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匯率風險正在逐漸向一種系統的、長期的、常態化的風險發展,并對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等方面的正常運營帶來諸多不利。隨著對外貿易的不斷深入,我國存在的外匯風險也愈演愈烈,再加上RMB在國際市場當中一直處在升值過程中,各方對應對當今形勢下的匯率下跌風險的要求也迫在眉睫。本文就如何應對匯率下跌風險這一課題進行論述分析。
【關鍵詞】 經濟形勢 匯率下跌風險 應對策略
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較高的失業率、通貨膨脹帶來的壓力等因素會造成全球經濟處在調整時期,外部方面的需求難以較快恢復,其表現結果就是國際貿易的不活躍。由于我國長期實行的是較為穩定的匯率政策,使得部分企事業單位對有關的匯率風險關注程度不高,所采用金融應對手段也較為單一,在RMB持續升值的過程中,使得一些企業正處于匯率變動風險的環境中,造成相關企業損失較為嚴重。當期數就是指特定時期內對經營成果的相關統計,這就要求,在此經濟形勢下,應該強化對匯率風險的監管力度,不斷增強相關人員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以及風險管理手段,進而達到外匯保值、增值,對整個對外貿易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應對匯率風險應堅持的原則
(一)主動規避原則
雖然對于匯率風險而言,并不能充分地、徹底地消除,但是不加以規避就等同于冒險經營。在RMB匯率長時間的穩定影響下,引發不少企事業單位規避匯率風險意識的淡薄,經常將有關匯率風險歸結為政策因素引起的,使得并未設置完善化的、系統化的風險信息管理機制,進而處于被動應付匯率下跌風險的狀況。所以,有關人員應該著手與強化風險防范意識與體制風險建設方面,改變原有的被動管理狀況,來規避風險,把一些超過承擔期限的風險規避成可以承擔的經營風險。
(二)成本鎖定的原則
應對外匯匯率下跌風險的目的就是減少由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并不是放大相關的收益。在開展匯率風險管理的工作中,企業應該充分認識自身成本壓力,進而設定在其接受范圍內的合同成本,并科學應用各種有效途徑來對存在外匯匯率下跌風險加以規避、轉移、分散,盡量將不確定的風險因素轉變成可以確定的結果。如果鎖定了成本,達到防止受損的目的,就應該讓出一些可能獲利的因素,其利益盈虧結果并不能作為衡量匯率風險與業績評估的依據。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就會造成當期經濟保值活動轉變為投機冒險活動。
(三)專業化運作原則
在應對匯率風險時,都要用到金融衍生工具。通常這些工具有較強的杠桿效應,其作用就是對沖風險以及當期保值,本身仍然存在固有風險與運行的復雜性特點,這就要求企業運用金融衍生工具來應對匯率風險是,就應該擁有專業能力,開展專業化的各種操作,從而達到規避風險,減少損失的目的。
二、完善匯率下跌風險預警機制
(一)匯率下跌風險預警機制的重要性
在充分認識單位經濟貿易活動特征與風險管理要求的基礎上,對相關的預警機制加以改進,并運用行之有效的風險評估方案與管理策略,對不同形式的風險加以識別、計量與研究,從而編制出風險管理預案。這項預案應該著手于業務與匯率風險特點,將風險監控重要措施當作預案實施重心,從而生成個性化的方案,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指導。
(二)匯率風險管理預案的內容
外貿交易、企業所持有外匯資產等基本情況;現階段市場匯率與利率趨勢;各種外貿交易或者未外匯資產類型風險;匯率風險研究與確定意見;相關金融工具授權方案與設定權限;預案影響因素及其失效處理方案;動態跟蹤管理措施等。
三、匯率下跌風險的一些應對措施的研究
(一)出口業務方面
在這個時期對匯率控制的重心是最大程度地削弱匯率下跌對利潤造成的作用,也就是說,在堅持增加利潤空間的基礎上,降低由匯率波動引發的經濟損失。
在合同談判階段,首先應該增加外貿出口商品技術附加值以及提升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如對產品結構進行合理調整,盡可能低規避商品價格競爭,增加盈利空間;其次強化綜合成本的控制力度,減少合同成本費用,結合當期數匯率水平,來設置價格底限,盡可能地規避由匯率下跌引起的經濟損失,作為合同談判的價格依據;再次,條件應允的情況下,合同雙方可以通過有效協商來共同承擔匯率風險;最后,最好懸著匯率波動幅度不大或者具有升值潛力的貨幣進行結算。應該綜合上述方法,并加以靈活應用。
在收匯節點確定階段,第一要在收匯節點大致確定之后或者信用證支出之后,與有關的金融機構鑒定遠期結售匯合同,并對涉及到的幣種、金額、匯率、交割期限等情況加以確定;第二應該對進出口合同不同貨幣類型的收付總量加以設計,采取直接付匯方式,以免由貨幣兌換而引發的損失;第三采用出口押匯或者福費廷業務,將有關債權進行轉讓,提前開展結匯工作;第四為便于開展套期保值工作,就應簽訂貨幣掉期協議。要綜合上述措施,并加以靈活應用。
(二)進口業務
在應對由進口貿易業務存在的外匯匯率下跌風險時,在合同談判階段應該盡量對合同價格進行壓低,在付匯階段應該按照匯率走向規律來應用針對性的措施,生成時間差,在RMB持續升值的形勢下,合理應用海外代付、進口押匯等金融工具對付匯時間進行推遲;否則就應該提前付匯。
四、加大專業人才的培訓
外匯風險管理包含外貿業務、國家外匯管理政策、金融衍生品工具、財務會計等方面,具有理論性強、操作復雜的特點,所以企事業單位應該強化對專業人才的培訓力度,使得他們精通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操作,便于對外匯風險加以管理。
五、結語
綜上,在當期經濟形勢下,針對存在的匯率下跌風險,就應該在堅持相關風險管理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匯率分先預警機制,并且從出口與進口貿易業務兩個方面來應對匯率風險,達到規避風險、降低損失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偉.人民幣匯率下跌牽制產業轉型[J].大經貿,2011(11) .
[2]葉檀.全球經濟仍處在動蕩期[J].上海國資,2010(10) .
[3]戴國強.人民幣為何“內貶外升”[J].金融博覽,2011(03) .
[4]盧葳. 價格其實不重要[J].中國收藏,2009(03).
作者簡介:張玉蘭(1975-),女,貴州人,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本科,研究方向:企業運營分析和全面預算管理。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