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巴塞爾協議Ⅲ的出臺,全球各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將從現行的4%上調至6%,對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三大風險之一的操作風險管理,加上近年來巴林銀行等重大違規操作事件,要求我國商業銀行對操作風險管理給予足夠的重視。本文在巴塞爾協議Ⅲ的基礎上,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最后給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巴塞爾協議Ⅲ 操作風險管理 資本充足率
一、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現狀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3年3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到141.3萬億元。近五年來平均增長率為20%,我國銀行業進入快速增長時期。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其中內部欺詐,違規管理帶來的操作風險尤其明顯。2010年中報數據顯示,中國的大中型銀行資本充足率均超過10%,核心資本充足率也在8%以上,平均撥備覆蓋率則是超過150%。這樣我國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就有了很大的優勢。
巴塞爾協議將操作風險定義為不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人員及系統或外部事物所造成損失的風險。 我國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就是采用了上述定義的原理并加以延伸。指出操作風險管理是指我國商業銀行按照《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與銀行的性質、規模相適應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從而有效地識別、評估、監控和控制操作風險的過程。
二、操作風險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操作風險管理理念匱乏
在日常管理中,不能正確處理操作風險管理及業務發展、其他風險管理、全面風險管理的關系,有的部門甚至漠視操作風險,不能做到兼顧平衡發展。也有部門重視事后的管理,輕視事前的防范;重視個案的查處,輕視全面的分析。
(二)內部控制管理機制不完善,風險管理執行力弱
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還不能完全防范和化解操作風險,不能滿足銀行審慎和銀行業監管的需求。同時風險管理人員數量較少,缺乏專門的操作管理部門,精通風險管理的理論和風險計量的專業人才更是稀缺。且我國商業銀行一般采用總分行制度,從總行到網點會經過三至四個層次,這樣的多級管理也增加操作風險的管理難度。
(三)操作風險管理方法落后
我國商業銀行的管理長期以來以定性分析為主,主觀性較強。在合規分析和違規檢查方面,缺乏量化分析,在風險識別、度量、監測等方面科學,客觀性不夠;而此時國際上已經開始大量運用數量統計模型。在內部審計方面,國內主要依靠內部審計,而國外大型銀行即使自身內部審計能力很強,還是會聘請權威的外部審計機構對自己審計。國外先進的銀行信貸業務主要依靠電子信息傳遞,從信貸員信息的錄入到信貸經理的最后審批,到操作風險審計監督,主要都是通過電子化手段。而我國商業銀行電子化手段的不足,目前很多業務仍然通過人工填寫的表格信息來傳遞,造成管理效率的低下。
三、操作風險管理建議
(一)充分利用巴塞爾協議Ⅲ的過度期,完善風險監管體系
巴塞爾協議Ⅲ是在巴塞爾協議Ⅱ的基礎上對監管內容與監管方式不斷發展和完善。通過建立方便有效的風險識別、計量、控制、緩釋和匯報流程,完善不同類別風險的管理和信息披露等工作,構建一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而巴塞爾委員會規定巴塞爾協議Ⅲ實施的過渡期為2013—2018年,共五年時間。即說明從今年開始我們已經在執行巴塞爾協議Ⅲ,在此期間,穩步推進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在監督方式、監督標準、風險計量方面的工作,積極達到巴塞爾協議Ⅲ的相關準則要求,與國際接軌。
(二)構建整體的操作風險管理框架
從先進銀行管理經驗看,綜合、整體的操作風險管理框架是進行有效管理操作風險的基礎。該框架的主要內容是信息技術風險管理、項目管理、新產品和新服務,并實現基本有效地操作風險管理循環,特別是對一些采用高級統計量的大型銀行,更要在分權式管理和數據資源方面有所特破。
(三)操作風險管理和銀行經營業績結合
很多大型銀行都試圖在新資本協議的框架下用更復雜的方法來實現杠桿的最大化。畢馬威(KPMG)認為,在大型商業銀行將風險管理當潛在優勢來源時,進行戰略規劃必須考慮組織風險態度與風險容忍度,如何平衡潛在收益與預期和非預期的損失等因素,時時將銀行的經營業績與操作風險管理結合,讓二者平衡發展。
(四)強化監督檢查
監督管理部應施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審慎監管措施,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評估授權機構的風險特征,并在業內對監管結果匯總,進而提示整個行業的風險。為此,監管部門可以要求銀行相關部門對操作風險進行前瞻性的風險測試,來預測可能發生的損失情況。同時在計量方法交叉使用的情況下產生的監管套利和資本要求不審慎等問題,監管部門可以在縱向和橫向兩方面監管。在縱向上用不同方法交叉使用算出資本要求與單一方法計算出來的資本要求加以比較,找出差異確定標準。在橫向上把混合法下的資本要求同其他方法的同類銀行資本要求比較,確定其是否審慎穩健。
參考文獻
[1]徐學鋒.中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績效評價[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06).
[2]王兆星.國際銀行監管改革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10(3).
[3]巴曙松,王璟怡,王茜.流動性風險監管《巴塞爾協議Ⅲ》下的新挑戰[J].中國金融,2011.
[4]萬杰,苗文龍.國內外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現狀比較及成因分析 [J].國際金融,2005(07).
(編輯:孟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