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的會計準則仍不夠完善,有關真實性與合法性相矛盾的事例屢見不鮮,所以單是以表面情況作為得出合法判斷的依據是不夠的,會計實務中運用的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恰恰可以用于規范這種現象。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紹了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基本概念,及其運用于會計實務的重要性,針對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簡單介紹了其解決方法。
【關鍵詞】實質重于形式 會計準則 會計實務
所謂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時,當確認或計量某項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情況時,應該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而非以其附帶的法律形式作為依據,換句話說就是,倘若某項交易或事項自身的經濟實質與其法律實質不相一致,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就該以經濟實質為參照,而不是按照法律形式的要求進行核算。如今,新的會計準則在會計核算規范上與原會計制度相比更注重強調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運用。
一、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運用于會計實務的重要性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對權責發生制原則的補充。在會計確認和計量中,權責發生制原則是基礎原則,是確認收入和費用要遵循的基本原則,然而各個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并不相同,實際上企業的現金流量更可以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及發展前景;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一貫性原則的補充。一般來說一貫性原則要求企業實施的會計政策需要保持前后一致,但是,當用于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及運營成績時,一貫性原則就可以做適當的調整,這恰恰就是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具體表現;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和謹慎性原則相輔相成。資產會因多種原因而減值,尤其是在年度終了時,資產的實際價值往往易與賬面價值發生偏離,這就使得原來的賬面價值不再能夠反映企業資產的實際情況,所以對于企業來說,某些資產應堅持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計提減值準備,真實科學地反映資產的經濟實質。
可以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運用,是我國會計制度邁向國際領域的重要一步,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實踐指導作用。
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
(一)會計確認
所謂會計確認就是把某一經濟事項或是交易正式納入會計要素的一部分并予以認可的行為。首先是關于資產要素的確認,如企業融資租進的某一設備是否可以作為資產問題。根據租賃協議,在租賃期間雖然設備的所有權屬于租賃公司,但是控制權歸企業所有。根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企業應把其納入固定資產的范圍。其次是有關負債要素的問題,如對于產品售后,企業能否對銷售產品作為債務處理。按照實質性重于形式原則的要求,企業在銷售產品時既然已經承擔經濟責任,所以在此情況下,企業可以把其確定為一項負債。然后是費用要素的確認。企業倘若對售后服務事項進行債務處理,應把銷售費用計入。最后關于收入要素確認問題,根據銷貨合同的規定,將產品送到客戶指定地點但卻沒有及時收取貨款,可否將其作為一項收入。形式上企業并沒有收取貨款,但實際上企業擁有收取貨款的權利,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要求,實質重于形式,所以應將其確定為一項收入。
(二)會計計量
關于會計計量,其中體現實質重于形式問題主要表現在當出現通貨膨脹時,會計計量模式以名義貨幣單位轉向一般購買力貨幣單位。
(三)會計記錄
會計記錄是會計處理進入會計報告環節的基礎。企業有時會為了充分利用閑置資金購進一批有價債券,因種種原因,盡管這批原本并不準備長期持有的債權超出了12個月的持有期,但此時企業沒必要調整賬戶。在形式上,滿足了長期投資的時間要求,但從經濟實質上看仍具有原先短期投資的目的,實質與形式矛盾,形式應服從實質。
三、實質重于形式在會計實務運用中的注意問題及解決措施
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新的會計準則給會計工作者留有更多的職業判斷余地,賦予了他們更多的主動性和自主性。然而我國目前的專業會計人員的素質水平良莠不齊,因此為了能夠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的財務情況及發展前景,就必須加強對會計人員素質的教育。
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相關的會計處理方法容易與以往的歷史成本、權責發生制、一貫性和及時性等會計原則相互排斥,所以其間存在著相互協調問題。為此應該把握、運用好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尺度。合理運用該原則有利于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但是倘若過分強調此原則又會導致信息的可核實度不高。另外,還要綜合運用所有會計核算的原則,當實質性原則與其他會計原則發生矛盾時,應以向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相關可靠信息為判斷標準。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容易被濫用,為此就要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加強監督。另外,該原則運用還要立足國情,遵循國際會計慣例。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會計人員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的不斷提高,實質性重于形式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將有更加廣泛地運用,對規范我國的企業核算行為,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度和質量,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方智勇,張慧園.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商貿,2013(02).
[2]胥清,武小華,李仲春.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10).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