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我國上市公司都表現出不足,尤其是業績缺乏穩定性和成長性。其原因具有多面性,既受到環境、國家政策等外因的影響,也受到企業本身經營管理等內因的影響。其中,內因是最決定性的、具有關鍵作用的因素。因此,完善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首先要從內因入手,從企業的內部加以改革,尤其是在財務金融管理方面加以調整和完善。
【關鍵詞】上市公司 企業管理 財務金融 改革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國的資本市場已日趨完善,眾多企業紛紛參與到資本市場的競爭中來,企業的財務活動已開始全面融入到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上市公司越來越多,而財務金融方面的管理對上市公司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如何對上市公司的財務金融方面進行有效的管理,成為了當前一個非常具有研究價值和意義的課題。
一、我國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存在著種種不足
內因是決定事物性質和發展變化的根本,因此,要想分析上市企業存在的不足,就必須從內部著手,分析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容易受到市場動蕩的影響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誕生并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商品種類與數量都越來越多,從前的賣方市場已經逐步轉變成買方市場。在這樣的前提下,許多從前高需求、低風險、高盈利的行業出現了企業過多、產能過剩的現象,一些只能生產一般商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逐漸喪失競爭力,由盈利轉為虧損。
這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家電、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果缺乏核心競爭力,就難以形成自己的品牌,極易被模仿和超越,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下風,不能參與到更高層次的競爭中。企業也就不斷衰退乃至被淘汰。
(二)缺乏科學有效的投資計劃,盲目相信多元化經營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是許多所謂經營管理專家最愛說的一句話。的確,多元化經營有利于減小風險,但是,當前我國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投資往往表現為沖動式的投資,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不夠完善,缺乏有效的資源配置功能,企業可以輕易獲取大量融資,使上市公司在投資方面不夠重視;二是炒作成為吸引投資的手段,企業不是利用經營業績,而是利用炒作來吸引投資者,這造成了大量不良投資的存在。
(三)上市企業的經營管理存在漏洞,導致大股東插手并最終掏空上市企業
由于我國實行市場經濟時間尚短,所以我國上市企業起步晚,發展不夠完善,未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經營管理制度,使企業的經營管理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其中,大股東所起到的負面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大股東往往利用自己在資本上的優勢地位,對公司的日常經營大肆插手,利用上市企業不斷圈錢,又將上市企業作為資金來源,從上市企業不斷地獲取資本。這樣,上市企業逐漸被大股東掏空,不僅使企業失去了發展的動力及活力,也使資本市場陷入惡性競爭的泥潭而無法自拔,最終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二、上市企業在財務金融方面的管理漏洞所造成的影響
上市公司如果在財務金融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就會在多個方面造成影響,并且引發連鎖反應,在整個行業中造成惡劣的后果。
(一)對自身造成的惡劣影響
上市企業如果在財務金融方面缺乏有效的經營管理,首先會對自身造成嚴重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不能進行科學、有效的資金配置
對于上市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將吸引來的資金科學、有效地配置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從而使資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對企業的發展產生最大的作用。如果上市企業不能將資金進行合理配置,就會使上市企業失去其意義,不僅不能獲得上市應有的效益,反而對公司造成不良影響。
2.企業缺乏長期有效的競爭力
某些上市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缺乏長遠眼光,只注重短期利益,這也是造成資金不能合理配置的原因之一。這樣做的企業,也許在短期內會獲得高額利益,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說,并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反而會使企業被不合理的資金配置拖累,從而越陷越深,難以自拔。
(二)對市場造成的惡劣影響
我國實行的是市場經濟,任何企業都作為市場的一份子而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因此,每一家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都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上市企業尤為如此。如果上市企業缺乏科學有效的經營管理,就會對市場造成惡劣的影響。
由于中國資本市場存在制度性缺陷,市場本身對資源的配置作用難以發揮,大量沒有發展前景的衰退產業類企業到股市上市融資;或者由于產業本身衰退而企業又沒有能力克服產業生命周期的約束,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隨產業衰退而衰退。這些企業不僅自身難以生存,更浪費了市場資源,使市場被這些衰退企業所拖累。
產業衰退是可以通過企業的經營狀況體現出來的。通過分析上市企業經營狀況的發展變化史,我們不難發現:一旦產業開始衰退,企業就必須開始考慮轉型。資本支持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企業衰退的局面,資本是企業擺脫產業衰退困境的充分條件,不是充要條件。當產業衰退時,企業如果未能及時進行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即使有了資本也脫逃不了企業衰退的命運。這種因產業衰退而使企業衰退的現象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很普遍。
