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險業的盈利模式走過了曲折和螺旋式變化的過程,而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始終是保險公司獲得利潤的最重要的兩大來源。本文通過對2012年我國各壽險公司的年報數據進行統計和整理,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壽險公司在其營業利潤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作為公司利潤兩大來源的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一少部分壽險公司可通過其投資收益彌補承保上的虧損,然而,大多數公司無法實現,只能導致其營業利潤出現負值。基于我國壽險公司的虧損現狀,并借鑒國外壽險公司的利潤路徑發展模式,文章的最后部分提出了針對目前虧損現狀下可供各壽險公司參考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壽險公司 利潤路徑 承保利潤 投資收益
利潤路徑的選擇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壽險公司經營和發展的重大問題。保險經濟學認為,在初級市場中,利潤來源于保費收入,保費中扣除保險事故發生的經濟補償給付額和各項費用之外即為公司所得的相關利潤;然而,在成熟市場中,保險經營中的資金流量包括了保費收入、賠款支出和投資收入三部分,其中保費收入和投資收入均為資金流入項,成為壽險公司利潤的兩大來源,也就是本文中提及的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
一、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的關系
現代保險業的發展實踐表明,壽險公司的主營業務已發展成為由承保業務和投資業務兩部分組成的綜合性業務。因而理論上來講,承保業務和投資業務都是壽險公司的主營業務。但現實經營活動中,壽險公司承保業務的利潤值卻常常為負,部分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為投資收益,用投資收益彌補承保上的虧損。總之,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始終是壽險公司的主要利潤路徑。
在保險公司利潤路徑的選擇上,一直存在著兩種理論。一種是基于山的沉穩內涵而定義的“山派”理論,該理論主張保險公司更應將穩健經營視為其經營過程中的關鍵所在,提倡互助精神和共同分擔,因而強調保險是一種責任分擔機制,公司利潤應主要來源于承保利潤。此外,另一種則被稱作“海派”理論,主張保險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于對公司資金的有效運用上,而將承保業務看作其資本投資籌集資金的融資過程,該理論較前“山派”理論明顯多了幾分隨意性,而并不再強調常規上穩健的承保業務。
基于以上理論,我認為,我國壽險公司的盈利來源應是以上兩種學派的結合體,既不能忽視承保業務這一基本業務所帶來的盈利,也不可懈怠了投資業務的實施。兩者應共同作用于保險公司的經營利潤上。
二、我國壽險公司營業虧損嚴重
隨著各家壽險公司新一年年報的陸續公開,本文以我國66家壽險公司的2012年年報為數據參考文獻,通過對各家公司在2012年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的統計分析,并結合各家公司的注冊資本以及總資產和保證金的數量,旨在對比分析其公司規模對壽險公司利潤路徑的選擇有無直接影響。由于少數幾家壽險公司的年報尚未公布,以及剛成立公司暫無年報,該樣本可能并非包含了全部所有家壽險公司的情況,但排除這少數幾種情況后,該樣本仍可代表我國所有壽險公司整體的利潤經營情況,并不會受到以上少數幾家壽險公司的限制。
(一)中資壽險公司的盈利狀況
本文共選取了41家中資壽險公司,統計結果表明:其中有12家壽險公司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中盈利,該比例僅為29.27%,也就是說,其余多于70%的中資壽險公司在該年中分別實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下表為在2012年中獲得盈利的12家壽險公司的盈利情況及公司規模以及該年中的承保狀況。
表1 2012年實現盈利的中資壽險公司的基本信息統計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12家實現了營業利潤的公司中,僅有安邦人壽一家中資壽險公司同時實現了承保利潤為正,其余11家壽險公司雖然獲取了營業上的些許盈利,卻依舊沒能在承保上獲利,正是因為它們的投資業務給公司帶來的收益,才彌補了承保業務上的虧損,因而總體營業利潤為正,承保利潤卻都為負。
41家中資壽險公司中,僅有安邦人壽一家實現了2012年度的承保盈利,有包括泰康、國壽、平安、生命人壽等在內的11家公司雖實現了營業上的總體盈利,卻沒能實現承保盈利;而其余的29家中資壽險公司則在投資收益上沒能彌補承保上的虧損,因而總的營業利潤亦為負。
安邦作為一家承保利潤及營業利潤均為正值的中資壽險公司,若仔細觀察其各項具體盈利值的話,我們很容易發現:安邦的營業利潤在這12家實現了壽險公司中最小的總盈利,而從其投資收益上來看,該投資收益更是遠遠小于其余11家公司,然而,與眾不同的在于安邦是唯一一家在承保業務上實現盈利的公司,這點需引起注意。
(二)外資壽險公司的盈利狀況
本文共選取了25家外資壽險公司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其中僅有9家公司實現了總體盈利,而這9家公司中只有招商信諾人壽保險公司一家同時實現其承保利潤為正,其余8家外資壽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卻未能彌補了承保業務上的虧損。
表2 2012年實現盈利的外資壽險公司的基本信息統計
