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國際環境的變化,擴大內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足點,為我國經濟實現更快,更穩的發展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本文通過對天津目前的經濟發展現狀,提出了擴大內需發展戰略是促進天津經濟內生增長的重要舉措,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必須著力于解決天津的具體內需結構問題,充分發揮天津市的內需市場,形成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局面。
【關鍵詞】擴大內需 天津經濟 經濟增長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集中各種力量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從GDP數量增長角度看,中國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980年的3837億美元增長到了2011年的11307.28億元,從增長率來看,經濟增長在1978-2010的32年間平均增長為9.9%。2009年我國首次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2010年我國連續兩個季度GDP超過日本成為排在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了經濟的騰飛。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格局的演變中,長三角和珠三角充分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抓住國家對外開放的優惠政策機遇,加強外貿發展,吸引外資等在經濟發展上成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重心。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在不斷加強原有經濟的發展之外也在不斷尋找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而當前的環渤海經濟圈正在成為我國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高度重視濱海新區的建設和發展并將其列入了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中,這些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發展格局為作為環渤海的中心城市——天津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
一、天津市經濟發展現狀
(一)取得的良好成績
GDP的快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的經濟發展不斷加快。在這11個省(區、市)中,2012年天津市生產總值12885.18億元,GDP同比增長13.8%,增長速度列居第一位。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長3.0%;第二產業增長15.2%,第三產業增長12.4%;服務業比重達到47.0%,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初步核算并經國家統計局評估審定,上半年天津市生產總值6579.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5%。
天津市外商投資總額從2005年的567.7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1148.06億美元,增長率達到了102.2%。而且外商投資力度還在不斷加大,2012年本市注冊資本54.81億美元,投資總額86.38億美元,均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長。
(二)與發達城市的差距
天津的經濟增長取得很大的發展。與往年相比天津市的各項指標都在不斷創新高,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統一。但是與發達的城市北京、上海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天津缺少大中型購物中心。在國外一些地區以及北京、上海,大型的購物中心在20萬平方米以上的,差不多有20個以上。但在天津,超過20萬平米的購物中心基本上沒有。
2012年上海市實際利用外資151.85億美元,同比增長20.5%。北京市2012年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占比85.9%。而天津全市2012年實際使用外資150.16億美元,同比增長15.02%,其中,服務業實際直接利用外資72.16億美元,占比還達不到50%。北京、上海第三產業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2005年之后就已經超過了50%,北京甚至達到了75%的水平,而天津至今仍未突破50%。
二、擴大內需戰略是天津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西方國家被迫改變了原來的負債消費模式,全球的需求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擴大出口遇到越來越多的摩擦、壁壘和障礙。這樣的經濟環境使我國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和不利,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增長。西方經濟學認為,經濟增長是由“短邊法則”決定的。也就是說,在供給不足時經濟增長的實現主要取決于供給,在需求不足時經濟增長的實現主要取決于需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精神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這就決定了立足國內應該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根基所在(冷兆松,2013)。
金融危機發生后,“十二五規劃”將“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單章論述,這標志著我國已經開始將擴大內需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戰略重點。
三、天津市擴大內需戰略實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居民消費與儲蓄關系失調
2005年~2011年,天津消費率從40.7%降至37.9%以下,下降了約3個百分點,其中居民消費率2009年下降到35%。而天津總儲蓄率從2005年的19%上升到2011年的23%,上升了4個百分點。不斷增長的儲蓄率與不斷下滑的消費率造成了天津內需的萎縮,內外的發展失衡。
(二)天津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落后
近幾年來,天津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仍在46% 左右的水平上徘徊,上海這一比重近幾年大概在58%左右,而北京近幾年都達到了75%左右。2011年,天津人均生產總值全國第一,而2011年天津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分別比北京、上海低了30和12個百分點。天津服務業中比重最大的是商貿流通業,信息、教育、綜合技術、金融等服務業比重偏低。
(三)天津市城市建設不足
天津市是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緊鄰北京,但是與上海,北京相比,天津市的城市建設投資力度和建設規模相對滯后,在城市建設方面過于保守,并不能大膽的提出文化興市,旅游興市,體育興市,科技興市,品牌興市等發展目標。
四、加快推進擴大內需戰略,促進天津經濟的內生增長
(一)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
1.改善居民的消費環境。完善基礎公共設施的建設,加大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和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務的投入;完善保護消費者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力度保護消費者權益,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
2.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合理的居民收入增長機制,與CPI緊緊掛鉤,使得居民的實際消費能力不因通貨膨脹而下降。
3.要擴大服務領域,增加新的消費形式。需要擴大旅游、休閑、文化,體育,健身,養生消費,積極提倡信用消費,加大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消費服務的種類和開發力度。
(二)提升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1.積極引導外資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的現代服務部門的轉移。服務業引資的重點部門應圍繞金融業、科技信息服務業、現代物流、旅游、教育培訓等知識、技術密集性產業進行。依據天津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現代服務業部門的引資政策,吸收先進的管理體系,建立符合天津特色的健全的外資管理體系。
2.要明確天津服務業的短板,把握發展重點,提高信息、教育、綜合技術、金融等服務業的比重,改變天津市缺乏國際品牌的狀況,大力發展旅游,文化,體育,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促進天津市服務業的網絡化,品牌化,國際化,規模化,現代化。
(三)積極引進培養人才
加大力度實施現代服務業的人才引進。在引進全球人才的過程中要積極創新人才引進方式,完善人才管理體制,減少人才流動中產生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充分發揮市場對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作用,促進人才結構與天津市的經濟發展方向相協調。
參考文獻
[1]巫強,劉志彪,江靜.擴大內需條件下長三角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新戰略選擇.上海經濟研究.2011.
[2]白津夫.堅持擴大內需戰略 促進經濟內生增長[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3.
[3]雷鳴.天津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社科縱橫.2010.8.
[4]馬云澤.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特征與天津服務業的發展思路[J].東北亞論壇.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