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減少財政管理層級,提高財政效率的財政體制改革勢在必行的形勢下,山西省獨創性的選擇了35個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作為“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擴權強縣”改革的試點。這一改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實施中也存在一些矛盾與問題,必須采取切實的政策措施,促進改革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
【關鍵詞】山西省 省直管縣 財政體制 改革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地方分配模式主要實行的就是市管縣財政體制,在執行過程中,市管縣財政體制日漸暴露出其弊端和不足,很多作為中心城市的市區,把縣當作附屬行政單位,并要求縣的經濟發展從屬于市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導致兩個利益主體的沖突,加大了市、縣經濟差距,加劇了市、縣矛盾。從1992年起至今,全國已有24個省市陸續進行了試點。不同于各地“強縣擴權”的“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山西省獨創性的選擇了35個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作為“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擴權強縣”改革的試點。多年的實踐表明,這一改革已初步取得了“擴權強縣”的改革效果,但在實施中也存在一些矛盾與問題,必須采取切實的政策措施,促進改革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
一、山西省試行“省直管縣”的成效
(一)中間環節減少,財政資金的運行效率提高
“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統一收支劃分,除省級收入外,市級與縣級財政收入按收入屬地原則統一劃分。根據“一級政府、一級財政、一級事權”的要求,明確市級與縣級財政支出責任,減少了市級中間環節,有效避免了“省—市—縣”管理模式下帶來的層層安排、成本過大、工作延誤、效能低下等問題的發生,也緩解了縣級財政不能得到及時入庫而產生的資金壓力,提高了省級撥付資金的運行效率。
(二)縣級財政困難緩解,縣級財政實力壯大
“省直管縣”財政體制牢牢把握了“財力適度向縣級傾斜”的方向,通過調整省、市、縣共享稅的分成比例、加大對縣級政府的轉移支付力度、按屬地原則分配各級收入,有效地解決了縣級財政多收不能多得、財力與責任不相匹配等造成的一般預算收入規模小,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與2006年相比,2007年試點縣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1.07億元,占全省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也由4.13%提高到5.20%,與2006年相比,2008年試點縣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7.40億元,占全省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也由4.13%提高到5.00%,而2011年該比重更是提高到6.56%。
(三)縣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區域協調發展
山西省通過調整財力分配結構,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把更多的資金用于對試點縣的轉移支付,緩解縣鄉財政困難,逐步提高經濟相對薄弱縣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有數據表明試點縣的一般預算支出逐步增加,占省預算支出的比重由2006年的11.05%分別增加到2011年的12.66%。此外,試點縣一般預算支出的變異系數,也隨著“省直管縣”政策的實行,有變小的趨勢,意味著貧困縣間經濟增長的差異情況逐漸減小,這使得各縣能夠在基本相同的起點,實現競爭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四)赤字縣減少,省域經濟發展提速
“吃飯財政”一直以來是困擾和制約貧困縣發展的問題,也影響了全省經濟的穩定發展。“省直管縣”體制改革以來,縣域財力的擴大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使其不必再為發放基本工資,保證機構正常運轉等關系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問題擔憂發愁,放下包袱,輕裝前行。實行政策以來,財政赤字縣逐步減少,許多試點縣還連續幾年實現了收支平衡,財政運行困難的局面得到了顯著改善,也提升了全省經濟的整體水平,促進了全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山西省試行“省直管縣”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層級和財政層級不一致
“省直管縣”是與減少行政層級相匹配的財政改革,現有行政管理體制不變,僅靠財政體制改革”單兵獨進”,不可能完全割斷市縣財政部門之間的隸屬關系,客觀上也導致了市管縣行政管理體制與”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之間的不協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改革效果。
(二)管理不到位
實行“省直管縣”以來,省政府管理半徑的延長給省級財政增加了一定的困難,省財政需要耗費較大的精力和時間對個別工作與縣財政斜街。此外,各區域發展不均衡,各縣情況迥異,省、市、縣三級間缺乏常態性溝通和協調,同樣造成了省級工作的困難。
(三)市級人力資源的浪費
“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大大減少了市本級財力,實際履行經濟調節的能力削弱,管理范圍縮小,出現了人力資源閑置、國有資產閑置及資源浪費的現象。
(四)市財政的消極抵觸
由于缺乏了資金控制權,市對縣的管理職能變為了“軟約束”,從而使得市財政產生了消極抵觸情緒,認為試點縣財政能否健康運轉由省財政負責,有依有靠,自己只需量力而行,不必盡力而為。此外,市級收入分享比例的降低,實際財力的減少,客觀上也導致對試點縣的資金扶持力度減弱。
三、結語
山西省選擇了全省35個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作為改革試點,這也是考慮到這些縣一直以來財政困難,旨在通過’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對其有所傾斜,消除縣域經濟發展滯后、縣鄉基層政府財政困難和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省直管縣”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行政管理體制的滯后,以及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也讓始終處于”孤軍奮戰”的財政體制改革負重難行。因此,逐步跟進行政管理的省直管縣,合理劃分省以下各級政府的事權和財權,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完善“省直管縣”下的轉移支付制度,形成以政府監督為主體的多方位的監督機制,適時推進全面、徹底的省直管縣體制改革。
參考文獻
[1]賈若祥.我國省直管縣有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經貿導刊,2007(10):32-35.
[2]王磊.推進“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改革與戰略,2007(01):56-59.
[3]石亞軍.施正文.從省直管縣財政改革邁向省直管縣行政改革[J].中國行政管理(探索與爭鳴),2010(02).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