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人高等教育為我國的教育、經濟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也是學習型社會構建的主要途徑,但理論界對其質疑也不斷推高,2013年9月13日中青報所載“繼續教育被指成為高校“錢袋子”一文可認為目前最高質疑聲。是否成人高等教育真是前景微茫,成人高等教育的主體:學生、學校、社會最具有話語權,其愿景決定成人高等教育的走向。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 主體 愿景
一、引言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到2000年代初期,我國的經濟制度、社會制度處于結構再造階段,各行各業百廢待興,人才亟需;教育系統內部生態環境也非常寬松,這為成人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提供良好土壤。同時成人高等教育是比較新鮮的稀缺品,是社會對學歷需求提升的最快途徑。此外成人高等教育辦學機構、監管部門重視內涵打造,追求質量和美譽度,整個成人高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從2005年以后,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成人高等教育飽受專家們病詬,缺乏成教特色、教育質量偏低、競爭力不足、社會聲譽嚴重下降、教育品質和形象下滑,昔日頭上耀眼的學歷文憑光環黯淡,似乎前景微茫。但在另一方面從2009至2012年四年全國成人高等教育錄取人數的連續增長,似乎與學術界的目光相左。成人高等教育是否真是前景微茫,成人高等教育主體最具話語權,并決定成人高等教育的未來走向。
二、成人高等教育主體愿景
(一)社會方面
作為社會(用工部門)而言,以最核心的文憑從表象上看,十年前似乎是一票難求,而今是江河日下,尤其是單位對職工的求學支持態度似乎很冷淡,這是成人高等教育好像已到了望斷天涯路也望不見自己的路,而實質上可以說沒變化。十年前或更早些,成人高等教育的確屬“補償教育”,多數部門的主要領導的學歷提升也主要通過該途徑實現,當然對成人高等教育文憑的待遇政策:“票子、位子、房子”自然不薄。隨“補償教育”結束,待遇對比失落感很大。但實際并非如此,根據本人連續幾年對畢業生的追蹤了解,還真如一段戲言。博士生如坐軟臥、本科生硬座、專科生站票、成人學生在廁所,火車到站,老板不管你如何而來,主要看你能做什么,所以真才實學是根本。
作為社會依附關系而言,對成人高等教育也是肯定的。部分家長因種種因素未上大學而將這種愿望寄托到子女身上,希望子女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并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滿足。另外學生周邊社會關系對學生通過成人高等教育途徑提升表示贊許或認同。
(二)學生方面
作為學生的愿景可通過其學習動機認知。于海昌(2005),首先是以獲得知識、技能和解決學業問題為目標的需要,其次是把學業成就看作贏得相應地位或更高地位的手段。李松慶(2009),選擇學習動機是提高素質和獲取文憑的學生最多;選擇學習動機是現工作需要、謀求新職的學生次之;再次是選擇學習形式適應在職、個人興趣、知識陳舊需要更新;最后是選擇父母要求、取得他人的認同。馮麗華(2010),李金波(2004)等人,成人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要動機分為了這四種類型:求知興趣型、職業發展型、服務社會型以及外界期望型動機。通過歸納,成人學習動機的類型中主要包括求知興趣,職業進展,改變生活,社會服務,外界期望和社會關系等六個方面。其中求知興趣,職業進展占絕對多數。本人連續對成人高等教育二年級學生對學習目的調查,既學知識又拿文憑選項占90%的結論與之相吻合。這也可解釋在學者的質疑聲中,2009~2012年全國成人高等教育錄取人數呈逐年增長趨勢,分別為:201.5、208.4、218.5、243.96萬人。但是學生在校的一些表現似乎有悖這種連續增長勢頭。一是到課率,30%多點是常態,60%以上是奇跡。二是少數學生的意識,在他們的觀念中學校辦學僅是為了賺錢,繳了學費,他們就消費者、是上帝。有的把老師告誡當耳邊風,當問題出現時,還言之鑿鑿什么交了錢該如何如何;把學校當茶館大有人在。對這種初衷與行為的不一致,原因何在呢?應是監管方面出了偏差。
(三)學校方面
成人高等教育在歷史上對承辦主體在財力,聲譽的貢獻功不可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對教育投入加大以及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似乎更喜歡從科研和規模角度為出發點,從而導致成人高等教育邊緣化,基于這樣的對成人高等教育認識,從而高校對成人高等教育的視角發生多樣性,有正面的、也有揚其波逐其流的、也有避而遠之的。
正面的,“主辦高校對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課程體系都是照搬照抄全日制教育的模式,專業設置往往強調學術性,教學講究穩定性,對受教人員‘學以致用’的現實需求考慮不夠”。“繼續教育在很多高校都被邊緣化,沒有納入高校整個體系中,缺少歸口管理、職責不清,缺乏教學質量監督評價體系,只是作為創收的‘錢袋子’在使用。”
揚其波逐其流的,“用一流大學牌子招生,讓不入流教師上課,發國家承認的大學文憑,是高校繼續教育學院生存的不二法門”;都給繼續教育學生配本校最好的老師,肯定是虧得一塌糊涂。”“對于繼續教育學歷‘注水’現象,高校黨政一把手比誰都清楚,但是面對市場吸引力,往往只顧掙錢不愿擔責。”
