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是主要的環境污染源之一,為避免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應鼓勵企業加大環保投資力度,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減少廢棄物排放。本文以此為出發點,探究企業環保投資的驅動因素。本文采用實證研究方法,選取了2009-2011年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探究公司所處行業的市場競爭程度以及公司控制人性質對其環保投資規模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企業的環保投資額與其市場競爭情況負相關;國有企業的環保投資水平顯著高于民營企業。
【關鍵詞】環保投資 產品市場競爭 控制人性質
一、引言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基本條件,是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證。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改變當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模式迫在眉睫。據我國環保部門統計,目前我國70%以上的環境污染來自于企業,根據“誰污染誰治理”的環保基本原則,企業應該從源頭抓起,控制自身污染,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加大環保投資,實現企業綠色價值的最大化。
經統計,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1年已達到60266.2億元,占GDP的1.27%。而據世界銀行統計,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在2010年已經達到2%~3%。可見,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環保投資概念
目前研究領域沒有對環保投資的概念形成統一意見。本文綜合現有研究中對環保投資結構的界定與分析,結合企業在年報、社會責任報告中的披露,將企業環保投資分為以下五類:基礎設施投資(環境友好型生產園區、生產線、清潔生產設備的投資)、技術研發投資(清潔生產、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發支出)、污染治理支出(工業三廢的處理)、環境稅費和其他。
三、研究假設
當企業面臨完全競爭市場時,做決策的首要考慮因素是擴大收入、提高利潤,而非進行收益甚微、不確定性高的環保投資。相反,當企業的市場勢力強大時,一般擁有較高的利潤水平和穩定的現金流,更加重視自身的聲譽和企業形象,那么環保投資對于這類企業來說就是一項非常好的投資。
假設一:企業的環保投資規模與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負相關。
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性質不同,所受的融資約束、項目投資目標與決策行為也有所差異,在維護企業聲譽上的激勵也不同。國有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是政府,有更強的維護企業聲譽的動機。這類企業會通過積極投身環保事業,樹立良好形象的手段。
假設二:實際控制人性質對企業環保投資規模有顯著影響,國有企業比民營企業的環保投資規模大。
四、樣本選擇及變量設計
(一)樣本選擇
本文選取的樣本為2009~2011年我國境內A股上市的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此處所指“重污染行業”是根據環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所確定的火電、鋼鐵、水泥等16個行業。通過查閱上市公司的年報、社會責任報告及環境公報,并根據本文對環保投資的定義,搜集公司各年度的環保投資額數據。由于存在大量公司未披露當年的環保投資額,本文剔除了這些數據以便消除其對最終結果的干擾。根據上述篩選條件,對本公司環保投資額做出披露的上市公司共有235家,分布在18個行業(根據《上市公司行業代碼與分類》進行分類)。
(二)變量設計
1.被解釋變量。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披露的企業年度環保投資額,記為EI。
2.解釋變量。
(1)行業集中度HHI。
本文采用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來衡量各行業的市場競爭水平。HHI指數是指行業中各個企業的市場份額的平方和,主要衡量該行業的產業集中度的指標。
HHIj=■■S■■
上式中,Si j指在j行業i公司的市場份額,本文用i公司的營業收入占該行業所有企業的營業收入之和的比例來表示,為了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在衡量一個行業的競爭情況時,本文只考察該行業的所有上市公司。Nj指j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
(2)實際控制人性質SOE。根據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性質劃分,國有企業為1,非國有企業為0。
3.控制變量。
(1)企業規模Size。用各公司的期末賬面資產價值來衡量企業的資產規模。
(2)杠桿水平Leverage。用公司的期末的資產負債率來衡量企業的財務杠桿。
(3)托賓Q值Tobin’s Q。用公司市場價值與其重置成本的比率,衡量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優勢,體現企業的市場價值。
五、模型設計及統計檢驗
為了檢驗產品市場競爭情況和上市公司控制人性質是否對環保投資額產生影響,本文構建以下模型來進行驗證。
EI=α+β1*HHI+β2*SOE+β3*Size+β4*Leverage+β5*Tobin’sQ+μ
多元回歸檢驗結果如表一所示。從模型的回歸結果可知:HHI回歸系數為正,說明環保投資與行業集中度呈顯著正相關,HHI指數越高對應的環保投資額越高;而HHI指數越高代表行業集中度越高,即產品市場競爭越不激烈,因此說明環保投資與市場競爭負相關,假設一通過了統計檢驗。而環保投資與控制人性質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呈正相關,即國有企業(SOE=1)相比非國有企業的環保投資規模更大,故而假設二也通過了統計檢驗。
表一 統計檢驗結果
注:***、**、*分別表示在1%、5%、10%顯著性水平
六、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以探究企業環保投資的驅動因素為出發點,探究產品市場競爭和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性質對企業環保投資額的影響。統計結果表明,企業的環保投資規模與其產品市場競爭負相關,競爭越激烈的行業,其環保投資規模越小;控制人性質對企業的環保投資額有顯著影響,國有企業的環保投資額顯著大于民營企業。
本文的研究結果對于探究企業環保投資的影響因素有借鑒意義,也為環保領域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些依據。政府在促進企業加大環保投資力度的同時,應特別關注處于激烈市場競爭的有關公司及民營企業,在政策制定時做相應傾斜,鼓勵這類型企業進行更大規模的環保投資。
參考文獻
[1]唐國平,李會龍.企業環保投資結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來自A股上市公司2008-2011年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4):94-103.
[2]魯煥生,高紅貴.中國環保投資的現狀及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6):87-90.
[3]Evrim,A.,Peter,M.,2008,Investment and Competition.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43(2),299-330.
作者簡介:賈予(1989-),女,漢族,山西人,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