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塑化劑事件對酒鬼酒包括股價和財務上的影響,然后逐步過渡到白酒行業以及其他相關行業包括啤酒、黃酒、葡萄酒、軟飲料以及其他酒類5個子行業甚至整個食品行業來對其定性分析塑化劑事件所帶來的影響。最后運用事件研究法來定量分析該事件對酒鬼酒及其行業的影響。結果顯示塑化劑事件影響最大的是酒鬼酒,其次是白酒以及黃酒行業,其他子行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塑化劑 酒鬼酒 事件研究
一、引言
2012年11月19日,21世紀網發表的《致命危機: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整個市場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酒行業塑化劑嚴重超標成了廣大消費者議論的焦點,也造成了整個酒消費市場的恐慌。在證券市場上,整個酒類板塊應聲下跌,一日市值蒸發高達300多億元,其對酒相關行業造成的影響不言而喻。
本文將重點分析塑化劑事件對酒相關行業帶來的影響,先定性分析對酒鬼酒帶來的影響,然后進一步延伸到白酒行業以及其他酒行業,包括啤酒行業、黃酒行業、葡萄酒行業、軟飲料行業及其他酒類行業,并最終考慮該事件對整個食品行業的影響。最后采用事件研究法來定量分析塑化劑事件對相關行業帶來的影響。
二、塑化劑事件對酒鬼酒公司的影響
(一)對公司股價影響
2012年11月19日塑化劑事件曝光后,酒鬼酒馬上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臨時停牌,并在接下來的連續三天都是停牌狀態,從11月23日開始復牌后,復牌當天就是一個跌停板,并持續到未來三天,11月29日跌幅雖然有所下降,但也達到了6.82%的跌幅,11月30日有個出乎意料的0.21%的上漲,雖然幅度非常小,這對酒鬼酒已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但好景不長,次日酒鬼酒繼續下跌,幅度也較大,達到了6.28%。從塑化劑事件以來的兩個星期,酒鬼酒的股價由47.58元下降到27.32元,兩個星期累計降幅達42.58%,市值在兩個星期內蒸發了65.83億元,損失巨大。
(二)對公司財務的影響
在財務上具體表現是短期銷量大跌,營業收入下滑,進一步使得公司利潤和現金流的下降。
在2012年前三個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比較穩定,然而塑化劑事件發生在第四季度,銷售收入迅速大幅下滑,由第三季度的54,931.43萬元下降到第四季度的17,372.26萬元,降幅達到68.37%。
酒鬼酒銷售業績大幅滑坡使得營業利潤受到很大影響。酒鬼酒營業利潤在2012年前三個季度均穩步增長,平均增長率為32.37%。然而塑化劑事件使其由第三季度的26,844.14萬元下降到第四季度的2,587.22萬元,降幅達到90.36%。
營業利潤的減少勢必將給公司的現金流帶來影響。酒鬼酒2012年前三個季度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平穩上升,然而四季度公司業績大幅下滑,使其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出現負值,即-25,990.89萬元,降幅為247.67%。酒鬼酒為制酒生產企業,需求資金較大,其將不得不面臨資金壓力。
三、塑化劑事件對白酒行業及其他相關行業的影響
(一)對白酒行業的影響
2012年11月19日塑化劑事件爆發后,白酒指數的波動以及與上證指數、深證成指的對比如下圖:
白酒指數在事件前三天比較穩定,略有上行的趨勢,第四天跌幅較明顯,事件后的兩個星期白酒指數總體趨勢是下降,尤其是2012年12月3日,下降較快。
白酒指數的下行說明消費者對白酒的消費疲軟,白酒的市場需求下降。另外事件爆發后,國家相關部門會制定塑化劑含量標準并對白酒行業展開清查,塑化劑含量超標的企業將面臨整改或者被收購的命運,這將加速行業內重整和洗牌。
(二)對其他相關行業的影響
其他相關行業包括啤酒、黃酒、葡萄酒、軟飲料以及其他酒類5個子行業,各行業指數波動情況以及與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的對比如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5個細分行業總體趨勢是下跌,雖然葡萄酒指數、其他酒類指數中途有短暫的上行。其中軟飲料指數下降較為明顯,幅度也較大。這都說明塑化劑事件對這些子行業造成了負面影響,使得消費市場對這些行業的信心下挫,需求下降,最終會使得這些行業經營業績出現下滑。
(三)對整個食品行業的影響
整個食品行業在事件后的波動情況及與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的對比如下圖:
事件爆發后,食品指數在前五天比較平穩,說明整個食品行業對事件的反應有一定的滯后。第六天開始便有了下行的趨勢并一直持續,總體上塑化劑事件給食品整個行業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將會打擊食品尤其是酒類消費的積極性,整個食品行業將會出現短期的需求疲軟。
四、運用事件研究法對塑化劑事件的行業影響進行定量分析
事件研究法是一種統計方法,是在研究當市場上某一個事件發生的時候,股價是否會產生波動,以及是否會產生“異常報酬率”,其分為六個步驟,包括:定義事件與事件窗、選擇研究樣本、選擇正常收益的模型、異常收益的估計、異常收益顯著性的檢驗以及實證結果與解釋。本文中事件日為2012年11月19日,其前后各20個交易日組成了事件期,估計期為事件期前的120個交易日。樣本為整個食品行業上市公司,剔除了B股以及特別處理的公司后剩下58家公司。
在模型上,目前主要包括均值調整模型、市場模型以及市場調整模型三種。均值調整收益模型假定某種證券i的事前期望收益等于一個常量Ki ,也是其在事件期的正常收益。非正常收益等于觀察到的收益與預期正常收益之間的差額。而市場模型是某一證券對市場證券組合收益相關的統計模型,其假定市場中任何證券的收益與市場投資組合的收益之間存在穩定的線性關系。
目前國外采用較多的是市場模型。在國內,陳漢文、陳向民兩位學者采用模擬抽樣的方法對廣泛采用的這三種基本模型結合中國證券的交易數據進行了經驗比較,結果得出采用均值調整模型比較適合中國市場[1]。因而,本文將結合市場模型與均值調整模型來共同定量分析塑化劑事件的行業影響。同樣先從酒鬼酒公司開始分析,并逐漸擴展到其他相關的行業,其結果如下表:
從上表可以清晰地得到,塑化劑事件的影響最大的是酒鬼酒公司,兩種模型的累計異常收益率分別為-84.88%、-59.96%;其次是白酒行業,影響也較大,累計異常收益率也分別達到了-27.11%、-31.35%;接下來是黃酒行業,至于其他行業,累計異常收益率均為負,受到了該事件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整個食品行業的累計異常收益率分別為-9.91%、-13.04%。另外,事件期累計異常收益率的最低谷大多出現在第10天。
參考文獻
[1]陳漢文,陳向民.證券價格的事件性反應—方法、背景和基于中國證券市場的應用[J].經濟研究,2002.
作者簡介:頓忠清(1987-),男,漢族,湖北江陵人,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