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地區的貨幣制度的穩定足以影響一個經濟體的經濟發展。世界上80%的國家的經濟問題都是由于貨幣引起的,貨幣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鴻溝。以白俄羅斯的貨幣今年大幅貶值50%可以看見,一個國家的貨幣危機可以帶來經濟危機,之后引發社會危機,甚至是政治危機。貨幣制度的設立與改造,講究其謹慎、時間順序還有時機。此文討論香港聯系匯率制度的意義不僅在于其于香港經濟以及民生社會的影響,在更大的意義上,香港是目前人民幣的離岸的國際中心,幫助人民幣的在國際上的崛起。因此,思考港幣的聯系匯率制度,對推進人民幣的改革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聯系匯率制度 通脹 經濟發展 利率 人民幣 穩定
香港匯率制度,表面上是個匯率制度,但其實質是一個以美元為本位的貨幣制度。而其本位的保障只限于鈔票的發行量。市場若對美元看好,換取美元的幣量就增加,港幣量就會縮減;這縮減會使港元增值,直至與掛鉤的匯率得到均衡為止。若港幣量的縮減可能不夠快,利率的變動就協助調整;短線利率上升,加速了港幣的需求量減少。反之,則利率下降,協助港幣需求量增加。由于港元和美元的接軌,使香港搭上國際金融的便車,成為了國際金融中心。
一、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聯系匯率制度的困境
在港英的時代,往往香港市民都對九七回歸有很大爭議。市民一度為了避免回歸后成為中國的公民,可以在大球場排至通宵達旦,就是為了申請英國的國籍。尤其是1983年的時候,九七的問題所引起的動蕩很大,市場一片人心惶惶,大家都爭先拋售港幣,購買美元。以港幣計價的物業,股票都因此而大幅下跌,工商地產業也因此受到較大的打擊。市場曾經一度蕭條,當時的聯系匯率制度的困境更多是對于香港發展前景的信用不足而導致?;仡櫹愀鄣母墼獌π罾?,不難發現在1993之間的利率水平在前后十年都是最高的,居然達到6%的年利率,可想而知港幣的需求量的縮減在當時是何其的驚人。
二、在當下香港聯系匯率制度的困境
不同于以往的年代,美元由于金融危機的爆發,世界已經對美元產生信心上的動搖,加上美債違約的可能性加大和美國復蘇前景堪憂,香港市民已經不會像以往大量爭先恐后買入美元,而導致港幣有可能與美元脫鉤。但正因如此,美元的下跌已成了人民心中的預期,港幣和美元掛鉤,不可避免也只能跟隨貶值,不少的社會民生問題也隨之而來。
第一,美元對人民幣的貶值,導致了港幣也對人民幣貶值,相對來說在香港的物業若以人民幣計價的話,就變得要比以往要優惠多了,再加上內地的熱錢泛濫,不少內地的資金都涌向香港投資房地產。香港的物業上漲,在美元不斷貶值,超低利率的時代,也因此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年輕的香港市民,往往奮斗一生都不肯能為自己置業,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實在的好處。民生對樓價都望而生畏,社會因樓價的問題而矛盾日益加劇。
第二,人民幣對港幣的升值使香港輸入型通脹加劇。港幣的對外幣大幅度貶值,導致眾多大宗商品的大幅度升值。對于香港這種對外依存度極高的經濟體來說,無可避免也得接受進口商品物價的不斷上漲。港幣的貶值與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導致香港市民的實際購買力大幅度縮水,生活水平大不如十年前。多年來,香港經濟欣欣向榮,但香港人為港元的不斷下跌已經付出了不少代價。面對人民幣的不斷升值,港元也不得不面對輸入型通脹加劇的情況,否則民生困頓,會造成社會的越來越不和諧。
第三,港元無法依靠加息平抑通脹。由于香港聯系匯率,香港無法跟隨內地加息,二是要緊貼美國的利率走勢。美國對復蘇仍未有把握,聯儲局寧可接受通脹,也不敢加息。因此,可以預期,美國的低息環境仍會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假如美國不加息,香港自己先加息。大量美元也會流入香港賺取息差,屆時,香港股市必然暴漲;人民在股市獲利后,就會去置業、去消費。結果,加息反而不能平抑通脹,反而帶來了更多的通脹。