從上表可看出:招商信諾人壽保險公司在2012一年中分別實現了11669萬元的投資收益和6471萬元的承保利潤,從而獲取了18140萬元的利潤。從營業利潤值的大小來看,招商信諾在外資壽險公司中的盈利總額并未排到前三位,但其卻是唯一一家實現了承保業務盈利的公司。更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招商信諾的注冊資本量在這9家壽險公司中為最小,如此小規模的公司竟可實現這么理想的盈利水平是值得其余各壽險公司學習和借鑒的。
三、不同規模公司的盈利路徑選擇
壽險公司的規模可通過兩類指標來實現,首先是其注冊資本量,一個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公司的登記機關登記注冊的資本額,也叫法定資本,它代表著公司法人財產權,因而也反映著該公司的經營規模;其次是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量,壽險的承保業務作為其主營業務,公司的保費業務收入是衡量其規模的又一個指標。本文中選擇注冊資本量作為衡量各公司規模大小的標準,并分別對我國的中資和外資壽險公司進行分析。
(一)不同規模的中資壽險公司的盈利路徑
按照壽險公司的不同注冊資本量,對以上41家壽險公司進行分類。該41家公司的注冊資本量分布于3億元至338億元之間不等,在此,若將其分為幾個區間,各個區間的公司家數如下:
表3 按規模劃分的中資壽險公司盈利狀況
由此可見,從各區間盈利公司的占比值來看,很顯然,越大規模的公司中,盈利占比越高。也就是說,公司的規模越大,其總體上盈利的可能性相對越高一些。但結合上部分的具體數據來說,總體盈利卻并不是代表著其承保業務也盈利,而絕大多數公司只是其投資收益彌補了承包上的虧損。
(二)不同規模的外資壽險公司的盈利路徑
按照注冊資本值,對我國25家外資壽險公司進行分類。相比于中資壽險公司來說,外資公司的規模一般較小。據統計,該25家公司的注冊資本量分布于2億元至37億元之間不等,在此,若將其分為幾個區間,各個區間的公司家數分布如下:
表4 按規模劃分的外資壽險公司盈利狀況
該占比數值分布規律與上表保持一致:規模較大的公司中實現盈利的公司家數較多。將各公司的具體盈利情況(即絕大多數公司的承保利潤為負的情形)考慮在內,這意味著大規模的壽險公司雖然和其他小公司一樣在承包業務上是虧損的,但其投資收益可將該承保虧損彌補,從而實現總利潤為正。而小公司顯然沒有這種優勢,由于受到規模上的限制,其投資收益遠不及承保虧損的量,因而總的營業利潤依然為負。
四、國外壽險公司的利潤路徑選擇
由于不同地區的承保狀況和投資收益狀況各不相同,各個國家的壽險公司盈利狀況也參差不齊,但鑒于營業利潤總是來自于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兩個方面,我們對國外壽險公司的利潤途徑進行了解,通過分析從而對我國壽險公司的路徑選擇有所借鑒。
據統計資料顯示,北美的壽險公司中,其承保利潤幾乎全部是負數,而歐洲保險業則與北美有所不同,歐洲壽險承保業務的利潤較好,與此同時我們還發現亞洲保險公司由于受日本保險業低迷的影響其承保利潤也普遍較差,至于日、韓以及臺灣地區壽險公司的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關鍵在于這些公司在資金運用上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彌補了承保業務的虧損,而承保利潤較差的北美地區也是這種情況。
中國壽險公司在資金運用上并沒有顯著的優勢,其承保業績也并非驕人,致使其總體盈利狀況不佳。鑒于資金運用情況并不理想,也許各中外資壽險公司都應向著本職的承保業務方向努力。
五、結論及建議
作為營業利潤中的一部分,承保業務對中外各個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均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現階段,承保利潤應成為我國壽險公司的主要利潤路徑。即使在投資業務相對發達的地區,也有相當一批保險公司靠著其自身較高的承保利潤獲取更高水平的盈利。從當前我國壽險公司普遍虧損的角度來看,實現起碼的不盈不虧甚至些許的盈利是各壽險公司努力的方向,何況是在金融市場依舊不夠成熟、保險公司資金運用能力相對較低、市場風險較大的現階段尤其如此,各壽險公司的重點應放在我們相對熟悉和擅長的承保業務上,而不是把投資業務作為重點,盡管它是一部分發達國家獲取利潤來源的主要途徑。
通過對各規模壽險公司的盈利狀況分析,我們發現,規模較大的壽險公司通常可以實現較高的投資收益,且能夠更進一步的彌補其承保業務上的虧損,因而我國壽險公司中,可以實現整體上盈利的公司多集中于大規模的壽險公司。因而,對于規模小的公司來講,應更加注重其承保業務,提高承保質量,認真核保,做好其本職的承保工作是其盈利的重要方式。而大規模壽險公司的承保業務虧損盡管可以從較高的投資收益中得以彌補,但注重其承保業務,實現承保盈利又何嘗不是增加公司總利潤的好方法,而相對于較小規模壽險公司來講,較高的規模使其在投資上具有較大的優勢,理應好好把握。總之,壽險公司的業績應由保費與投資的雙輪驅動模式得以體現,不可只重視一方而忽視另一方,尤其是作為保險公司基礎工作的承保業務。
注釋
{1}這里的占比指的是盈利公司家數占該區間公司總家數的比例。
參考文獻
[1]祝向軍.我國保險公司盈利模式的發展演化與未來選擇[J].保險研究,2010,2.
[2]王鋼.壽險公司投資業務對公司價值影響研究[M].碩士學位論文.
[3]楊超.承保利潤、投資收益需雙輪驅動,21世紀經濟報道[J].2009(11).
[4]張輝,苗麗霞.正確認識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的關系,中國保險報[J].2004(11).
[5]陳之楚,馬慶強.保險公司利潤路徑實證研究[J].保險研究,2007(9).
[6]王石秋,申曙光.中國壽險業盈利增長動力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1(12).
作者簡介:陳肖(1991-),女,漢族,河北邢臺人,就讀于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碩士,研究方向為保險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