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發區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同時解決技術、政策以及運行模式三大問題,其中,運行模式是解決開發區循環經濟技術及政策問題的根本落腳點。因此,本文從對循環經濟內涵的辨析著手,通過分析目前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迫切性,并對國內外循環經濟運行理論及實踐的借鑒,從中探究出一套與我國經濟轉型相符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
【關鍵詞】循環經濟 開發區 運行模式 研究
目前,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工業企業的數量同時在急劇增加,并且企業規模也在持續擴大。但是,迅猛的工業增長同樣會給環境資源造成極大的壓力。所以,就有必要在環境資源承載能力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探尋一條既能從本上解決開發區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壓力以及資源約束,又能將開發區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的循環經濟發展途徑。
一、循環經濟的基本內涵
(一)循環經濟的概念
循環經濟是指通過生態學規律來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加以指導的活動,其核心為資源的循環利用,基本特征是消耗低、排放低以及效率高。循環經濟的實質是利用最少的資源消耗及最小的環境代價來實現發展的最大效益。
(二)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
首先,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原則,是指盡可能地減少產品生產及服務過程中對資源的消耗和產生的廢棄物等,將最小化的資源投入作為根本目標,核心是最大幅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其次,循環經濟的再利用原則,是指為了使產品的使用周期得到進一步延長,可以將產品進行重復多次翻新后再利用,以便能最大程度地節省生產這些產品所要消耗的資源。最后,循環經濟的再循環原則,是指最大限度地將廢棄物多次回收,并將之變為可再利用的資源,從而做到實現廢棄物最小排放的要求。
二、目前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迫切性以及對國外循環經濟發展的經驗分析
(一)目前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
伴隨我國經濟規模的逐漸擴大,經濟增長與資源、能源的供應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人均擁有的資源量遠遠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同時,我國總體的環境污染現象也比較嚴重,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廢物廢氣的排放量均十分巨大,導致我國一切地區的環境出現嚴重惡化的現象。因而要采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有效地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環境壓力及資源職業問題,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工作重心。
(二)國外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
首先,面向企業,世界共商企業可持續發展理事會提出了一種生態經濟效益理念,要求企業從生產層面上實現對物料及能源的循環利用,從而減少污染排放。其次,面向產業,通用汽車公司研究部的福羅什曾提出將輸出輸入關系應用到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廢棄物排放及回收之中的生態工業園區這一概念。最后,面向社會,德國創建了一種收集和處理廢棄物的雙元回收系統模式,形成一種以社會再生產作為基礎的循環經濟模式。
三、我國開發區循環經濟運行模式
目前我國的循環經濟發展盡管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然而從總體上來看,循環經濟運行在國內的普及還存在一定的阻礙。因此,就需要我們從設計方案、具體發展思路以及保障制度方面進一步加強開發區循環經濟運行的推進工作。
(一)面向家庭的微循環運行模式的探究
微循環是指將開發區居民家庭基本消費單位作為一個經濟循環,要求每戶家庭嚴格依照生態學的要求節約消費資源,并保持環境的實時凈化,還要時刻對人們居住的環境進行優化,創建一套家庭循環生活消費體系,并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同時實現對廢棄物資源化的循環再利用。其中家庭循環經濟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家庭循環經濟流程圖
(二)企業循環經濟運行模式構建的探究
作為開發區經濟微觀層級運行的主體,企業從獲取資源到設計產品,再到組織生產及至銷售產品等環節,均要以生態效率理論作為依據,進一步保持生產中的清潔衛生,并降低能耗和節約能源,盡可能地減少產品生產及服務過程中對物料及能源的消耗,同時還要最大程度地使得企業的污染排放實現最小化。其中企業內部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企業內部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圖
(三)面向產業層面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的探究
面向產業層面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主要體現在企業與企業之間關系的生態工業園之中。在生態工業園區實現經濟的循環,是指將不同的企業相互聯系在一起,實現資源的有效共享以及副產品的相互交換,從而變廢為寶,使得某些企業生產的廢棄物成為另一些企業的生產原料及能源資源。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內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主要包括串聯、并聯以及串并聯混合三種模型的組合,其運行模式分別如圖3、圖4和圖5所示。
圖3 工業園區循環經濟運行的串聯模式
圖4 工業園區循環經濟運行的并聯模式
圖5 工業園區循環經濟運行的串并聯模式
(四)面向整個社會宏觀層面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
面向社會宏觀層面的循環經濟運行模式的根本目標及有效模式是在開發區建立“循環型社會”。循環型社會系統模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具體內容,首先,社會層面循環的核心是建立社會回收體系,將產業與產業之間利用生態鏈條聯系在一起,通過對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使得物質和能量在消費過程及消費后實現循環再生的目的。其次,從全社會來看,為了實現社會層面上的循環經濟,需要構建產業、政策、運行、監督、評價等多種保障體系作為支撐,從而實現對社會公眾微觀社會行為的規范,最終達到整體社會循環經濟順利運行的效果。
四、結語
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一種有效的經濟運行模式,循環經濟在國內外均取得良好的收益,它不僅能有效地保護社會環境,同時還通過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并且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采取這種環保經濟的經濟模式,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 翟杰.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循環經濟運行模式研究[J].管理學家,2011(12):137-140.
[2] 姚愛華.基于循環經濟的生態工業園區水循環產業鏈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09.
[3] 李世龍.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重慶大學,2008.
[4] 江勝藍.循環經濟運行模式的績效比較[C].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335-339.
[5] 步娜.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可持續貿易發展實現的有效途徑[D].中國海洋大學,2009.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