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范圍內企業財務職能不斷演變的趨勢下,我國企業隨著信息化、集團化等背景下企業財務工作標準化、集中化,以及與業務體系集成化的管理模式的強化,迫切需要明確“三層”定位(決策層、管理層、作業層)、依托“三動”機制(高層推動、財務驅動、部門聯動)、運用“三化”方法(效益化、標準化、信息化)實現基層財務綜合管控與決策支持職能,本文即對此給出了具體的體系設計意見和實施建議。
【關鍵詞】財務職能轉變 “三層”定位 “三動”機制 “三化”方法
財務,是實現企業職能的基礎,是實現企業管理的保證,我認為基層財務管理上明確“三層”定位,依托“三動”機制,運用“三化”方法是當前值得思考、探討的有益課題。
一、財務工作的“三層”定位
首先應當明確財務工作的定位和實施框架。眾多管理學者在談及企業管理控制層次時,將其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決策層=戰略管理
第二層,管理層=管理控制
第三層,作業層=任務控制
因此,財務工作融入企業整體的管理體系,并與業務體系進行對接的過程中,也應該按照以上三個層次進行。
(一)決策層
財務一方面要通過預算管理等資源配置手段,成為企業戰略落地的通道,另一方面要對日常大量業務活動進行綜合分析,提取出對企業戰略執行、調整和制定有益的意見,支持領導決策。
(二)管理層
財務要充分發揮價值量綜合管控和業務流程全程監控的優勢,努力保障各項業務活動的合規合法,提高其效益性。
(三)作業層
財務要協同業務部門,充分利用各項標準化體系建設、定額管理、工單管理等實踐要求,盡可能細化管控標準,做到對各項業務操作環節的末端管控。
二、財務工作的“三動”機制
按照“三層”定位,財務工作可以依托“三動”機制,所謂“三動”工作機制就是“高層推動、財務驅動、部門聯動”。
(一)高層推動
領導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企業執行力的源泉。從部門開展工作角度來看,最重要的資源不僅是人財物,更是企業領導的關注和支持。因此,財務可主動對接企業例會機制,從財務視角形成分析報告提交會議并作為固定議題。針對當前財務報告信息量大,但間隔長,而決策層又缺乏更及時、有效的信息,財務進一步梳理各項信息,通過篩選將領導關注的工作以及重大事項分析后提交會議,既為企業領導決策提供數據分析支持,也使財務管理滲透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財務驅動
財務工作具有“價值綜合計量和管控”的屬性,企業各項活動,最后都會反映為“錢多錢少、錢進錢出”。因此,財務管理要充分發揮價值引領作用,一是基于企業層面。全面整合,提煉形成財務管理綜合指標分析體系,實時反映項目進度、存在問題等內容,并定期向業務部門發布,建立企業整體層面的持續驅動機制;二是針對具體工作,運用“工作聯系單”,“工作催辦單”,“工作督辦單”等層層遞進的部門間的溝通聯系方式,推動業務部門開展工作,形成業務層面的持續驅動機制。
(三)部門聯動
財務發揮驅動作用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業務和財務”的協同,推動各項決策有效落地。財務人員要從業務部門角度出發,積極為業務部門深化優化項目管理提供意見和建議,調動業務部門積極性,促進財務價值管理實現從系統數據到生產現場的管理貫通,促進生產管理、物資保障、審計監督等領域形成管理合力,實現“業財協同”。如,財務及時提供有用信息后,生產管理部門也以例會形式給各具體實施環節施加壓力,同時與生產計劃相對比,及時查找問題;內審部門也在生產部門帶動下加快審計進度,形成管理的合力。
以上三方面工作的主要抓手是定期信息分析和提供制度,它就像雨后春筍,長一段,節一段,才能橫向協調,縱向貫通,才能長得高且直。
三、現階段財務工作的“三化”工作方法
(一)效益化
項目經濟效益是財務視角永遠關注的目標。財務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持續對其效益實現狀況進行量化分析,不僅可以為協調好企業發展質量和投資效益的關系貢獻力量,還可進一步提升企業精益化管理水平。
(二)標準化
努力把上述財務分析等成果逐步標準化、固化、編譯,形成與眾多生產管理標準、技術標準相配套的財務管理標準體系,提煉財務管理創新和提升的優秀成果,形成專門的研究報告,尤其是標準化報告,便于常態使用。
(三)信息化
借力信息化手段,開發相關功能,實現自動取數、實時監控。健全決策分析體系,完善財務分析模型,盡早實現上述設想的實用化,并能以成果進行復制,探索更加先進的財務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