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實現財政資金的銀行支付清算,是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和代理銀行的資金匯劃系統,將財政資金由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劃撥給收款人或用款單位賬戶,以及單一賬戶體系各賬戶之間的資金劃撥。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國財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內容,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確立,對于加強財政資金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規范預算單位用款程序、增強財政宏觀調控能力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預算單位納入集中支付,如何規范和加強對集中支付資金的監管,是基層國庫部門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集中支付運行存在的問題及監管難點
(一)國庫在預算執行中的事中監督作用弱化
集中支付業務使國庫部門從逐筆撥款轉向事后集中清算,實際工作中,國庫在資金清算中常常處于被動的地位。一是對清算資金的內容是否符合預算要求難以審核,臨柜工作中只審查清算銀行的印鑒是否符合、是否在額度之內等,臨柜對預算執行的事中監管作用弱化,不利于國庫資金風險控制。二是在新增預算單位時,如該單位零余額賬戶未及時報備,代理銀行發起資金清算時才會發現“預算單位代碼不存在”,TCBS參數沒有維護而不能正常清算,造成國庫集中支付清算工作被動,而對銀行未及時報備的現象沒有有效的制約措施。
(二)集中直接支付負額度不能導入,存在操作風險
當一筆直接支付業務發生功能類科目差錯時,財政部門往往會開具相同金額不同功能科目的一正一負兩份額度通知單來進行調整,由于目前財政部門提供的直接支付退回額度通知單(負數)與直接支付額度通知單(正數)的電子文檔為同一“支付指令”號碼,導致退回額度通知單(負數)在國庫前置系統中不能自動導入,在日常核算中,以手工改寫原負額度電子文檔文件“支付指令”號碼的方式實現操作,使系統記載要素與原始文檔不符,存在操作風險。
(三)集中支付額度對賬難以有效落實,成為監管難點
集中支付額度對賬包括與財政部門對賬和與集中支付代理銀行的對賬。一是與財政部門的對賬,年度額度對賬仍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況,而查找原因十分困難,由于目前對集中支付額度對賬沒有詳細明確的規定,與財政部門的額度對賬如有不符往往會以年度清零為最后處理結果,存在一定的監管風險;二是與集中支付代理銀行的額度對賬。隨著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預算單位納入國庫集中支付,使授權支付額度分預算單位分科目手工對賬工作量巨大,同時由于授權支付隔日清算,按月對賬時,清算額度與實際支付額度必定存在差異,按月額度對賬實際根本難以做到。目前,與代理銀行的集中支付對賬委托代理銀行進行,代理銀行在無法按規定完成核對的情況下,往往填好“核對正確”了事,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削弱了代理銀行的風險意識,沒有真正起到風險控制作用。
(四)基層國庫人員缺乏,現場執法檢查難落實
對集中支付資金的監督管理,現場執法檢查是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基層人民銀行人員緊張,國庫部門設在基礎業務科營業室,業務不單列,有限的人員除確保國庫日常核算業務,還需兼顧國庫統計分析和監管、國庫現場檢查、會計結算、反洗錢、賬戶管理等各項工作,使現場檢查在時間和人員安排上都難以保證。形成業務人員業務面廣而不精,難以深入開展執法檢查工作。
二、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的建議
(一)完善集中支付監管政策依據
目前集中支付的相關政策主要為《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管理辦法》和《國庫集中支付資金銀行清算辦法》兩個辦法基本明確了集中支付預算單位用款流程和銀行資金清算要求,國庫部門對集中支付資金監管的可操作性要求則比較缺乏。建議制訂適應地方的《國庫集中支付財政資金監督管理辦法》,細化監督要求和處罰規定,為集中支付監管提供可操作的依據,保障國庫集中支付財政資金的安全。
(二)協調財政部門盡快完善業務系統
解決發生額度調整時,退回額度通知單(負數)與額度通知單(正數)的電子文檔產生為同一“支付指令”的問題,需協調財政部門盡快完善業務系統,確保額度電子文檔的唯一性。
(三)盡快出臺集中支付對賬制度
明確與財政部門和代理銀行的對賬方法和要求,包括支付額度和支付清算資金的對賬,明確對賬操作流程,確保財政、國庫、代理銀行三家數據正確無誤,確保集中支付資金的安全。
(四)加強基層國庫人員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
國庫支付涉及預算編制、用款申請、預算計劃下達、項目管理等多個環節,這就要求基層國庫人員不僅要做國庫核算員,還要做掌握全局的預算員。建議上級行多舉辦國庫業務專業培訓,每年對基層國庫人員進行一次財政新制度、新業務、新方法的培訓,強化基層國庫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對財政預算業務知識的深入了解,使基層國庫人員業務素質得到較好的提高。
(五)上下多聯動,提高現場執法檢查的有效性
由于基層國庫人員缺乏,綜合素質不高等原因造成國庫檢查的深度和檢查的有效性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建議上級行多開展聯合檢查,以查代訓培養基層人員綜合檢查能力,帶動國庫監管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