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金融是我國整個金融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一環,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它影響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發展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功能定位、生存環境以及服務體系等方面的諸多問題,本文將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為農村金融更好的發展制定系統的應對策略,使其更好服務于農村發展。
【關鍵詞】農村金融 發展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農村金融是在農村的生產、流通與消費環節中融通資金的金融活動,主要包括集資、信貸以及相關保險、投資等活動,它是農業與金融業相互作用的結果。2012年1月6日至7日,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加快農村金融發展也是此次金融會議的一項重要議題,會議中指出“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金融不斷發展,截止到2012年底,鄉鎮農村金融機構的覆蓋率已達到97%,農村金融建設在整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不斷增加,積極發展農村金融市場,對我國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然而農村金融在發展中仍然面臨著來自不同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其發展速度,限制了其作用的發揮。
二、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功能定位不明
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普遍存在著功能定位不明的問題。功能不明確嚴重影響了其職能和作用的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合作金融在本質上逐漸與農戶、農企、農村的互助合作關系發生分離;二是農村商業金融的“商業性”與“政策性”功能發生重疊,商業銀行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往往是負面的,作為我國唯一一家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其在農村、農業發展上的支持十分有限,未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功能。
(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
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速度長期落后于城市經濟發展,而各大金融機構也相對集中在城市進行業務拓展和服務,這樣的現狀導致我國農村的金融發展狀況相對落后。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不斷發展,時下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已不能滿足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金融服務機構過于集中,主要分布在銀行類金融機構上,其他諸如保險、證券、理財等衍生金融服務供給不足,很難滿足現實需求;二是銀行類金融機構自身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的服務功能同質化嚴重,缺乏多樣性,對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
(三)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趨于惡化
一個良好的農村市場環境對農村金融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近年來我國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呈現惡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發展是最重要的金融生態環境因素,也是農業信貸資金配置的主要依據;二是農村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農業保險立法、農村合作金融立法等嚴重滯后和缺失;三是農村金融服務中介擔保機構不能正常履行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戶籌資的成本,從而影響農民收入水平提高。
(四)農村金融“促使”資金外流
金融的基本功能是投資與融資,如果以此作為衡量標準,在很長時期內,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功能可以說完全是失效的。農村金融機構由于受其發展歷史影響,曾經一度扮演農村資金轉移者的角色,是農村金融資源外流的一條直接渠道。長期以來,二元經濟結構使得我國城鄉發展差距很大,農業和農村發展落后,農村資金大量被用于城市工業化建設。資金的長期短缺抑制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并且這一問題日益嚴重。
三、促進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對策
(一)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我國應當在借鑒發到國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國情,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建立健全農村合作金融體系、農業保險體系和農村政策性金融體系。其中,農村合作金融體系是整個農村金融體系的主體部分,它通過商業化的運作支持農業的發展;農村政策性金融體系和農業保險體系起到補充和調節的作用,通過三方面的體系建設全面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需求。
(二)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一是加快建立農村信用體系。由于我國農業人口數量龐大,農戶的信用情況難以把握,應加快建立一個完善的、共享的農戶信用信息庫,降低農村金融機構的交易成本。二是加快農村擔保市場建設。鑒于農業生產的高風險性,我國應建立由政府牽頭、財政注資,組建農業信用擔保中心,鼓勵商業擔保機構進入農業擔保領域。三是加強農村金融的法律監管。國家應出臺相關法律加強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監管,降低農村金融市場風險。
(三)加強農村資金回流機制建設
郵政儲蓄銀行憑借網點眾多的優勢在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中占據著主體地位,因此其在農村地區吸收了大量的存款,然而這些存款卻大部分是以上繳、上存和外部投資等形式流失了。面對資金外流的問題,應當以郵儲銀行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農村資金回流機制,以防止其過度流失。一是擴大郵儲銀行相關農村業務,使其資金真正支持農業經濟發展;二是降低郵儲銀行的準備金繳存利率,促使其大幅降低準備金的額外繳存比例,以此來積極開拓支農惠農業務,促使資金回流。
(四)推動民間金融發展
我國政府部門應當對民間金融進行合理引導科學的和管理,將農村信用合作社打造成真正的民間金融機構,堅持農村信用社支持和服務“三農”的制度特征。不斷加強對農村民間金融的監管,繼續支持農村小額信貸機構發展,使小額信貸成為當下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不斷豐富農村金融體系格局。
參考文獻
[1]王軍強.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金融經濟:下半月,2012.
[2]葛陽琴,潘錦云.農村金融發展困境,制約因素及其對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3]張濤.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思考[J].當代經濟,2013.
作者簡介:周利強(1990-),男,漢族,山東樂陵人,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工商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