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按照文獻的時間和邏輯順序,從中小企業(yè)和銀行關系對公司價值、貸款利率、抵押貸款方面梳理文獻,就中小企業(yè)和銀行關系的未來研究進行展望。
【關鍵詞】銀企關系 中小企業(yè)
吳英案反映中小企業(yè)融資難,小企業(yè)如何才能獲得貸款?何種銀企關系利于融資?繼Diamond(1984)提出銀行可以減少信息監(jiān)管成本后,銀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受廣泛關注。90年代以來,銀企關系對公司融資產生一定影響,實證文獻大量涌現。本文的主旨是對國外近30年的中小型企業(yè)和銀行關系的文獻進行回顧,總結實證研究成果。
一、關系貸款
有關銀企關系的論述最早追溯到Diamond(1984)。他認為,銀行作為中介減少數個存款人分別監(jiān)督企業(yè)的成本,監(jiān)管更有效。Diamond開啟研究債權人與公司治理的新時代。
Boot(2000)指出,關系貸款有2個特點:銀行可以獲取企業(yè)專屬信息(專屬信息是公眾無法獲取的私密信息);銀行提供多種金融服務。
二、理論研究
(一)公司價值
Berger等(1995)指出,銀企關系增加公司價值表現在:比銀行新客戶相比,老客戶信用貸款為其帶來更多超額回報。
Cole(1998)指出,銀行提供多種服務短期內獲得企業(yè)專屬信息,但和多家銀行保持關系會降低信息價值。一旦銀行合并,原有信息將失去價值,但原有銀企關系有助于再融資。
銀企關系會帶來帕累托均衡。企業(yè)向銀行披露專屬信息,并不擔心銀行泄密;而銀行也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引發(fā)的問題(Boot,2000)。
Berger等人第一個研究小企業(yè)與銀行關系。二人用信貸時間衡量銀企關系,并認為提供信貸的銀行是關系貸款驅動型,而信貸體現良好的銀企關系。但他們并未就銀企關系對融資展開討論,這為后來學者鋪平研究道路。
(二)貸款利率
Berger等(1995)認為關系時間與利率負相關,但Rajan等(1994)和Harhoff等(1998)認為關系時間和利率不相關;貸款集中度和利率負相關(Castelli等,2012;Rajan等,1994);金融服務種類和利率負相關(Rajan等,1994);公司遭遇財務危機,貸款利率增加(Harhoff等,1998)。有關利率的實證檢驗突顯以下趨勢:
1.國別研究推陳出新。德國銀行是全能銀行,集商業(yè)銀行、投資銀行和并購于一身(Harhoff等,1998)。德國中小企業(yè)貸款集中度高,50%員工少于10人的企業(yè)僅從一家銀行貸款;而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和多家銀行保持關系的企業(yè)分別占91%、甚至100%。意大利企業(yè)關系銀行中位數為12(Castelli等,2012)。
2.衡量銀企關系的變量不斷變化。Rajan等(1994)以購買銀行產品數量和關系時間作為關系變量。銀企信息對稱時,關系時間是公司成立時間;信息不對稱時,關系時間的起點是企業(yè)第一次關系貸款。Berger等(1995)以企業(yè)信貸時間為關系變量。
(三)抵押條款
Berger等(1995)和Harhoff等(1998)認為,關系時間、企業(yè)規(guī)模和貸款集中度與抵押條款負相關,貸款額度、財務危機與抵押條款正相關。
Rajan等(1994)和Harhoff等(1998)指出,銀企關系對抵押條款的影響強于貸款利率。以下是學者提出的三種解釋。公司的投資回報率高于貸款利率,公司想要更多貸款;良好銀企關系會降低利率,并導致銀行壟斷信息,利率降低的好處并非僅屬于企業(yè);信貸部門員工無權降低利率,壟斷信息優(yōu)勢在總量上更易體現。
(四)貸款集中度和銀行競爭
Garella等(2000)對比一對一和多對一的銀企關系。一旦關系破裂,一對一會導致企業(yè)很難再融資。市場會將其解讀成不利信號,并可能會導致企業(yè)放棄好項目。這就解釋多對一的關系存在的原因。
多對一的關系在美國不多見,但在意大利的中小企業(yè)中卻很普遍。意大利的銀行相對易受影響,危機后恢復緩慢??梢娰J款集中度和金融系統(tǒng)有關。
銀行業(yè)內競爭影響貸款集中度,Boot(2000)和Harhoff等(1998)認為,競爭使企業(yè)轉向其他銀行,縮短關系時間,提高貸款利率,銀行減少關系貸款總額,獲取信息價值也降低。關系導向減輕銀行競爭壓力。
Boot(2000)就銀行競爭對銀企關系的影響建立模型。競爭程度加深,銀行增加關系貸款,但對借款人而言每筆貸款附加值降低;發(fā)達的證券市場迫使銀行降低貸款,但貸款附加值增加。
三、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首先,良好銀企關系增加公司價值?,F有文獻均從公司融資角度探討銀企關系,不妨嘗試其他角度進行研究,比如通過建模定量分析公司價值。理論模型的發(fā)展空間決定研究銀企關系充滿機會。
其次,貸款集中度可以衡量銀企關系。一對一的關系有諸多優(yōu)勢,但并非所有國家中小企業(yè)的貸款集中度都很高。結合每個國家情況,分析多對一的銀企關系存在的根本原因。針對中國,以中小板企業(yè)為樣本,研究銀企關系對公司治理的利弊。
最后,競爭影響企業(yè)貸款集中度。不單是銀行間的競爭,銀行同證券市場的競爭都影響銀企關系和公司治理。以前學者做過這方面研究,但結論相反,尚需檢驗。
參考文獻
[1]Diamond.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Delegated Monitor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4(51).
[2]Petersen,Rajan.The Benefits of Lending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Finance,1994(49).
[3]Berger,Udell.Lines of Credit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in Small Firm Finance[J].Journal of Business,1995(68).
[4]Cole.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s to the Availability of Credit[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1998(22).
[5]Detragiache,Garella,Guiso.Multiple versus Single Banking Relationship[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0(55).
[6]Castelli,Dwyer,Hasan.Bank Relationship and Firms’ Financial Performance[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12.
作者簡介:劉千(1988-),女,漢族,哈爾濱人,碩士,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