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金融機構市場化和社會融資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國影子銀行迅速發展。伴隨著資產規模不斷增加,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也逐漸顯現出來。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現狀,闡釋由于其業務特點等原因所帶來的一系列金融風險,并提出關于影子銀行監管建議,以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和持續增長。
【關鍵詞】影子銀行 金融風險 監管建議
一、我國影子銀行的現狀
(一)影子銀行的概念
在2007年美聯儲的年度會議上,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影子銀行的概念,它一般是指那些有著部分銀行功能,卻不受監管或少受監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中國,資產證券化程度相對于發達國家較低,利率市場化產不完善,因此,以傳統銀行以外的其他方式提供資金融通的機構都可以稱作影子銀行。
(二)影子銀行的特點
我國影子銀行的業務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商業銀行通過發售理財產品等方式所開展的表外業務;其二是非銀行類機構,如信托公司、證券公司、財務公司等。由于影子銀行不受或者較少受到有關部門的監管,其資金流向的利潤趨向性很強;在缺乏監督和法律保護的前提下,一旦這些非銀行體系的資金鏈條斷裂,就會產生巨大的風險。
(三)影子銀行在中國迅速發展的原因
第一,居民儲蓄的大幅度增加和大量證券化投資理財產品的出現。過剩的流動性和惡劣的投資環境導致有閑置資金的老百姓缺乏正規的投資渠道,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他們為民間借貸機構提供了大量資金。第二,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存在問題。由于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部門對于影子銀行業務的監管還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在銀行與信貸公司合作的模式下,產品多樣性強,投資方式靈活,這給相關部門的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某些領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監管真空。第三,商業銀行對于中小企業貸款的限制。考慮到小企業存在風險大成本高等問題,商業銀行一直把大型企業作為其業務發展的重點。商業銀行較高的準入門檻使得中小企業告貸無門,從而不得不轉向民間信貸。
二、影子銀行的風險分析
(一)高杠桿率引起風險擴散
與商業銀行不同,我國影子銀行基本不受資本監管的限制,這使得其杠桿率可以達到很高。高杠桿操作可能會產生系統性風險,對于整個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穩定產生難以估計的影響。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影子銀行往往以相對較少的自有資金支撐著龐大的業務規模,它潛在的業務擴張甚至可以達到幾十倍之多。高杠桿率往往意味著金融危機發生的高概率,它蘊藏著很高的風險。例如,2007年,美國五大投行的平均杠桿率超過30,高杠桿率是美國投行倒閉的罪魁禍首,因此,金融危機之后投資銀行們開始“去杠桿化”。對于監管機構來說,如果不能將影子銀行的桿杠率控制在可控的范圍之內,那么這種高杠桿操作很可能會將風險傳遞到其他機構和領域。
(二)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風險
一方面,在監管不完善、信息公開性差的背景下,影子銀行推出一系列復雜的金融產品,這些產品在發行者的包裝下,普通的交易者很難了解全面的、真實的信息。金融投資產品種類繁多,結構較為復雜,大部分投資依賴于信用評級,這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的大力追捧,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增大。同時,為了提高收益率,擴大業務規模,影子銀行通過減少信息披露的方式,交易過程隱蔽化等方式盡可能地獲取高額利潤。影子銀行本身復雜的業務體系和敏感性,使得一旦市場出現特殊情況,其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可能性很大程度增強。另一方面,影子銀行已成長為中國融資體系中重要的一環,大部分影子銀行業務在未成熟證券化的階段多直接或間接投向房地產等限制性行業和領域,在現行監管下,對于商業銀行難以提供貸款的高風險、高收益的房地產和平臺項目,一旦金融產品最終難以償付本息,就會產生系統性風險。
(三)嚴重的期限錯配存在潛在風險
影子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儲蓄資金,而且融資方式一般是短期的,如短期的理財產品,但是影子銀行通常選擇的是長期的投資對象,這些用于投資的資金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得到應有的收益,這也就出現了期限錯配現象。影子銀行利用民間資本為一些商業銀行所限制的行業、貸款難的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的貸款者等對象投資,它本身資金鏈條脆弱,不穩定因素較多,如果出現經濟下行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企業經營困難,導致所投資的資金無法收回,那么影子銀行的資金鏈會出現很大的問題,甚至陷入流動性不足的困境中。此外,影子銀行的操作過程通常比較隱蔽,層出不窮的理財產品的出現,不僅讓人們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也難以排除它“龐氏騙局”式的風險,這種短期融資的方式,使得影子銀行缺乏一個穩定的資產來源,存在著由于資金鏈條緊張產生的各種風險。
