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經濟的飛速發展,旅游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產業。本文主要是從旅游經濟發展進程,分析最新旅游法實施的必然性;再從旅游行業利益相關人主要是旅游行業經營者、導游、旅游消費者等角色出發,分析最新旅游法實施的正確性和及時性。最后結合中國旅游立法的具體情況,針對旅游業發展中亟須規范和調整的范疇,提出了關于旅游行業建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更好保障我國旅游行業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旅游法 旅游經濟 旅游現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于2013年4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而這次黃金周正值旅游法的實施,就此針對旅游黃金周出現的種種亂象和問題,我們對實施中的旅游法進行分析探討。
一、從旅游經濟發展進程,分析旅游法實施的必然性
隨著我國近年來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對旅游立法已經勢在必行。在奧運會后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入境國,我國2/3的人都會走出家門去旅游。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國內出游人數近30億人次,直接就業人員1300萬,關聯就業人員5000多萬,國內旅游收入超過2萬億元。2013年上半年,我國旅游經濟持續平穩發展,旅游市場繼續呈現“兩增一平”的態勢:國內旅游市場保持增長,出境旅游市場較快增長,入境旅游市場小幅下降。旅游接待總人數17.66億人次,同比增長11%,完成全年比例的52.97%。旅游接待總收入為1.45萬億元。隨著旅游爆發式增長,其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越來越關系到大眾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相應的,在旅游市場、旅游產業、旅游公共服務和旅游投訴等方面均呈現出許多新進展,也必將需要法律對這加以規范和保護?!堵糜畏ā返某雠_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大勢所趨,對于行業發展影響意義重大。
二、從旅游行業不同的視覺角度出發,分析旅游法實施的正確性和及時性
從旅游消費者角度分析,《旅游法》的實施非常好。
旅游法實施后,旅游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以法律的形式得以更好的保障。旅游法的從保護旅游者權益出發,通過相關規定規范旅游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增強全體國民的出游意愿,提升旅游行業整體的消費需求。
從旅游經營者角度分析,《旅游法》的實施確保經營者的可持續性和積極性。
旅游法出臺前,國家出現很多零負團隊,而旅行社最為經營者宗旨是花最少的錢,賺最多錢。利潤從哪里來,主要是通過把旅游者最為商品、籌碼出售給地接社或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游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旅游法實施后,旅行團的報價猛漲,恢復到正常的市場價位,同時法律明確規定旅游經營者的責任,范圍,更好的保障了消費者的利益,也更好的規范了旅游市場秩序。緩解了旅游行業中消費者與經營者的社會矛盾,以確保經營者的可持續性和積極性。對我國經濟長遠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從旅游執行者即導游角度分析,《旅游法》的實施使導游能夠真正擔當起民間大使的責任。
旅游法出臺前,作為一名導游,是旅游活動的執行者,一切安排好,只需要按計劃進行。大多數導游與旅行社并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沒有基本工資,也沒有相應的醫保、社保。導游從地接社接過旅游團時,需先負擔起相應的費用,這些費用也只能在導游過程中轉嫁給游客。導游由此變成導購,不經游客同意,將自選項目改成必選項目。旅游法實施后,要求保障導游的相關利益,導游有合理的付出回報,不需要看游客和旅行社的臉色,才能開始真正擔負起民間大使的任務。與此同時,行業整體規范發展將減少旅行相關的隱形消費,提高旅游質量。
三、針對旅游黃金周出現的亂象和問題,旅游法也有力不從心的地方,該如何解決,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旅游不文明現象
《旅游法》國慶日正式實施,該法明確提出,旅游者應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但新京報記者分別走訪故宮、天壇公園、頤和園、八達嶺長城以及圓明園五個景區,發現亂涂亂畫等不文明行為依舊存在。針對旅游不文明現象,我覺得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改進。
不文明現象屬于道德范疇,但當這種現象已經嚴重影響整個旅游秩序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把道德上升到法律規范中,用法律來約束相關道德,讓文明深入人民生活?!堵糜畏ā凡豢赡苊婷婢愕?,關鍵是后續的細則和相關條例要跟上。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細化相關旅游法規,如:關于執法主體“缺位”等問題,對于不文明游客的處罰并沒有具體規定,處罰過輕,這些都有其需要法律能夠詳細解決。
與此同時,我們法律的強制性措施固然重要,但強制性、懲罰性的措施只是一個輔助手段,根本解決方式是游客自我約束,主動提升文明素養。
首先,家庭和學校教育,應該進一步強化文明出游的素質教育。文明出游是一種習慣,需要從小逐步養成。而這種教育不能只是空洞的理念灌輸,而需要結合現實的事例,從小處著眼,實現潛移默化的教育。
其次,進一步強化旅行社“責任”,讓導游們盡到更多提示、引導、勸阻的義務。很多不文明行為,是一些較少出游的游客,對相關文化和知識缺乏而導致的。如果導游能夠多打“預防針”,不文明行為或許就能少一些。
(二)交通受阻和游客滯留的現象
10月2日,九寨溝景區發生游客滯留事件,導致了大規模的游客滯留。景區道路幾乎癱瘓。不只是九寨溝,這幾天,全國各大景區游客量均出現大幅增長,不少景區人滿為患。10月2日,故宮接待游客17.5萬人次,超過測算的游客量上限一倍多;在長城,人流如織,爬長城的游客們不用費力就會被擠著前進;杭州西湖景區首次單日客流突破100萬,萬人擠過小石橋,不見斷橋只見人;在深圳,十萬人下?!爸箫溩印保f人候車擠爆公交站臺;鳳凰古城,車輛從高速收費站一直堵到古城區;大理到麗江大塞車,數千車輛被堵路中……到處“堵”字當頭,“擠”字當先,致使許多地方“車滿為患”,交通癱瘓,寸步難行。黃金周成“黃金粥”的國慶大劇今年依舊如約而至。
出現交通受阻和游客滯留的情況是多方面的。
首先、從法律的角度來講,也是相關后續的細則和條例沒有跟上。雖然旅游法明確規定建立景區最大旅游承載量制度。旅游者數量可能達到最大承載量時,景區應當提前公告并同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景區和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采取疏導、分流等措施。但在旅游景區容量超載問題并沒有具體細化。還有作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同一時間出游必然導致交通受阻,所以國家是否可以規定可以由人們安排另行休假,避免同一時間出游,也使旅游淡季和旺季能夠達到平衡,旅游價值最大化。
其次、從社會角度分析,還是我國旅游信息不夠及時。這些都需要加強旅游便捷化設施建設,建設旅游咨詢公共網站、公共場所旅游咨詢中心等。
綜上所述,結合此次旅游黃金周,我國實施的《旅游法》有其必然性和正確性,能夠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旅游休閑消費需求,提高國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旅游法規對旅游行業發展的作用研究.論文天下.
[2]楊祖高.我國旅游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南民族大學報.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