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暴露在國際外匯市場匯率波動的風險之下。僅2010年,福布斯100強企業在未對沖外匯頭寸的匯率波動中損失達到了創紀錄的200億美元。對于跨國公司來講,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如何利用現有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和銀行提供的產品,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對沖貨幣匯率波動風險,做到利潤鎖定、降低風險、提高效率,是現在非常有必要研究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跨國公司 外匯風險 風險管理 風險控制
一、引言
20世紀70年代早期,世界上主要經濟體遵循1944年由44個國家簽署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條約,以保持各國貨幣交換匯率的穩定性。之后,由于美國脫離和背棄了該體系,允許美元價值浮動,導致了整個國際貨幣交換體系的巨大改變。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國際間外匯每天的交易量從1974年的10億美元躍升到2010年的4萬億美元。在同一時期,交易費用的下降和新技術的運用,也導致了市場上更大的交易流量和更多的參與者及交易者等等。
外匯風險管理是指外匯的持有人或公司通過對外匯結算風險的識別、衡量、管理和控制等方法,規避和消除外匯結算中的各種風險,從而減少或避免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從而實現在外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和風險的最小化。因此,跨國公司為了保持外匯風險中性,不得不在資產負債表中配置每種需要的貨幣以保證可以償還在各國經營中的到期債務和應付賬款。這也導致了超過72%的年銷售一億美元以上的國際大公司都積極的管理和控制外匯風險,利用金融衍生品來對沖風險,并在公司內部設定制度、控制和程序,對沖外匯風險也成為公司財務部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外匯風險管理目標
對于大多數跨國公司而言,外匯風險管理項目的根本目的是減少公司在外匯交易中現金流和盈利控制的震動幅度。在低震動幅度的情況下,跨國公司可以更好地預測未來現金流和盈利水平,以應對和估算未來核心投資項目的可使用資金和其他現金需求。美國迪斯尼公司在2006年匯率對沖報告中寫到:“我們管理匯率波動的目的是減少盈利和現金流的波動幅度,保證公司專注于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業務和傳統業務。”可以看出,迪斯尼選擇專注與它的核心競爭力和傳統業務,而不是從外匯交易中獲利。
除了銀行和其他金融交易機構,跨國公司一般會在年報中明確地指出它們外匯風險管理的目標是盡可能減少外匯結算風險,而不是去預測外匯的走勢。其中部分管理任務也必須決定公司外匯的風險敞口、頭寸和誤差。 跨國公司對匯率風險的誤判會導致公司其他風險的發生,例如:資金流動性、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投資風險等。必須說明的是,匯率風險管理并不需要完全控制匯率的風險敞口和頭寸,而是將頭寸設定在一個可控的范圍里。
三、外匯期貨考量
為了應對公司預算和管理風險頭寸的需要,跨國公司必須對外匯期貨有所測算。如果公司認定外匯市場是有效的,外匯期貨就可以視為匯率的有效預見,并可以作為有效的對沖外匯風險工具之一。外匯期貨交易是一種標準化的遠期外匯交易,交易時必須嚴格按照期貨市場關于貨幣種類、交易金額、交割日期等統一的標準化規定進行。
有些跨國公司對國際外匯期貨的預期進行判斷,以便于選擇對沖方式、調整對沖頭寸的數量和級別。 美國赫氏公司(Hexcel Corporation) 在2007年的對沖策略是在對沖外匯頭寸時,限定一個數量區間,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如果外匯市場匯率上升時,公司會增加同方向的對沖數量;如果匯率下降的方向同對沖方向相反,則減少對沖的數量。但是,該策略的前提是公司必須基于公司財務狀況設定一個可操作范圍,并嚴格按照該范圍進行對沖操作。這種做法是把公司外匯貿易結算和外匯交易獲利結合在一起,會有不錯的交易盈利,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該策略的操作人員必須對外匯貿易結算、宏觀經濟和外匯期貨市場有很多操作經驗和了解,才能使該策略正常實施。
四、外匯風險管理和控制程序
每個跨國公司為了規避外匯結算交易風險,都會建立、實施和監督真個公司的外匯交易和風險控制機制。針對公司外匯結算的交易量、頻率和復雜性,該機制會設定相應的比率來管理和控制匯率風險。整個跨國公司的外匯結算風險管理和控制機制需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匯率風險測量
外匯風險管理需要對外匯交易市場具有很清楚的認識,并可能需要在短時間內對外匯市場的異常波動做出準確判斷的能力。為了能夠保證管理者做出準確的判斷,公司需要在很短的時間里向管理者提供大量、充足、必要和準確的市場信息。根據這些準確、準時記錄下的外匯結算和換匯信息, 風險管理者才能通過測量出匯率風險敞口和頭寸的具體情況。因此,每個跨國公司都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財務、資金和分析管理信息系統,以達到實時、準確和經常性的記錄和測量外匯風險。
(二)外匯結算活躍程度控制
控制公司外匯結算活躍度避免了公司內部違反公司制度的外匯交易行為,同時也避免了違規交易所帶來的資金損失。盡管控制外匯結算活躍度的公司制度會隨著公司的策略和制度經常改變,但其主要的實質不會改變:保證公司每筆外匯結算交易清楚、準確和明確;保證每筆外匯結算交易都記錄在冊;非授權的交易迅速的被發現和上報;外匯結算交易被監控并符合公司匯率風險控制制度。
(三)獨立審計制度
獨立審計制度是外匯風險管理和控制制度的關鍵,每個公司應當使用獨立審計制度去規范和保證外匯風險管理控制制度的真實性。獨立審計制度需要每隔一個合理的時期對外匯風險管理控制制度進行測試,獨立審計制度可以保證該制度被正確的執行;保證外匯交易頭寸被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核實外匯風險管理控制信息被準時和正確的報告和記錄;確保外匯對沖交易行為符合公司外匯風險管理策略和政策。
五、結論
當前,我國正在逐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頻率逐步加快,我國相當一部分進出口企業已經開始步入跨國公司的行列,公司外匯業務空前增長,公司價值和利潤受到國際匯率風險的嚴重影響。然而,由于長期以來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導致相當多的跨國公司級別的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十分淡薄,對匯率避險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經驗不夠,特別是國有企業仍然沒能轉變經營理念,往往將匯率風險歸咎于政策因素,缺乏主動規避風險的思路和意識。中國的跨國企業應該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向西方成熟的跨國公司學習先進的經驗和管理模式,充分提高自身的外匯風險意識,轉變經營理念,密切關注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動向。同時,應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建立外匯風險防范機制,強化內部財務和審計管理制度,盡可能地降低經營成本,提升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躍生.跨國公司金融:原理與案例[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
[2]蘭建偉.跨國企業外匯風險管理研究[J].商業經濟,2009(03).
[3]鄧君紅.加強企業外匯風險管理[J].現代企業,2002(09).
[4]Stephen R. Goldberg, Emily L. Drogt.Managing Foreign ExchangeRisk[J].Journal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Finance,2008.
[5]陳忠陽.金融工程與金融風險管理[J].國際金融研究,2001(04).
[6]George Allayannis, Eli Ofek.Exchange rate exposure, hedging, and the use of foreign currency derivativ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1.
[7]John Strat.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s[J].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1998.
[8]Robert Shulman.Corporate Treatment of Exchange Risk[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0.
[9]宋清華,李志輝.金融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10]James T. Gleason.Risk: the new management imperative in finance[M].Bloomberg Press,2000.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