(四)不規范操作暗含風險
由于影子銀行的信息公開性差,資產負債表并不能完全反應出它的實際運營情況,作為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的很多理財產品所籌集的資金往往都被集中到一起,作為一個整體的資金池用來作為項目投資資金,這樣一來,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并不能明確地對應到一個長期的投資上去。這種不規范的操作,使得盈虧核算比較困難,資產很容易在業務之間進行轉移,相關風險也可能產生一個項目到另一個項目之間的轉移,并且難以估計具體的風險,從而加大了整體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此外,影子銀行交易過程的隱蔽性和較高的逐利性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貨幣流通速度,從而產生了過度交易的現象,干擾了基礎貨幣的調控和貨幣的供應,是貨幣政策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影子銀行的存在,干擾了官方利率政策的形成,它具有的高杠桿率、產品復雜、信息不透明等特點,使得它的資金體系十分脆弱,系統的穩定性較差,具有一系列的風險需要及時防范。
三、關于影子銀行的監管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協調
目前,我國相關部門對影子銀行的管理還存在很多問題,在很多領域上存在監管上的真空,相關部門應該把影子銀行的業務納入管轄范圍之中,對于信貸公司,典當行以及民間信貸等非銀行體系的金融機構加強管理,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的管理。在這個基礎之上,影子銀行的業務也應該給予明確的界定,有效地避免它隨意擴張業務范圍。同時,為了實現對于影子銀行管理的全面覆蓋,避免出現監管的真空地帶,監管機構及之間應該努力協調各部分的職能,避免出現監管重疊。此外,根據影子銀行的風險程度不同,可以實行不同風險程度實行監管力度不同的分級監管模式。相關監管部門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潛在風險較大,對于金融體系穩定影響較大的領域,對于規模小,風險不明顯的機構可以適當采取較為寬松的監管方式,這樣可以很好地處理好工作的主次,更好地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運行。
(二)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
我國的實際利率長期為負,在國家調控下的存貸款利率無法反映市場的真實利率水平。銀行由于受到管制,其信貸規模收到了限制,而市場上很多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運營,它們不能從銀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就會轉向利率較高的影子銀行。影子銀行的存在實際上彌補了市場融資的缺口,實行利率市場化,可以有效避免利用低水平的實際利率和高水平的民間信貸的差額進行交易,增強企業和居民對于利率的敏感度,使利率為市場流動變化提供更多的指引,反映市場的真實水平。
(三)加強信息公開
影子銀行的信息不透明,是產生違規操作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監管難,評估難的主要原因。掌握有關影子銀行的真實數據,才能對其業務規模,業務范圍等信息有準確的了解,進而對于各種金融工具進行有效監督,所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是對影子銀行實行監管的關鍵。為了達到引導民間融資體系健康發展的目的,可以通過建立信息共享平臺,使影子銀行的相關業務在監督之下運轉,避免出現違規操作的情況。市場的參與者能夠充分地了解影子銀行相關的運轉信息,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出現的可能性。此外,無論是影子銀行的交易過程,還是相關監管部分的執法過程,都應該有相應的標準作為支撐,這樣不僅有利于相關數據的收集和處理,也能夠及時地為可能產生的風險提供必要的防范建議,減小整個系統的不確定性。
(四)建立相關風險防控體系
對于影子銀行的監管,重點應該放在其高風險的業務和違反規定的業務上,例如,對于它的融資渠道和較高的利率應該加以嚴格的規范和限制。但是,由于影子銀行確實為一些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了一個非銀行體系的融資渠道,使一些不能從銀行取得相應貸款的企業和個人獲得了資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經濟的發展。所以對于影子銀行不能一味地限制,應該尋找適當的途徑引導其發展,靈活地監管它的相關業務。目前,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發展迅速,越來越多與信貸公司的合作模式和層出不窮的理財產品,使銀行與信貸公司的聯系更加緊密。在對影子銀行進行監控的同時,為了更好地防范市場風險,應該著力建立風險防控系統,在商業銀行和影子銀行之間建立風險監測和防范體系,在銀行內部也要把傳統業務部門與跟影子銀行和合作的部門區別開,提高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防控能力,防止影子銀行風險傳遞到銀行中來。
參考文獻
[1]原清青.關于加強我國影子銀行風險監管的對策[J].東方企業文化,2012(01).
[2]李東衛.關于影子銀行系統監管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技投資,2011(02).
[3]楊旭.中國“影子銀行”的產生發展和影響[J].金融市場,2012(01).
[4]汪濤.關注“影子銀行”風險[J].財經雜志, 2012(27).
[5]韋茜.監管視角下強化影子銀行風險防范的思考[J].財政金融.2011(04).
[6]李揚.影子銀行體系發展與金融創新[J].中國金融,2011(12).
(編輯:蔣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