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入WTO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導致外匯儲備迅速增加,國內外的關注和爭議一直不斷。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在為國內經濟穩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如何管理和利用好巨額外匯儲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關鍵詞】外匯儲備 順差 外匯占款 貨幣政策
我國的官方儲備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外匯儲備是指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兌換外國貨幣的現匯、現鈔及國外金融資產或權益憑證,是某種形式的外國金融資產,是官方儲備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具體形式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以及國外投資資產等。外匯儲備在宏觀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它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貨幣當局維護匯率穩定的重要金融工具,也是應付國際金融市場波動的重要手段。
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取決于:國際收支和匯率對外來沖擊的抵御能力,儲備耗竭的程度,儲備的機會成本和國際收支調整的速度及可靠性。這就是說外匯儲備并不是越多越好,存在一個合理適度的規模,如果外匯儲備規模過大,會承擔巨大的機會成本,并給宏觀經濟健康發展帶來重大挑戰。
一、外匯儲備現狀
中國外匯儲備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飛速發展過程。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外匯儲備只有區區兩百億美元,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開始實行強制性銀行結售匯,自此外匯儲備開始迅速增加。匯改兩年后(1996年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達到了1050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日本。加入WTO后,中國經濟開始加速發展,外匯儲備的增長率明顯大幅升高。2006年2月份外匯儲備達8537億美元,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截止2013年6月末,我國官方外匯儲備余額近3.5萬億美元,是1993年的150倍,穩居全球第一。
為了保證國際清償力和維持匯率的穩定,擁有適度的外匯儲備是必要的。適度的外匯儲備有利于實現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有利于增強國家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和支配力,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超常規增長的外匯儲備已經產生了諸多弊端,甚至對我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產生威脅。
二、我國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負面影響
(一)資產貶值風險
隨著外匯儲備的迅猛增長,近年來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為了實現經濟內外均衡和幣值穩定,我國實行漸進式升值策略,雖然不會迅速增加出口部門壓力,但由于升值預期明確,國際熱錢通過各種途徑流向國內,外匯儲備進一步膨脹。貶值風險是我國外匯儲備面臨的最主要風險。因為美元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借貸中的使用量最大,且美國的證券市場極其發達,流動性非常好,所以我國外匯儲備大部分都是以美元計價的資產。美元匯率的波動,必然會影響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次貸危機后,美國為了刺激經濟,采取極度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美元大幅貶值,相比人民幣貶值更多,使得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相對購買力嚴重縮水。
(二)影響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獨立性
目前外匯占款是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路徑如下: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雙順差前提下,銀行結匯遠遠大于售匯,銀行最終把客戶外匯頭寸平盤給中央銀行,中央銀行買入外匯賣出人民幣,導致外匯占款增加,基礎貨幣投放規模擴大,從而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成倍擴張。中央銀行為了控制通脹預期,必須采取經常性的對沖操作措施,包括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發行央票。
我們可以看到,中央銀行的對沖操作非常被動,受制于宏觀經濟形勢和國際資本流動,限制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調控的空間和主動程度,必然會影響中央銀行的政策調控效果。
(三)外匯儲備資產管理難度大大增加
外匯儲備資產規模越大,管理難度越大,資產配置壓力也越大。外匯儲備規模會使國家財富處于巨大的風險之中,我國外匯儲備大部分購買了美國國債,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國債市場容量非常大,流動性好并且風險較低。但是,風險和收益如影隨形,美國國債的利率非常低,外匯資產保值增值難度很大。由于外匯儲備規模巨大,任何大手筆的投資動向都容易惹人關注,會導致市場異常波動,對儲備資產標的選擇和投資談判造成困惱。
三、對策
(一)化解外匯儲備激增
對于我國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首先要想辦法化解外匯儲備的激增。
1.促進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
國際收支失衡是外匯儲備大幅增長的根本原因。我們要實現國際收支均衡,要改變國民經濟對出口部門的過度依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內需,最終實現內外均衡。改變收入分配方式,增加居民部門收入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歸宿和出發點。居民收入提高了,才能擴展國內消費市場,提高國內消費能力,消化出口部門產能。
2.改變出口導向經濟模式
以前我們實行出口導向戰略,主要是為了實現經濟趕超。目前在外匯儲備超常增長壓力下,可以主動地以各種方式和途徑來緩解外匯儲備的問題,例如改變一直以來出口部門超國民待遇的激勵導向政策,降低或者取消出口退稅、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調整和清理之前的“寬進嚴出”的局面,鼓勵國內企業和個人進行境外投資。
3.限制部分產業的出口
我們應該轉變簡單過于依賴出口的局面,在資源和環境約束下,追求更健康和更持續的經濟發展。對于一些環境污染比較大和不可再生的重要原料的出口,應該制定出口限額和征收高額的出口關稅。對于低附加值高勞動密集的產業,因其可以解決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應區別對待。
(二)積極的外匯儲備管理
外匯儲備是國家寶貴的物質財富,對外匯儲備的管理應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保值性”原則,積極探索和創新外匯儲備管理模式,運用多種資產配置策略,追求國家長期利益,確保儲備資產保值增值。
1.提高黃金儲備比重
黃金儲備是一國財富和實力的象征,貨幣所具有的鑄幣稅會對外匯儲備形成很大侵蝕,黃金作為一般等價物和國際通行的支付手段,在戰亂等非常時期具有穩定經濟和國際支付的關鍵作用。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我國儲備資產中黃金儲備所占比重太低。我國貨幣當局應擇機操作,在國際市場購入黃金,大力增加黃金儲備在官方外匯儲備中的比重。
2.增加中投公司外匯管理額度
我國已經通過建立中投公司來對外匯儲備進行運作,以提高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但是,由于中投公司管理外匯資金額度有限,應進一步加強中投公司投資職能,增加其管理額度。中投公司可以通過向國內外關系國計民生的公用事業或優質產業公司進行投資,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分享國外成熟經濟體經濟發展成果,實現較高的外匯儲備投資收益。
3.大力增加重要戰略物資儲備
我國雖然是全球制造業和原材料需求大國,但在重要資源品和大宗商品市場上缺乏定價能力,原油、銅、鐵礦石等資源品價格完全受國際市場掌控,這與我國缺乏戰略物資儲備有著重要的關系。我國應該發揮外匯儲備積極作用,加大戰略物質儲備力度,建立與我國實力相稱戰略物資儲備,從根本上改變戰略物質儲備現狀,增強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定價和議價能力。
參考文獻
[1]易綱,張磊.國際金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陳雨露.國際金融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金方偉.金融危機后對中國外匯儲備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0(15).
[4]王曉雷.國際儲備的演進與儲備貨幣的價值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9(12).
[5]劉華.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戰略探析[J].財金之窗,2010(05).
[6]楊瑋靖.全球金融危機后我國外匯儲備的狀況及分析[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6).
[7]陳小剛.金融危機下的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管理[J].集體經濟,2010(03).
[8]陳月江.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高額外匯儲備問題[J].貨幣銀行,2010(04).
[9]鄧曉馨:論我國外匯儲備風險管理的戰略性調整[J].商業時代,2012(01).
作者簡介:黃海峰(1982-),漢族,江西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國際金融。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