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營改增不僅僅給企業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挑戰,本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對營改增的認識,以MA公司為例探討營改增過程中對企業產生的影響并發表筆者的看法。
【關鍵詞】營改增 稅務籌劃 稅負 企業
一、營改增的背景及意義
1994年稅制改革,確立了增值稅和營業稅兩稅并存的貨物和勞務稅稅制格局。營業稅是對中國境內提供的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增值稅則是對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而征收的一個稅種。但二者的并存存在著兩大弊端。第一個弊端便是兩者的并存使得營業稅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重復征稅的情形,主要表現在:(1)營業稅的計稅方法是按照營業額全額征收,同一項收入因為分工要征多道稅,存在重復征稅問題。(2)營業稅勞務企業購進材料固定資產不能抵扣。(3)制造企業購進營業稅勞務不能抵扣。(4)營業稅勞務企業之間相互提供勞務不能抵扣。這第二個弊端則是,兩者并存使得增值稅的鏈條不完整,例如:融資租賃、合同能源管理、交通運輸業和服務業及建筑業等行業。而從2013年8月1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開,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重復征稅問題和增值稅鏈條不完整的問題,同時減輕制造業企業的稅收負擔,將會加大對現代服務業相關業務的投入力度;打通、延伸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企業將一些生產性服務業務轉為向外部發包,促進社會專業化分工的進一步細化;為大型制造業企業實施主輔分離提供了完善的稅制保障,已有部分生產性服務業開始從制造業中分離出來,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筆者在稅務會計學習過程關注了營改增的改革,借此機會以MA公司為例通過該公司在營改增中受影響較大的幾個業務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的意見。
二、公司前后對比
(一)MA公司簡介
MA公司是一家位于青島地區的房地產股份制公司,從事建筑及房屋租賃行業,擁有自己的運輸車隊提供運輸服務,公司還設有建筑咨詢及評估部門,其資產超過100億,適應增值稅稅率17%,企業所得稅稅率25%。
(二)涉及到的相關業務
在營改增過程中,MA公司的相關業務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其中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服務、建筑咨詢及評估服務等。筆者在此列舉兩類業務來顯示營改增對該企業的影響。
業務1: 在2012年中,其交通運輸部門的年營業額為100萬元,由于MA房產公司適應一般納稅人的標準,營改增后規定交通運輸業一般納稅人適應稅率為11%,雖然營改增之后交通運輸業有了自己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避免了重復征稅,但是,交通運輸部門的固定資產更新較慢,不能時時產生進項稅額。如若公司最近沒有該項計劃的話,交通運輸業的應繳納的稅額由3萬元(100×3%=3)上升到9.91萬元(100/(1+11%)×11%=9.91),賦稅比重上升了3.91%。
業務2:MA房產公司的鑒定服務也受到了營改增的影響,所謂的鑒定服務是指具有專業資質的單位,為委托方的經濟活動及有關資料進行鑒定,發表具有證明力意見的業務活動。包括會計、稅務、資產評估、律師、房地產土地評估及工程造價的鑒定。由于鑒定服務也屬于營改增的適用范圍,在2012年中,MA房產公司因鑒定服務獲得收入480萬,因為其抵扣項很少,在此忽略不計,則因鑒定服務而繳納的稅額由原來的24萬元(480×5%=24)提升到27.17萬元(480/(1+6)×6%=27.17),負稅率上升了0.66%。
三、對上述業務的對策
營改增的目的在于整體上減輕企業的稅負負擔,但是就企業的某些業務反而增加了稅負程度,針對上述的兩項業務筆者認為通過適當的稅收籌劃和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的稅負負擔或者降低因“營改增”而帶來的風險。
業務1:在此次的“營改增”過程中雖然使得交通運輸部門的稅負加重,但是仍然是一個機遇。營改增之后交通運輸部門有了允許抵扣的進項,在此之后更新固定資產便有了抵扣項,可以改善營運環境和提高服務水平,使得運輸部門的營業額增加。此外,交通運輸部門可以單獨成立為MA公司的子公司,增加母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正如成壽萍所說,“在“營改增”以后,集團企業內的關聯方之間的交易不再需要重復繳納營業稅,并且關聯方之間的交易是可以開具合規的增值稅發票,并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進項稅抵扣的,從而降低集團企業整體的稅負?!?/p>
業務2:從上述的業務來看,MA公司的鑒定服務部門的營業額在480萬左右上,在這種情況下如若將MA公司的鑒定部門單獨設立成一個公司,這樣使得鑒定服務部門可申請小規模納稅人,使其享受3%的稅率,必定會使其稅負相比以前減輕甚多。雖然在鑒定服務上產生的進項稅額甚少,但是在內部管理上也要選擇能為鑒定服務部門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以抵銷項。
四、結語
營改增雖然總體上會使全國企業的稅負減輕,當然主要受益的中小企業,但是也給企業提出了相應的挑戰。本文以MA房地產公司為例,通過對比營改增前后的稅負負擔來展示營改增對類似于MA公司企業的影響。同時又對這兩筆影響明顯的業務做了相應的稅務籌劃,通過設立子公司增加內部交易,又或者以營業額為標準設定為小規模納稅人,減少稅負負擔。此外企業還要注意其他方面的考慮,包括在培訓企業財務人員的職業素質及技能、控制增值稅專用發票進出等問題。企業如若能綜合考慮,整體規劃,必定會在此過程中獲益。
參考文獻
[1]成壽萍.芻議交運企業“營改增”后的財務管理[J].新會計周刊,2012(06).
[2]孫衛.“營改增”稅對財稅的影響[J].當代經濟,2012(10).
作者簡介:董慧(1990-),女,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人,本科。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