目前,港元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不足0.02%(注解3,金額為一百萬港元以上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才只有為1%(具體利率因不同香港本地銀行而不同),而反觀內地,人民幣活期儲蓄利率為0.5%,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經高達3.5%(2011年7月7號最新的利率)。大量港元也因此流入內地賺取息差,也推高了內地的通脹水平。
三、論走出困境的方法與可能性
貨幣制度,是何其的重要,相信對于香港這樣已經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大都會,不會沒有深刻的體會。能否有其他辦法幫助港元走出困境,穩固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值得談論。
1.有人肯定會想到能否不再掛鉤美元,從而避免貨幣的貶值呢?匯豐控股集團總裁歐志華就曾經說,“如果考慮重定港元的匯率制度的話,應該考慮和單一的美元脫鉤,然后和主要貿易伙伴的一籃子貨幣掛鉤才是比較適當的一種方法?!奔偃绾鸵换@子貨幣掛鉤的話,那籃子的貨幣比例又如何分配得恰到好處,而不削弱市場對港元的信心呢?如何能在匯率市場大幅波動的時候,維持港元的匯率穩定呢?筆者相信,這可能是個很好的建議,但若是真要實施這樣的匯率制度的話,風險可是無可想象的。
2.繼續采用聯系匯率制度,以其他財政手段補貼市民,減輕他們因通脹的痛苦。最近香港政府推出了多項的惠民的政策,其中有[$6,000計劃][注解1],還有I-BOND[注解2]的發行。香港財政儲備豐厚,但在環保、醫療、安老、藝術發展等,靠經常性預算總是不夠,所以政府可以趁盈余的時候,為他們設立基金,利用基金的投資收入,令他們有經常性的幫補。
3.仿效1983年,港元與英鎊脫鉤,改為掛鉤人民幣,按1人民幣兌1.2港元的固定匯率或浮動匯率制度,向外匯基金提交百分之百的人民幣作為發鈔準備20世紀70年代以前,港幣對外價值一直用英鎊表示,港幣的發行準備金也由外匯基金以英鎊資產的形式存放于英國。直到1972年,為擺脫英鎊地位不斷下降給香港經濟帶來的損失,香港才決定放棄港幣同英鎊的固定比價關系,轉而實行港幣與美元的掛鉤。如今,隨著人民幣的地位不斷提升,以及國際市場對人民幣信心的增強,人民幣可以替代美金在聯系匯率制度的地位。但國內的資本市場還沒完全開放,貨幣也不能自由兌換,市場化程度和世界發達經濟體相比還有不少差距。由掛鉤美元到掛鉤人民幣,涉及的是兩個經濟體的貨幣制度的改革。如何穩定地過渡,是香港聯系匯率制度走出困境的關鍵,也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一個可以大膽思考的方向。
四、總結
香港回歸已有14載,獨立的港幣制度在貨幣發行、流通與管理方面都與人民幣自成體系。港幣的聯系匯率制度對于香港和內地的經濟、貿易和金融的穩定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本文的所能引用的數據以及篇幅有限,還不能對港元如何走出聯系匯率制度的困境給予明確有效的方向,文中涉及走出聯系匯率制度面臨的困境和如何走出困境還需要更多的探討。但如何助香港走出該聯系匯率制度的困境,絕對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話題,而且,對如何保證香港的繁榮穩定以及人民幣如何走向國際化有不少現實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五常.貨幣戰略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73-88.
[2]曹龍騏.金融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4-45.
注解1:「$6,000計劃」向每名年滿18歲并持有有效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人士發放港幣6,000元,以藏富于民。
注解2:I-BOND為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通脹掛鉤債券,為2014年到期的1百億港元零售債券。該票面利息按最近6個月公布,以2009/10年未基期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變動的算術平均值。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