避而遠之的,“但在2002年發現繼續教育學歷的生源對學校百年品牌與信譽有著潛在巨大的風險與損害,校方斷然停止招生。從此以后,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只做非學歷的繼續教育”。“現在繼續教育的社會聲譽面臨嚴峻的挑戰,稍有閃失就會把百年老校的品牌給砸了”。
三、成人高等教育主體愿景協調
(一)學校應改變認識和強化管理
綜上分析各主體愿景,其核心還是教育的質量,社會需要能做事的人才,學生需要學到真東西,學校在主觀上也不希望由于質量問題影響其聲譽。這些主體中學校是核心。故學校對成人高等教育要有充分的認識,在多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基礎上,對成人高等教育未來發展充分思考,有遠見地制定政策。
首先成人高等教育是高校的責任和義務。從近幾年成人錄取人數逐步增長看,成人高等教育將長期存在,而且是向學習型社會轉變的必經途徑,不能簡單地把成人高等教育看成是謀生出路,而應是促進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其次要把成人高等教育與學校的辦學定位、總目標定位、培養目標定位、質量保證目標定位等一系列定位有機結合起來,這是整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再次是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計算機互聯網、大力推進繼續教育的現代化和信息化,改變教育模式單一格局,為各類型學生學習提供方便之路。最后創新管理體制,激發管理活力。學校要根據繼續教育的新情況、新特點,不斷優化管理體制,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管理模式,明確責、權、利三者的關系,完善教育制度體系,在穩定發展中改革和創新,實現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二)學生引導與管理制度落實
從調查中可知,絕大多數學生是希望學有所用的,但由于部分學校認識偏差產生不良示范從而使學生負面部分呈現,這絕大多數學生應加強引導。教師是教育目的的執行者,是教育意圖的貫徹者。教師的詮釋,古有“傳道授業解惑”,今有“身正為范,學高為師”之說。無論古今都把道業擺首位,術業放次位。教師應以自身的行動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特別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可多采用“參與式學法”,該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學生等互動的理念,鼓勵學生積極而又創造性地主動參與到習中,從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和提高素質,從知識的被接受者變為主動接受者、互動的推動者乃至指導者。
對于極少數認識有偏差,經教育無提高的學生,該清理一定得清理,萬不可從經濟利益角度思考問題。
(三)社會力量糾偏
作為成人高等教育主體之一的社會各用人部門,多數只能通過選擇成人高等教育的產品來產生間接作用,而這種作用傳導機制過長。所以監管部門一定要到位,途徑也是多方面的。重點是加強教學評估與監管。一是改變成人高等教育的評價體系由原來的政府辦學、政府評價單一的評價形式逐步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并逐步完善和充實我國現有教育評價體系,使教育評價體系從理論到實施都更加科學合理。使評估固定化、長期化,并改變過去僅對院校的總評,轉向對教學點的抽評。這樣可以使評估連續不斷進行,促使各院校時時刻刻都認真辦學而不是應付一時。這樣的模式可以防止院校造假,并在一定程度上杜絕評估中的人情因素。加強監管主要是指監管權下移到最基層部門,無論什么學校、什么樣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學形式,都得落地開花。其產生的利益,除辦學院校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學生的個體效益外,當地的未來發展受益最大,成人高等教育質量直接影響該地的未來。所以辦學地的教育監管理部門有責任更應有權力對成人高等教育進行全面管理。縱觀多數成人高等教育站點、教學班在基層教育部門幾乎沒有任何備案,更不要說報批了,所以應賦予基層教育部門對成人高等教育全面管理的權限。
成人高等教育質是一個綜合工程,還有諸多細節如培養方案、教材、管理隊伍等諸多方面變革均可更好促進主體間的愿景協調。
參考文獻
[1]劉姝,蒲明.功利化視角下的成人高等教育困境與出路[J].成人教育,2012,(4).
[2]史志謹,宋東浩.引入市場機制:成人高等教育的應然選擇[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12(03).
[3]單正豐.繼續教育在高校發展中的作用探析[J].江蘇高教,2013(2).
[4]李建平.繼續教育成高校錢袋子.領導只花錢不愿擔責[N].中國青年報,2013,9,23.
[5]馮麗華等.成人學習動機調查及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16).
[6]李松慶.關于成人教育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方法的調查與分析[J].商業經濟,2009(12).
[7]于海昌.成人學生學習動機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2).
[8]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三十條意見[Z].
基金項目:云南財經大學科研項目,編號:YC2013C08。
作者簡介:郎云輝(1973-),女,云南昆明人,云南財經大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