業金融人才發展戰略。分析了郵政金融市場行業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規劃了職業教育完成郵政金融市場人才培養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市場需求 人才戰略 職業教育 機遇 挑戰 就業方向
一、中國郵政金融業務的發展現狀
1986年,國務院指示要充分利用郵政機構點多面廣、營業時間長的優勢,為廣大群眾提供儲蓄方便,積聚社會閑散資金,發展國民經濟。隨后,郵政部門恢復開辦儲蓄業務,儲蓄存款快速增長,同時也帶動了其他郵政金融業務的發展。目前,我國郵政部門辦理的金融業務除儲蓄和匯兌外,還開辦了儲蓄卡業務,近年來更是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不斷開拓新的效益增長點。
二、郵政儲蓄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
自2007年3月6日郵政儲蓄銀行在北京掛牌成立之后,由于郵政儲蓄銀行是在郵政局的基礎上剝離出來的,作為這支隊伍的人員,我們可以做一下調查和回顧,其大概不外乎有三種情況:其一,因父母是郵電老職工,子女那時可以從內部招工進來,有的初中沒畢業就匆匆上崗了,甚至有的員工還有小學畢業的,屬于半文盲狀態。其二、郵電職工子女退伍服合政策安排的,學歷大多也大都是初中畢業的,也沒有經過多少培訓就上崗就業了。其三,就是郵政各種中專技校畢業充實到郵政部門的,水平相對好些。近幾年,由于就業的壓力大,也有一部分大學生經過考試進入郵政銀行系統的,給郵政銀行的發展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據調查:郵政系統內,軍人退伍安排的人員,幾乎占到員工的1/2以上,文化程度偏低,只能適應郵政通訊時勞動密集型崗位上的工作,真正有技術的、能操作電腦的、有金融營銷能力的人,無法在郵政銀行上大顯身手,無法與郵政銀行進行磨合,即使因就業嚴峻進入郵政銀行的大學生,也多不愿到農村基層鍛煉,這樣整個郵政銀行管理人員和基層普通員工的素質都需有待提高,這就需要自我挖掘自身潛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自我加壓,內外兼修,強化內功,力求讓每個員工成為業務發展的多面手、即復合型人才;思想上也要與時俱進,與時代發展的需求合拍。為此我們需要做到一下幾點。
三、機遇與挑戰
(一)中國郵政金融機構應抓住存在問題的關鍵,通過職業技能培訓、遠程多級中心等渠道學習提高業務素質
由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且大部分網點都分布在農村鄉鎮,這樣極容易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如今郵政儲蓄銀行的員工素質還相對較低,這就需要抓思想教育、抓經營管理,并制定嚴格、具有可操作的規章制度。在執行力上,應加大監督機制,讓規章制度落到實處;在資金安全上,在技防、人防上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防止抓大放小,外緊內松。隨著郵政儲蓄銀行逐漸從郵政上的財務體制中分離出來,并單獨核算,而檢查力度也要不斷加大,例如各市、縣支行也都成立了專門的稽查人員和審計部門,為規范基層郵政儲蓄人員的操作水平、思想作風、忠誠度都做全面的調查,并分門別類的建立專門檔案,并對員工的思想排查、個人愛好以及個人業余時間的安排也要做一些調查等等。
(二)中國郵政金融機構應利用自身特點,通過各種方式互學共進,廣泛交流,提高業務素質和營銷技能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旬子在《勸學》有句:“玉在山而草木潤。”對于剛組建的郵政銀行而言,打造自己的企業文化尤為重要。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新組建的郵政儲蓄銀行,業務已是不同往昔了,從最開始的手工操作到如今的全部的電腦化操作,業務變化更新快,手續繁雜、信息量大,如果不時刻加強自我學習,就有可能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在各種業務培訓中要有針對性、系統性,因為今天的郵政儲蓄銀行比較特殊,工作崗位都是“一個蘿卜對一個坑”,員工只能抽出很有限的時間去參加學習和培訓,又不能影響正常工作。所以筆者感覺,員工只有自我有意識的學習,才是掌握知識的一種很好的途徑。
(三)在發展傳統的郵儲向“金融化”轉變上要加快人才思維轉變
1.要加快能力的轉變。隨著郵儲銀行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提高,人氣增加,窗口接待能力需要加強,為客戶營造一個良好的儲蓄環境非常重要。現在,郵儲的功能不斷擴大,中間業務用戶增長很快,其現有的接待能力與業務需求之間的矛盾已經浮現出來。仍然沿襲簡單的、單一的窗口來接待,動輒排隊等候。顯然不能使客戶滿意,也不能適應辦理客戶層次的需要了。
2.加快服務的轉變。有專家在設計郵政銀行前景時曾做過這樣的一番評論:“目前郵儲銀行缺少的已不是用戶,而是服務。與一些專業銀行相比,郵儲銀行在服務方面還有差距……”的確,現在的銀行非常注意服務的改善,如為大客戶開設專室專柜,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高全員素質、實行規范化操作等。這些改進很大程度上突出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以服務贏得市場的經驗觀念。郵政銀行的當務之急,是要適應新的形勢,同時,提升服務與能力這兩大要素在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高效、優質、滿意的服務吸引客戶,贏得市場。這樣才能鞏固和擴大用戶群,為郵儲“銀行化”運作奠定健康、長遠的發展基礎。
