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和涉外性極強的經濟類專業課程,其目的是指導學生畢業后在實際工作中能借助英語開展外貿活動。目前各大高校均已開展該門課程的雙語教學工作,但從實踐中我們發現雙語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不能認真對待這些問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將很難取得質的進步,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并提出解決辦法,促進《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順利開展。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 雙語教學 實踐 經貿人才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在參照國際慣例和相關國際法規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集實踐性、操作性和涉外性為一體的經濟類專業課程,其目的是指導學生畢業后在實際工作中開展外貿活動,主要借助于英語進行工作。因此,有必要也應該讓學生接受國際上通用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所涉及到的內容,以便日后對外交流和開展工作。只有進行雙語教學才能解決外語教學與專業教學相脫節的問題,從而培養出越來越多既懂得專業知識又通曉外語,適應國際、國內發展需求的外貿人才。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全國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經開始進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活動,實踐過程中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一)學校對雙語教學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
有些學校還沒有認識到雙語課程重要性,沒能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實踐過程中給予更多政策上和經濟上的支持。例如:在激勵機制方面,從事《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學的老師所付出的工作量要比全中文授課的老師的工作量大很多,比如備課時間延長,不但要準備中文授課內容還要準備英文的授課內容,課下還要花大量時間搜集英文案例,課堂授課過程中要能迅速將中文知識轉換成英文進行講解,工作強度加大,工作壓力增加等。但是如果雙語教學老師的工作量成倍增加,而待遇水平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就會打擊教師雙語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二)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教學效果不明顯
學生的英語水平不高也會使《國際貿易實務》雙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一般來說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學習外語的熱情較高,外語應用能力也相對較強,但僅限于讀寫方面,聽說則比較薄弱。這就使得《國際貿易實務》雙語課程的推廣產生了一定難度,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進行深入閱對英文教材難以讀,課堂上對老師講授的內容也只能聽懂部分,因此很多學生會對這門雙語課程產生畏懼感,課堂上本應是熱烈的案例討論環節現在往往會冷場,或者學生干脆用中文回答問題,沒能達到雙語教學要求的教學效果。另外,一些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誤區,就是把雙語課程當成了英語聽力課來聽,反而忽略了這門課程本身的內容,本末倒置。
(三)師資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英文和專業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實施雙語教學不僅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而且還要掌握大量的外語詞匯,能夠用流利的英文進行表達。很多講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師雖然具有很高的專業水平,詞匯量大,閱讀能力強,但口語和聽力較差,英文表達能力弱。因此,要將這門課程講得清晰明了,同時還要組織課堂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具有一定難度。而外語專業教師,外語基礎雖然不錯,但不懂專業課知識。因此師資力量薄弱也是制約《國際貿易實務》雙語課程開展的一個主要障礙。
二、優化《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雙語教學效果的途徑
(一)正確認識雙語教學的重要性,提高雙語教學的重視程度
目前,雙語教學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院校所認識到。為確保《國際貿易實務》雙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并將此經驗順利推廣到其他課程上,學校應在政策上和經濟上鼓勵教師深入研究、并積極實踐雙語課程教學。在激勵機制上,對雙語教學研究項目經費數量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建立雙語教學專項經費。還要制定雙語教師薪酬制度,上調雙語課程的教學工作量比例,使雙語課程教師在教學中的超額付出能得到肯定和回報。
(二)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營造英語聽說環境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向學生提供英文讀物引導學生預習新課,通過英文提問引導學生回顧曾經所學知識,讓學生始終在英文環境中學習。也可以雙語教學課程作為起點,圍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知識,進行課外活動的延展,例如組織學生舉辦模擬廣交會,模擬商品發布會等活動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國貿專業技能,逐步使學英語、講英語成為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自覺行為,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提高專業英語水平,進而對英語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得到提升。
(三)著力培養雙語教學的骨干教師
教師是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環節,學校必須擁有一批外語水平高、專業知識強、教學經驗豐富的復合型教師開展雙語教學。一方面,學校應該對不管是校內培訓還是出國進修,都給予激勵政策。例如,校內按照教師自愿原則組織各學院骨干教師參加英語培訓,進行脫產學習,經考試合格的教師方還可以申請出國進修,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四)整合教材資源
選用合適的英文版和中文版教材,二者缺一不可。外國原版教材實用性強,案例豐富,研究的問題更具前瞻性;中文版教材有更多適合中國國情的案例,且可以照顧英文程度不是太好的學生,二者缺一不可。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選讀英文經貿報刊,既能提高外貿英文資料的閱讀能力又能開拓學生視野,及時掌握國際外貿動態,培養學生從國際視角捕捉外貿發展動向。
參考文獻
[1]楊智華,胡美珠.《國際貿易實務》雙語課程建設研究[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2]孫曉琴,傅薇.雙語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與應用[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