(三)對同行業其他企業造成的惡劣影響
企業從誕生的一刻起,就作為市場的主體參與到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而上市企業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在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可以促進企業之間的優勝劣汰,促使企業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增強競爭力。
但是,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完善,而且市場競爭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這就導致部分上市企業利用市場競爭中存在的漏洞進行不正當競爭。而上市企業在財務金融方面的不正當競爭可能會導致以下惡劣影響。
1.使同行業正當經營的其他企業受到排擠,在正當經營的前提下不能獲得應有的回報,從而擾亂整個行業的競爭機制,對其他企業的正當利益造成損害。
2.影響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對投資者造成誤導,使投資者的資金不能獲得應有的回報,甚至血本無歸。長期這樣下去,會損害投資者對整個行業的信任,導致整個行業的萎縮。
(四)對投資者造成的惡劣影響
企業上市的目的就是吸收市場上的自由資金,通過這種手段來使企業獲得發展。這就要求上市企業必須更為重視財務金融方面的管理。如果上市企業缺乏對資金的有效配置、盲目地進行多元化投資、不能有效避免大股東的不良干涉,就會使吸收來的資金得不到科學、有效的利用,不僅企業會因此受到不良影響,競爭力大大降低,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更會造成資金的大量浪費,使股市投資者的資金得不到預期的回報,甚至遭受嚴重的損失。這樣,整個資本市場也會因此而動蕩。
三、如何對上市公司在財務金融方面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
上市公司對自身、同行業、投資者乃至整個市場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而財務金融方面的經營管理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從財務金融方面對上市公司進行有效的管理,使上市公司和諧、穩定、長期地發展,就成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素質,增強其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
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素質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日常運營。所以,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對于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1.在工作中提升管理者的能力
企業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有意識地、特意地為企業管理人員安排一些特殊的工作,以此來使企業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得到鍛煉,實現能力的提升。這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1)通過崗位交換體驗,了解財務金融方面的運作,熟悉操作流程;(2)代理較高的職務,增強對事務的處理能力;(3)安排特殊性的工作,考驗和提高處理特殊事務的能力。
企業管理者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也更能體現出管理者的應變能力。
2.企業對管理者進行投資,增強管理者素質
企業可以將管理者送進相關的培訓機構進行培訓,也可以聘請企業管理方面的專家到公司進行演講,還可以在公司內部長期設立培訓部門。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3.對企業的管理者進行專項培訓
企業可以組織針對財務金融管理的專項培訓,使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在財務金融方面形成科學的認識,充分了解財務金融的管理方法與運營機制,從而更好地應用到工作當中。
4.在學習之后進行鞏固
任何理論的學習都是為了應用在實踐當中,企業的理論培訓更是如此。企業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就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日常經營。如果培訓的內容與日常工作不符,或者不能有效地應用到日常工作當中,那么培訓就不能發揮作用,白白浪費人力物力,耽誤時間。所以,企業在選擇培訓內容時,一定要注意與日常工作相符,并且可以應用到今后的工作當中。而在培訓之后,也應該注意安排相應的工作,對培訓的內容進行鞏固、吸收,真正達到提高業務水平的目的。
5.企業管理者應主動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及管理水平
決定事物本質的是內因,所以,企業管理者的自身素質在企業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培訓,而是要主動學習,增強自身素質,提高業務水平,例如積極學習財務金融方面的知識,更好地從財務金融方面對企業加強管理。
(二)提高企業管理者的道德修養
在當今社會中,道德問題是無處不在的,上市公司自然也不例外。如果缺失了道德,那么不誠信、不正當競爭等現象就會涌現出來,使上市公司失去信譽,走上一條不歸路。所以,企業管理者的道德修養對于上市公司是極為重要的,關系到上市公司能否健康、有序地發展。
(三)上市公司要嚴格遵守財政財務方面的法律法規
一個企業的健康發展要以嚴格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為前提。對上市公司來說,遵守財政財務方面的法律法規尤為重要。在資本市場中,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很容易迷失自我,在經營過程中做出錯誤的選擇,從而觸犯法律,對企業造成嚴重的影響,也對金融市場造成損害。
1.上市公司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財務制度、規定和財經紀律,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在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上統一登記、核算,全面反映金融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正確核算金融企業的收入和支出,按規定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自覺接受財政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的監督和管理。
