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經濟的開展,離不開對土地規劃策略的應用,這屬于人類經濟生活的需要,與區域經濟調控體系存在一定的聯系,本文通過對區域經濟調控模式的研究,展開宏觀經濟模式之下的土地規劃健康的開展,滿足現代城市經濟文明建設的需要。
【關鍵詞】土地規劃 政策 區域經濟調控
一、城市土地規劃與城市經濟模式的聯系
(一)城市土地經濟建設與區域經濟調控
為了更好地進行城市土地規劃政策的應用,有必要展開區域經濟調控策略的分析。目前來說,我國城市土地規劃體系是不健全的,因此需要展開相關方面的宏觀調控。區域經濟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從其廣義含義來說,對于城市宏觀土地經濟建設起到制度化的規范作用,并且有利于政府土地規劃策略的運行。我國狹義的區域經濟就是指某一區域的經濟建設,這區別于自然地理區域調控,它是一種宏觀層次的調控,具備一定的經濟學的意義,也就是經濟區域的應用。通過對該環節的剖析,我們得知土地規劃政策的開展實際上是我國城市經濟調控體系中的一部分,是利用人類現有的資源對自然環境的改造,這是土地規劃政策開展的一個重要應用前提。這需要展開宏觀調控環節的剖析,在下文中將會具體提到。
區域經濟調控之下的土地規劃策略的應用,要就該地區的社會經濟制度、社會資源及其自然環境等展開協調開發,它涉及城市綜合利用條件的各個要求。通過對經濟調控基本理論的分析,可以就城市土地規劃政策與土地空間規劃等展開聯系,進行城市土地規劃過程中的發展規律及其內在聯系的剖析。
(二)城市土地規劃模式和區域經濟調控
從區域經濟的自身性質來說,城市土地規劃體系的開展是一種中觀經濟模式的應用。所謂的中觀經濟就是國家經濟中的經濟層次的劃分,和宏觀調控異曲同工。基于城市土地規劃的區域經濟調控的應用,是出于城市經濟管理的需要,實現宏觀調控模式與微觀調控模式的應用,它涉及城市經濟綜合體的各個方面,起到了一個連接的作用。我國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規模等都是不同的,這需要我們去區別對待,也就是分類分析城市土地規劃應用的經濟結構、經濟運作模式,這樣就實現了土地規劃的目的,促進我國城市經濟建設環境的穩定性。
城市土地規劃模式的開展,必然是以土地資源為應用基礎的。城市土地規劃政策的應用,最終目的是促進土地的有效利用,這兩者與區域經濟調控是密切聯系的。受到我國傳統經濟模式的影響,我國城市經濟的發展是粗放式的經濟形式,這不能形成對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出現城市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比如消耗過大、收益過低等,同時由于受到土地資源供應的剛性束縛,城市經濟必然得不到有效地開展,要與之采取相對應的土地規劃政策,進行區域經濟模式的探索,進行城市空間利用體系的健全,實現經濟發展用地壓力的緩解,這是現階段城市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探究的重要一個環節。
二、城市土地規劃與區域經濟調控的聯系
(一)土地利用與城市經濟發展模式的聯系
在城市土地利用問題上,我們需要展開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探究,要避免單方向研究的局限性,通過對城市土地利用和經濟發展關系的剖析,這需要應用到土地資源利用學模式、城市經濟學模式、產業經濟學模式等展開探究,進入城市土地木桶效應的分析,突破城市土地利用的局限性。在下面應用程序中,我們將展開城市土地經濟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模式的協調,進行經濟發展環節中的城市土地利用互動機制的分析。
在區域經濟模式的研究過程中,土地利用結構模式與城市經濟發展的關系是一個整體,通過對聯立方程模型的分析得知,城市土地規劃模式的動態性的變化,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城市空間開發過程中的建筑用地規模及其結構的變化情況。
(二)城市土地利用模型下的城市化
我們通過對城市GDP各個產業的產值比重,進行城市基礎設施與工業建設用地比重的分析,來體現土地利用政策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關系。通過對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的分析,進行土地規劃環節的優化,確保產業結構的調整,這樣有利于實現土地的規劃利用。通過經濟聯立方程模型的實證研究得知,城市用地規劃政策的變化與這個城市的工業化水平、城市化水平都存在一定的互動影響,比如城市建筑用地比例的變化,城市產業結構的變化等,與城市的經濟增長是密切相關的,通過對城市建設用地的規劃,進行不同建設區的劃分,進行城市建筑用地面積的有效利用。
為了方便展開城市規劃環節與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究,我們進行沿海地區與內陸區域的具體經濟發展數據的研究,進行城市土地規劃政策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聯立性環節的分析。在探究中,我們發現其所處的區域不同,其城市的土地利用政策產生的結果也不一樣的,但是每個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與城市化、工業化等都存在一定的輔助關系,特別是土地規劃政策對于城市產業結構的影響,間接影響了該城市的現代化、工業化發展,這些程序的運用與城市建設用地的面積也存在聯系,這對國家城市土地規劃政策的選擇提供一些借鑒意義。在區域經濟學原理的應用之下,可以得知城市土地規劃的應用,要滿足該城市的土地與經濟的關系需求,城市土地規劃政策的應用和該城市的經濟發展模式并不是一種單向的關系,在研究過程中,要考慮兩者的互動關系,這是當下新型城市土地規劃政策開展的前提。
通過對區域經濟理論的分析,可以得知,不同區域的城市、不同的土地規劃利用政策和經濟發展都存在不同維度的互動。比如城市經濟與工業用地、交通用地、公共用地及綠化用地等的關系,這需要展開具體的土地規劃利用政策的分析,協調好城市經濟發展與不同方向的土地規劃政策之間的關系,展開灰色典型方法與聯立方程模式的探究。
三、結語
在區域經濟調控模式應用下,進行城市土地規劃的分析,可以得知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空間利用與經濟發展模式之間的內在關系,在研究過程中,要避免經濟發展方向與城市土地規劃模式的單向性探討,從而實現土地利用政策和經濟發展體系的協調。
參考文獻
[1]楊勵雅.城市交通與土地利用相互關系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7.
[2]涂小松,濮勵杰,吳駿,朱明.基于SLEUTH模型的無錫市區土地利用變化情景模擬[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8(06).
[3]汪瑞.區域土地利用規劃在海峽西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N].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作者簡介:李莉(1965-),女,貴州財經大學,研究員,就職于中國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城市經濟學、土地規劃管理。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