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律行為是經理管理中的重要范疇,其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主要包含公平性、可持續性、綜合性以及系統性等多個方面的內容。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經濟管理在法律層面則主要是通過理念的貫徹實施,實現經濟的綠色轉型,突出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發展主線。
【關鍵詞】經濟管理 法律行為 可持續理念 發展 實施
一、相關概念的理論界定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是經濟管理行為法律層面的范疇。其主要特征是經濟管理行為受到法律的制約,并經過了法律的調整。經濟管理的范圍包含了國家對于經濟財產事務的公共管理,同時也包含了對個人、家庭以及企事業單位的經濟實物管理。在文中主要論述公共經濟管理和因社會化而導致內部關系外部化具有公性質的私的經濟管理方面的相關內容。公共經濟管理行為可以定義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非營利組織等公共部門對于國民經濟實施管理的行為。其顯著的特征是在管理過程中突出以社會的整體利益作為管理的基本原則。管理內容包含相關規章制度的建立、實施、組織協調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是上世紀80年代出現的新的發展觀,可持續發展對于世界上各個國家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發展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經濟管理中發法律行為制度是為了保證國家對于經濟管理行為的實施,是其管理的重要法律保障。因此在管理過程中,相關的法律制度要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不斷變化,實施可持續發展。根據法律現實主義的觀點,法律要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要能夠將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的基本理念,作為在經理管理法律行為過程中的行動指南、行為標尺,最終形成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二、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基本特征
(一)持續性特征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中的首要基本特征就是經濟管理法律行為的可持續發展。在此特種中要求法律管理行為能夠兼顧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結合,避免各種短視行為對于國家經濟生活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可續行在經濟管理法律行為中堅持以和諧型內涵作為基本的方向,可持續性的核心要求就是要能夠保證人類的經濟以及社會發展不能夠超越資源以及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能力。經濟管理的法律行為持續性特征人類的經濟體系與生態體系之間相互關系的基本特征,生態體系較為穩定、變化較慢,而人類的經濟體系則變化較快,呈現動態的基本特征。因此人類的經濟發展要能夠滿足持續性的特征,保證不破壞生命支持系統的多樣性,復雜性及其功能,人類活動的影響應該保持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二)和諧型特征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要能夠體現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統一。在此基本特征下人與自然界之間不是二元對立的關系,不是能夠對自然進行隨機支配的主人,而應該更為關注自然界的獨立意義和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在經濟管理法律行為中藥能夠給予自然充分的尊重,不能夠安排超越自然承受能力,經濟管理法律行為要能夠適應和諧性的要求,要能夠超越人類中心主義,不斷吸收生態中心主義的合理科學因素。
(三)系統性的特征
經濟發展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其發展的特征不是孤立的,在經濟管理的法律行為中不能夠存在孤立發展的觀點,簡單的方法也不能夠解決經濟管理中諸多復雜的問題。局部發展或者某一個方面的發展不能夠形成真正意義上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的經驗證明,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和微觀效益的方案對于經濟整體發展都是不利的,是不可持續的發展,也是在管理過程中缺乏整體系統觀念的體現。
三、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經濟發展中的功能
(一)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于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表明,市場是實施資源配置最為有效的手段,社會主要市場經濟也是最有效率、最為成功的經濟制度之一。但是市場不能夠有效解決人類經濟發展所有重要的問題,因此經濟管理的法律行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于市場可以實施有效的管理,糾正市場在發展過程中的不正確走向,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其主要實現方案主要有反壟斷、消除不正當競爭;采用稅收、補貼及法律規制等各種手段,增加外部性行為的收益和負外部性行為的成本,使外部性內在化以及提供公共用品等,通過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助于糾正市場失靈,實現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助于整體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管理的法律行為主要體現的持續性、和諧性等方面的特征要求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個群體之間能夠協調運作,健康發展。因此可持續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個群體、不同階層要能夠保持一種共贏與和諧競爭的關系。公共利益的存在是個人利益存在的重要保證。個體的理性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但是缺乏合理的格局,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堅持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運用經濟管理法律行為來糾正個人理性所導致的偏差,實現個體理性和公共理性和諧相處,達致個體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共贏。
四、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經濟發展中的貫徹實施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首先要能夠倡導經濟的綠色轉型,要能夠發展綠色戰略性新興產業,保證經濟轉型以及在此過程中培育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對于經濟整體發展的重要作用。在管理中要能夠體現對于產業的地區合理布局、實現經濟發展以及環境社會發展的協同效果,在進行相關制度的建立的社會要能夠進行正確引導,避免避免惡性競爭、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規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
主管部門同時也可以通過財稅管理手段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要能夠建立穩定的資金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工程進行合理的補助,并采用稅收等行政手段對于不同類型的經濟主體進行有差別的稅率,提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資源產品和初級產品出口關稅稅率,使得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導的作用。最后還可以通過金融手段為循環經濟體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在當前階段,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的發展急切需要進行經濟管理法律行為進行綠色經濟的轉型。
五、結論
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于社會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缺乏管理的機制下,市場的競爭以及社會的經濟發展都是無序混亂的,對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具有不利的影響。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具有可持續性、公平性以及整體性的特征,通過制度的建立實施,以管理的手段以及各種調控方案對經濟發展進行正確引導,對于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史際春.經濟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祁永忠.消極經濟管理與積極經濟管理的關系[J].生產力研究,2012(9).
[3]劉文娟.透視新形勢下中國的政府管制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