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紹在新會計準則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的方法和原則。在此基礎上,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重點分析基于公允價值計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在會計確認、會計計量和會計信息披露中可能產生的風險。最后,提出了防范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風險的方法。
【關鍵詞】公允價值 衍生金融工具 會計風險 建設銀行
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各種復雜的衍生金融工具應用于我們的風險投資中。在2006年2月15日,中國財政部發布了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了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即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該準則規定了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在會計確認、會計計量和會計信息披露中應采取的原則和方法。盡管衍生金融產品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方法較之先前使用的歷史成本法更加符合市場原則,但在企業的實際會計運用中,如果把握不當,也會給企業經營活動帶來會計風險,值得引起關注并防范。
一、新會計準則中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計量方法與原則
在會計確認方面,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分為初始確認,再確認和終止確認。首先,衍生金融工具在合同簽訂時就應予以確認,此時合同標的的風險和收益都已經轉移。再次,衍生金融工具是在未來某個時點進行交易,在合同簽訂到交易真正開始時,合同標的的價值是在不斷變化的。那么就要對其“量”的變動進行后續確認。最后,新會計準則采用風險報酬分析法,以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為標準進行終止確認。
在會計計量方面,新會計準則要求對衍生金融工具按照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由于公允價值是在活躍市場上的市場可接受的價格,那么一旦市場不活躍或者沒有其他類似可參考的價格,就需要通過估值技術對公允價值進行估算。
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不僅要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還要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條件、計量基礎和會計政策。通過會計信息披露,知道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對于會計報表的影響和結果。新會計準則更要求進行表內核算,將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到當期的損益中。
二、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風險分析
衍生金融工具既是重要的規避風險工具,也是巨大的風險源,它的風險主要存在于合同簽訂到合同執行的一段時間內。通過表2-1具體說明:
表2-1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損失表
(一)衍生金融工具會計風險的認定
衍生金融工具作為一種高風險的金融工具,其會計風險是指運用衍生金融工具的企業,由于與衍生金融工具有關的會計信息的錯誤或者是不完整的列報,使得財務報表中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失實或者是不完整,而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相關決策所帶來的風險。下面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設銀行)為例,將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確認、會計計量和會計信息披露所產生的風險進行具體說明。
(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風險分析
1.會計確認帶來的風險。首先,銀行通過利用“打包”這種方式對其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但這種方式有可能存在因幾種金融工具確認時點的不同而造成困難。同時,不同銀行之間的確認時點也有所不同,例如,建設銀行在選擇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時點方面都是在合約生效之時確認衍生金融工具。而招商銀行在年報中闡明選擇合約簽訂之時確認衍生金融工具,損益計入當期利潤表中。
再次,衍生金融工具業務瞬息萬變,會計準則規定的再確認只是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在財務報告日這一時點上的價值,而單一的時點信息并不能反映真實的會計信息。同時,銀行有專門的財務軟件系統,會計人員只需按照規定錄入日常業務,不能明顯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損失和收益,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波動性關注不大,就會忽視這種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表2-2 期權合同市場價格
以上數據表明:期貨合同是瞬息萬變的,在會計分錄中將這種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但是這種變動并不能在會計分錄中及時反映,這樣會加大企業利潤的波動性,增加企業的風險。由此可知,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在會計再確認上存在著現實操作的困難。
2.會計計量帶來的風險。在建設銀行的年報中,明確說明了衍生金融工具采取的是公允價值計量的方法。這種計量方法是基于公平交易并且活躍的市場,而在不存在活躍市場條件下,就應采用估值技術。建設銀行用的估值技術主要包括參考熟悉情況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使用的價格、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當前公允價值、現金流量折現法和期權定價模型等的估值技術。
以現金流量折現法為例,其方法是將未來一定時期的現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算出來的現值。這里有兩個局限問題:首先,確定預期的未來現金流量。在業務未發生的情況下,未來現金流量是要通過估算得來的,不同的會計人員會有不同的估算標準,這樣就會存在差異。例如,例如商業銀行的一項存款的現金流量為1000元,2000元和3000元三種可能性,而這三種可能性的概率分別為20%,60%,20%。一種未來現金流量的確認方法是傳統法,即考慮發生概率最大的一項,那么可確定未來現金流量為2000元;另一種是預期現金流量法,即考慮所有的現金流量,那么可確定未來現金流量為1000×20%+2000×60%+1000×20%=1600元。再次,確定合適的折現率,這種利率要與風險成正比。當存在合同現金流時,就使用合同利率;當合同現金流變為估計現金流時,就要改為其他利率;當現金流的時間也不確定時,單一恰當的現金流和利率就無法合理的確定等。這些都是衍生金融工具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存在的問題。
3.會計信息披露帶來的風險。首先,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隨著標的物價值的變化而變化,其損益的變動是難以及時的披露,這其中就蘊藏著巨大的風險。目前企業僅僅是按照固定模式的要求在中期或者期末進行列報披露。
如表2-3,2-4所示,通過建設銀行從2009年到2012年所擁有的衍生金融資產和衍生金融負債的金額數來具體說明:
表2-3 建設銀行2009年到2012年衍生金融資產數額
注:本數據為建行集團數額,來源于建行網站各年份年報。
表2-4 建設銀行2009到2012年衍生金融負債數額
注:本數據為建行集團數額,來源于建行網站各年份年報。
通過以上數據的分析會發現,衍生金融工具的賬面價值的波動性很大,且近一年出現了縮水,但表后的附注表明,建設銀行所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約價值并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就充分說明衍生金融工具的賬面價值發生波動的最主要原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風險也是巨大的。并且,年報上的數據僅僅反映的是年末時的情況,衍生金融工具巨大的風險性不足以表現出來,投資者通過報表來進行經濟決策就會產生誤導。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方法的會計風險防范
(一)修改確認原則,及時確認會計要素
針對衍生金融工具“打包”這種現象,企業應該將這些打包標的根據風險的大小和種類進行分類,分別進行處理;將風險不同的交易區分開“打包”,特別是要對高風險的金融工具單獨確認。
(二)提高會計人員素養,完善估值技術
首先,應該加強會計人員技術和職業道德的培訓。使用公允價值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計量,本身就是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應該有針對性的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使其迅速掌握新會計準則中有關于公允價值的規定以及模型的估值。同時,估值技術本身主觀性就較強,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不偏不倚地進行估值。對于不同的衍生金融工具,制定不同的估值方法,使其形成一個全面的公允價值評估體系。
(三)完善會計列報,豐富披露方式
財務報表是會計確認和計量的結果,因此就要對財務報表進行全面詳細的披露,對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信息應該通過在表內列報和在報表附注中披露兩種方式相結合發布。表內列報主要是由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來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變動信息,而報表附注披露作為一種補充,應包括公允價值估值方法,資產負債表日后公允價值的變化趨勢等。值得注意的是,披露其變化趨勢,對于公允價值是一個有效的預測,用于彌補報表不能準確的反映瞬息萬變的衍生金融工具這一缺陷。
參考文獻
[1]張鳳衛.金融企業會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201.
[2]黃益平.我國上市銀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陳春霞,章穎薇.衍生金融工具會計風險成因探析[J].商業會計,2012(5):110-111.
[4]周松,梅丹.衍生金融工具會計風險與應對策略[J].財會月刊,2011(5):9-11.
[5]馮曉英.淺析公允價值計量的兩種模型[J].商場現代化,2012(5):67-68.
作者簡介:楊亞星(1990-),女,籍貫:湖北省孝感市,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