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一五”期間,中國資本市場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GDP總額超過了鄰國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在此期間,中國的股票總市值增長了8.2倍,從第十四名升至第二名。中國境內證券公司資產總額增長了7倍,凈資本額增加了2倍,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規(guī)模擴大了4.2倍,境內股票融資金額達2.84萬億元。因此一些原先于美國上市但市場表現(xiàn)并不良好的中國概念股公司也開始考慮海外退市回歸A股,本文以康鵬化學為例,探討其美股上市后的表現(xiàn)以及私有化退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因素。
【關鍵詞】中概股 康鵬化學 海外退市 回歸A股
上世界末至本世紀初是中國企業(yè)境外上市的鼎盛時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國市場剛剛起步,市場容量太小,盡管政府做了很多努力擴大證券市場的容量,但擴容需要一個過程,為避開境內的上市高峰,確保上市成功,很多民營企業(yè)選擇了境外上市的道路。康鵬化學便是其中的一個開路先鋒,也是最早退市的幾家之一。
康鵬化學2009年6月23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IPO,募集了約7270萬美元的資金,每股發(fā)行價為9美元,共發(fā)行了808萬份美國存托憑證,原始股東將持有其中22%。而其最終以每股8美元的價格于2011年8月完成私有化過程成功退市。而其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細細回味。
一、境外融資情況遠低于預期
康鵬化學公司于美國上市后,其股價可謂一路向下,上市半年間從9美元一路降到了不到6美元,市值蒸發(fā)了近40%。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一)所處行業(yè)不利
康鵬化學作為一家身處精細化工行業(yè)的中國企業(yè),雖然精細化學品尤其是含氟中間體的研究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而且90%多的客戶分布在歐美、日本,其中大部分為世界500強企業(yè)。但它并不屬于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四大板塊:醫(yī)療、教育、TMT和光伏行業(yè),而是一個邊緣的行業(yè),在美國對這個行業(yè)估值并不高。因此縱然康鵬化學2010年報表顯示其銷售額高達1.64億美元,利潤為3400多萬美元,較2009年增長了30%,但這依然沒有引起投資者的投資欲望,股價低迷。當時國外一些投資者和機構對其估值定位于6~7倍。而國內和康鵬化學業(yè)務上相似度最大的上市公司永太科技,當初上市時的市盈率為64倍左右。
(二)國外研究機構惡意做空
在美股市場上,以渾水公司為主的幾家境外研究機構不斷惡意做空以及頻繁出現(xiàn)的中概股公司財務報表造假問題,導致境外投資者對中概股的信任度急劇下降,上市公司的股價和估值均大幅縮水,大大增加了這些公司在美國市場上融資和再融資的難度,并最終促成了一批公司知難而退,選擇了退出美國市場,做出重新返回A股的決定。
(三)全球金融危機影響
康鵬化學上市之際正值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前夕,剛剛上市便遭遇全球范圍的巨大金融海嘯,在此大背景下,廣大投資者紛紛拋售手中的股票選擇持有現(xiàn)金以期防止資產大幅貶值,因而很難想像股市能有一個良好的表現(xiàn)。
二、私有化退市需謹慎
企業(yè)海外私有化退市并沒有想像中那么簡單,需要經(jīng)歷相當繁瑣的步驟和程序,一些細節(jié)上的處理不當都對整個計劃產生巨大影響。根據(jù)美國證券交易所委員會關于企業(yè)私有化退市的規(guī)定,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由1位控股股東發(fā)起;二是收購流通股需全部以現(xiàn)金進行。一般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引起重視:
第一,企業(yè)如果想要私有化,由于從二級市場購入,就必須向中小股東提供基于當期股價的一定溢價,才可能順利達到回購90%以上股權的目的。因此如何選擇一個股價相對較低的點回購,也是一個難點。而在摩根士丹利等中介機構的幫助下,2010年11月11日,大股東楊建華提出將以每股8美元收購所有在外流通股份,將公司進行私有化退市。當時公司在外流通股股價約為7美元,正好處在2010年的一個低位。
第二,由于實現(xiàn)私有化退市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而康鵬化學原有股東本身無法負擔如此高額的現(xiàn)金,因此適時地引進了一些專業(yè)投資機構,提供企業(yè)必需的資金和技術是私有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春華資本總裁胡祖六的大力協(xié)助下,康鵬化學最終得到了春華資本約7000萬美金的股權投資,同時渣打銀行也提供了約7000萬美金的貸款,總計1億4000萬美金。在歷時近10個月后,終于完成了私有化過程,2011年8月19日,康鵬化學宣布,由春華基金及董事長楊建華共同持有的Halogen Ltd對公司的私有化收購計劃已完成,最終春華基金占了25%的股份。
第三,大量的中介費用,在美國,并購方在收購一家公司的整體權益時,需要律師幫助向SEC遞交13E-3表等信息披露文件,還需要支付會計師、財務顧問的費用,交易的融資費用,以及潛在的訴訟費等。美國一些地方法院對私有化采取很嚴格的審查。同時,美國證監(jiān)會對私有化資料的審查時也很詳細,而這些都需要龐大的費用支持,數(shù)額大約在150萬~200萬美金之間。
第四,還有一個潛在的影響因素是特別委員會,出于保護中小股東權益的目的,公司私有化必須由公司獨立董事成立一個專門的退市特別委員會。如果獨立董事提出反對意見,企業(yè)要退市就面臨著很大的困難。而出具公平意見書的財務顧問要對中國公司的全面情況做評估調查,如果中美兩邊的評估調查銜接有差錯,時間也會拖得很長,而且一旦出現(xiàn)訴訟,企業(yè)退市時間至少會延長3-6個月。
第五,對中國公司而言,從美國市場退市再登陸其他市場的成功案例較少。即便能在其他市場上市,從之前公司表現(xiàn)影響,能否再度得到投資者認可也是問題,特別是一些在美國市場曾遭到過質疑的公司,面對A股嚴格的審批,回歸A股仍會有很多障礙。首先是企業(yè)的財務狀況、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是否能符合A股上市標準。當初很多企業(yè)到海外上市,就是因為沒有滿足境內上市的要求,如一些輕資產的網(wǎng)絡科技公司,缺乏沒有足夠的固定資產和盈利,無法滿足A股市場對于盈利性的要求。此外,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yè)大多采用紅籌架構。要拆除紅籌結構,轉變成內資公司,可能會涉及到“兩免三減半”(指外商投資企業(yè)可享受從獲利年度起2年免征、3年減半征收企業(yè)所得稅的待遇)等稅收問題。而且國內上市的時間是另一大成本。一般企業(yè)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輔導期,鑒于現(xiàn)在IPO的停滯,時間成本將是一個沉重的壓力。
作者簡介:王崇寅(1988-),男,漢族,浙江溫州人,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