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在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經濟增長效率、解決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卻遭遇了融資難等幾大問題。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了中小企業在發展中融資難的原因,現狀及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
本次我們對莆田市的部分中小企業以問卷方式開展抽樣調查,共發出20份,收回16份。問卷調查的內容涉及企業的基本情況及融資狀況。
一、基礎性分析
(一)樣本企業基本概況
16家被調查的企業,15家為民營企業,1家為外商獨資企業;5家為中型企業,10家為小型企業,1家為微小企業;經營業務涉及制鞋業、紡織服裝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及房地產等支柱產業。勞動密集型企業9家,其他類型企業7家,沒有一家是技術密集型企業。生產經營以內銷為主,14家內銷,3家外銷,主要為農副產品加工業及紡織服裝(制鞋)業。
被調查企業一致認為今年企業經營情況總體平穩向好,其中9家認為勢頭良好,7家認為經營情況正常平穩。說明企業對經濟形勢前景預期樂觀,對國家宏觀政策有一定的理解。從融資情況看,幾乎所有企業都有向銀行貸過款,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個別企業還有發行企業債券,也有部分民間融資。但由于調查時,企業總是怕如果體現了民間借貸,銀行就不肯對他們發放貸款,或是提高放貸利率的浮動比例,所以不敢填報。銀行貸款中以利率上浮30%的較多,民間借貸利率在25%左右的占比較多。認為今年一季度承接訂單比2012年4季度增加的占71.43%,其中增加20%以內的占55.56%;認為持平的占28.57%。
(二)樣本企業融資情況
企業資金來源以自籌為主,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為輔,個別上市公司資金則較為寬裕。就目前資金狀況看,認為基本不變的占81.25%;認為明顯好轉及有所好轉的占18.75%;幾乎沒有企業反映有惡化的現象,這也許與所挑選的樣本企業有關。
從信貸需求方式看,認為今年貸款需求會增加的占68.75%;保持不變的占31.25%;56.25%的企業明顯有信貸資金缺口,銀行貸款用于購買原材料或流動資金周轉的占比較大,達81.25%。認為與去年相比獲得貸款較容易的占26.67%,無變化的占53.33%,較為困難的占20%。認為平均獲得貸款周期基本不變的占85.71%(2家沒有貸款意向的除外);除固定資產貸款需省一級分行審批外,流動資金貸款都只要市一級銀行審批。去年以來,國家出臺的系列信貸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認為仍然存在融資困難的企業占63.75%。
從貸款滿足度及資金成本看,在調查“銀行不能滿足企業貸款”的主要原因,認為抵押擔保不足的占43.75%,認為銀行投放節奏控制和其他宏觀調控而影響的也占43.75%;認為利率水平與去年持平的占75%;認為抵押率較為合理的占81.25%。認為從民間渠道籌資難度略增或增大的占31.25%。
從貨幣信貸政策預期看,企業對未來貨幣信貸政策的預期認為保持一致的占62.5%,認為逐步緊縮的占25%,也有2家企業認為更加寬松占12.5%,這可能與企業所處的行業有關。認為未來融資更難的有3家,占18.75%,大多企業認為與現在差不多。
二、相關性分析
(一)資金短缺成為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
在房地產類中小企業里,從銀行獲得的貸款占所有獲得資金的比重最高,達到50%以上。這說明整個房地產市場對銀行信貸資金的依存度較高,同時也比其他一些行業容易從銀行獲得貸款。而其他行業的情況則不同,如鞋類服裝、食品制造等支柱產業的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比例則遠遠不及房地產企業。如福建省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是福建省唯一的中科院航天育種種苗基地,主要從事蔬菜種植和特色蔬果保鮮、加工、物流等,并向深加工領域—休閑食品、蔬果禮品等方向發展。成功地把自身的農業產業優勢向食品行業推進,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擴大生產線需要大量的資金,銀行信貸額度億元全部用滿,尚缺口3000萬元,沒有相應的抵押物作保證,得不到銀行的信貸支持。
(二)抵押擔保率偏低成為企業發展的桎梏
民營企業是莆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已成為拉動莆田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民營企業的內生性決定其發展周期充滿了坎坷的歷程。同時民營企業發展初期大多在城鄉結合部、村、鎮等,其抵押物在銀行的抵押比例也就相應較低,還由于其發展時,可能出現先建廠后辦證,更容易出現產權不明晰、有物無證,而無法抵押的現象。從調查中發現,有43.75%的企業認為銀行不能滿足貸款的主要原因,是抵押擔保不足造成的。
(三)民間融資仍然是中小企業獲得資金來源的首選
在被調查的中小企業中,幾乎所有的企業在創建初期以及發展過程中會通過民間融資(包括親戚朋友的無息借貸)這一渠道來獲得資金。而且,對未來融資渠道的選擇,利用民間融資也是眾多中小企業選擇最多的一種方式。
三、建議
一是提高城鎮及城鄉結合部抵押物的抵押率,放寬擔保條件。二是采取信貸傾斜措施。對國家政策鼓勵的行業,加大其資金支持力度。如采取“專項貸款”方式把支農再貸款直接投放農業龍頭企業。既減少中間環節,達到服務“大三農”的目的,又可充分發揮支農再貸款的帶動效應。三是建立完善各類專業的信用擔保機構。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是幫助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有效措施。同時,政府給予民營擔保公司一定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方面的優惠。四是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規范和引導當地民間資本合理流動。同時,繼續促進民資回歸策略。五是適當實施再貼現優惠政策,有選擇地推廣使用商業承兌匯票,增加票據業務品種,為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作者簡介:郭已圓(1991-),女,福建莆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