2.上市公司在競爭中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遇到不法行為的侵犯時,要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公司的正當權益,自覺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
(四)上市公司應制定嚴格有效的財務金融管理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的穩定離不開法律法規的維護,同樣,一個企業要想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就必須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這樣才能使公司的經營有規可循。
1.建立健全日常財務金融管理的規范
日常的財務金融行為是最為瑣碎的,也是最需要規范的。細節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企業最深層的內在。所以,建立健全日常財務金融管理的規范,使日常工作都有各自的運行軌道,可以提高企業運作的效率,減少時間、物資的浪費,促進公司的發展。
2.以規章制度規范股東行為,將股東干涉與公司運營分開
前面已經說過,在上市公司的運營中,大股東往往利用自己在股份上的優勢插手公司的運營,利用上市公司攫取大量資金,甚至將公司掏空。所以,上市公司必須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股東的行為,使股東無法通過插手公司日常運營來損害公司利益。還可以建立股東大會,使所有股東都可以對公司的運營提出意見,避免大股東一手遮天的行為。
3.上市公司應建立健全財務金融的監管制度
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國家的監管,同樣的,一家上市公司若想在財務金融方面得到健康發展,也離不開有效的監管機制。可以使用的辦法有很多:(1)建立健全監管制度,使公司的監管有據可依;(2)在公司內部成立監管部門,對公司的日常經營進行有效監管;(3)成立股東大會,邀請股東監督公司日常運營;(4)建立職工監管制度,使公司員工可以對公司的經營行為提出意見。
4.上市企業要規范在職工福利等方面的支出
上市公司財務金融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職工福利等方面的支出。職工獲得應有的利益,會促使他們更好地為公司服務,從而使公司更好地發展。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上市企業的職工福利基金必須按照規定支出,不能挪作他用;(2)對于職工福利支出結余,金融企業應當遵循職工福利費用于職工集體福利的基本規定,逐步消化;(3)上市公司要嚴格執行企業年金管理規定,并主動接受監管。
(五)上市公司要在日常經營中調整財務金融投入,形成核心競爭力
財務金融的投入對一家上市公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反映出一家公司經營的重點以及經營管理的科學性,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對上市公司來說,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途徑是多方面的。
1.樹立科學的經營理念
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財務金融。而市場具有多變性,要想在財務金融方面實現科學有效的管理,就必須樹立科學的經營理念,以市場為標尺不斷調整經營戰略,使金融資本得到有效的運用,促使企業和諧、健康地發展。
2.調整投入分配,形成屬于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都信奉多元化的經營,而多元化經營也的確為很多公司的經營打開了局面。但是,多元化經營未必就是企業唯一的選擇,有時專業化的經營往往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專業化和多元化是企業發展戰略上的兩難選擇。但多元化風險大,失敗率較高。企業如果將資本過多地投入多元化經營,很容易因為失去重點而導致全面平庸,甚至全面崩潰。所以,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必須科學地調整投入分配。
3.上市公司應認真分析自身的客觀條件,以確定應用哪一種經營方式
經營方式決定了企業的資金投入方式以及分配情況,一家上市公司只有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經營方式,才能使資金得到科學有效的分配,更好地促進公司的長遠發展。
4.上市公司應合理分配資金投入,形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一家公司的競爭力決定了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而核心競爭力更是重中之重。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學技術因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一家企業競爭實力的根本所在。公司在某一個領域得到發展,靠的就是科學技術所形成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公司資本投入的分配應側重于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方面,只有形成并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公司才能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一家上市公司財務金融的管理對公司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完善了財務金融的管理,才能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使公司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瑋瑋,馬波.商業銀行如何防范操作風險[J].現代金融,2012(09).
[2]周立.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操作風險控制[J].中國商界,2009(04).
[3]楊婭麗,陳林龍.切實防范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J].中國城市金融,2005(05).
作者簡介:松沙(1982-),女,北京人,研究方向:財務金融;郭璟(1981-),女,甘肅人,研究方向:財務金融。
(編輯: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