(四)充分認識中國郵政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
郵政銀行作為一家零售性商業銀行,必須功能齊全,結構合理。過去郵政儲蓄的主要業務是負債雷業務,資產業務是短板,在整個銀行業務中占比不合理,遠不足以推動銀行收入的增長。如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轉型了,首先要做好資產類業務,要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資產業務。發展小額貸款業務是郵政儲蓄銀行縣域機構發揮資產業務的必由之路和理想切入點。小額貸款的市場潛力巨大,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小,客戶和風險也相對分散,與郵儲銀行網絡型企業的特點和現階段員工能力匹配性好,競爭相對薄弱,完全能夠成為郵儲銀行有特色和優勢的一項零售資產業務,成為縣域機構的重要盈利途徑。對于發展信貸業務,并不是不顧風險片面追求發展,而是要做到在嚴格風險管理的前提下實現健康發展。信貸業務是高風險高收入的業務,我們既要實現高受益,同時又要管好高風險確保實現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的科學平衡。管住了風險就等于創造了效益,在業務發展的過程中,要按照制度要求開展充分的貸款調查和嚴格的貸后管理,審計部門、風險合規部門也需及時跟進,不斷增強風險識別和管控能力。
(五)中國郵政金融市場應積極發揮人事組織協調作用,在學習培訓上做好上傳下達的作用,完備職業技能業務師(技師)團隊
郵政銀行急需一批有知識、有文化的新員工充實隊伍,對于每一個新員工在上崗之前都要進行崗前培訓,在現代企業里,有人對員工的這種培訓有種說法是“培訓是最好的福利”。對員工的培訓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員工可以通過外出考察學習交流培訓,集中授課培訓、網上遠程培訓等、配需后總要經過各種考核驗收,優秀的員工總會彰顯出來,對于個別員工學習好、表現好的,人事部門可以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給予一定的補償,這不僅可以起到模范的帶動作用,更主要的還是提高員工的成就感和提升員工的創業激情。根據馬斯洛的五種需求論我們可以看出,成就感和個人的價值體現,最能讓員工對企業有歸屬感。
(六)中國郵政金融市場的人才模式,搭建行業職業教育平臺
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創新日新月異,國際金融運行的風險也在增加,一些國家的金融危機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制定金融發展戰略,保證金融安全、高效、穩定運行是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重要而急迫的任務。近年來,中國加快了融入國際金融的步伐,加強國際金融人力資源開發和能力建設的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懂得全球一致的業務規范和取向統一的管理法規,又能夠把國情、特點與國際慣例結合起來,并能夠從全球視角把握中國金融發展的國際化人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和迫切。
目前中國郵政金融急需高素質的金融人才。金融業逐漸成為一個覆蓋范圍最廣、與日常生活結合最緊密的服務型行業,同時又是一個最具有創新動力的知識、智力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因此建立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實現金融和經濟的健康發展,在加強金融法規建設、規范金融行為、完善金融市場、維護金融競爭以及加強金融監管、健全監管體系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大力加強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在滿足各層次多樣化需求的同時,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金融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郵政報,2010-2-23.
[2]郵政儲蓄銀行負債業務,2009-5-11.
[3]郵政儲蓄銀行中間業務,2012-1-7.
[4]郵政技術,2009-4-12.
[5]中國金融,2012-1-20.
[3]中國證券,2012-3-5.
作者簡介:陳陽(1968-),陜西通信技師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金融培訓教學、金融計算機技術和金融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