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7年末發生的次貸危機影響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的經濟,同時給中國銀行業的海外并購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為抓住機遇實施海外并購,建議重視并加強風險控制,明確發展戰略;在并購時應加快資源整合,發揮雙方核心競爭力,以及對管理人才的培養和了解各國參與參訂的各種國際投資保護協定等確保海外并購給國內銀行帶來益處。
【關鍵詞】中國銀行業 海外并購 次貸危機
一、次貸危機下中國銀行業海外并購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在2007年2月的時間里,美國發生了嚴重的次貸危機。由此開始進而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國際金融行業的動蕩,引發了資本的并購與重組。從這之后,不光是在金融市場,更是從單一的次級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市場蔓延到全球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到最后涉及到了全球很多國家的大型商業銀行以及各種投資金融機構,使得世界范圍內的投資領域都動蕩不安。特別是很多國家的商業投資銀行的現狀堪憂,這就給我國商業銀行在海外的業務帶來了良機,雖然會面臨著很嚴重的挑戰,但是同時也面臨著很好的機遇。
(一)面臨的機遇
1.海外并購機會增多
次貸危機使得國家很多金融銀行業機構急需外來資金。這就給中國商業銀行在海外的并購業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次貸危機同時也使國外一些國家商業銀行的資本不足,他們也在努力尋找合作伙伴,籌措資金來應付次貸危機帶來的影響。所以這些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鼓勵國內的銀行之間可以相互合并重組,也鼓勵國外的銀行業投資機會進行資本注入,來化解次貸危機帶來的影響。在這次危機中,越來越多的國家放松金融管制,將為我國銀行海外并購帶來歷史性的機遇。
2. 國際金融市場引資需求增大
金融危機導致的對世界經濟的悲觀預期,危機下的歐美金融機構金融資產開始貶值,使得很多資產都成了問題資產,人民幣兌美元和歐元同步上升,這無疑為我國金融機構海外并購提供了低價收購的良機。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很多金融機構因股價深幅下挫,受到損失,在資本擴展的道路上受到了制約。金融危機使中國外匯資產的安全性與流動性受到空前的威脅。因為國家政策等原因,我國的外匯儲備結構是不盡人意的,當時對美國及機構債持有的量是很多的,正好通過此次商業銀行的海外業務,把大量的外匯進行處理,這對實現國家的經濟戰略,實行資產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機會。這也是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更加迫切和明顯。
3.境外投資一體化發展勢頭良好
中資銀行發展勢頭良好,且不良貸款率2.45%,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另一方面,中資銀行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較小,這也是國外金融機構融資的一個很好的選擇地。我國通過政府的投注和進行上市融資二種手段,募集了大量的現金,這進一步使得我國商業銀行在國外有了很多的競爭力。在國內很多的非金融業包括很多實體企業受次貸危機的影響小不但小,海外市場更是擴大了。這也使得中國非金融企業亦出現了海外的并購熱潮,據年鑒統計,2008年我國對國外上千家國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
(二)面臨的挑戰
1.并購后盈利的不確定性
全國經濟發展越來越不平衡,全球金融市場動蕩越來越激烈,這種不平衡和資產價格、資源價格的波動,會對中國銀行業帶來較大的挑戰。說一定沒有實現盈利的目標,說一定還會拖累國內業務。
2. 并購后的整合風險
國內很多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發展起步比較慢,在海外開展業務的時間比較短,缺乏投資國外金融機構的經驗。另外因為國內外文化的不同,國內銀行對國外金融機構的操作辦法、管理流程都不適應,所以對國外的金融機構并購后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二個金融行業企業的并購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如果整合二個企業的文化、管理和資源。首先要整合二個企業之間的網絡和技術之間的銜接,其次還需要照顧二者之間的文化差異。
3.并購后經營管理能力風險判斷和評估的挑戰
國內商業銀行要進行海外并購業務,首先一定要對所面臨的風險進行判斷和評估。只有正確地對并購風險進行判斷和評估才能取得并購的成功。由于在歷史原因,我國金融服務業發展慢,服務水平不足,這也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海外并購。
4.政治法律因素的限制
國外很多國家對銀行業等都會制定一定制度法律用來保護國內經濟的穩定。國內商業銀行如果貿然投資,會遭遇到法律上政策上的問題和風險。很多國家隊金融機構的跨國并購和參股采取了非常謹慎的策略,通常會制定嚴格的審批程序,有的甚至要通過議會的批準,因而增加并購成本和并購難度。
二、次貸危機下中國銀行業的優劣勢
(一)優勢
1. 次貸危機后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保持“雙降”
自從發生次貸危機后,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都是呈雙降趨勢的。據統計到2008年12月末,全國所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從年初的12684.2億元下降到5681.8億元,下降比例達到一半以上;整個不良貸款的比例也從年初的6.16%下降到了2.45%。從板塊細分看,國有、股份制、農商行、城商行與外資銀行不良貸款環比保持雙降。據統計到2008年末,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達到153%,撥備覆蓋率到達109.8%,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達到198.5%,撥備覆蓋率達到169.6%。
2.信貸速度加快且盈利能力明顯加強
次貸危機發生后,整個國內貨幣政策環境是很寬松的,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速度也在增強,從統計的數據來看,在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特大的商業銀行授信規模呈超常規態勢,通過此次機會,很多企業加大了貸款額度獲得了大量的資金用來企業的發展。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我國銀行業的資本回報率是很高的,在2008年高達17.1%,對比于2007年來說,提高了0.4%,是高于相對國外其他國家銀行業的平均水平的。2008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稅后凈利潤5834億元,較上年增長30.6%,在利潤總額,利潤增長額和資本回報的方面名列前茅。
(二)劣勢
1.經營規模較小
雖然國內商業銀行在發生次貸危機后,存在了很多的優勢,但是相對國外很多老牌的商業銀行來說,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的。最明顯的一條就是我國商業銀行海外機構數量比較少,能夠開展的業務也非常的單一。很多時候,其作用僅僅在于與國內的商業銀行進行簡單的聯動,在很多同行看來就只是一個簡單的服務延伸和簡單代理;沒有更加深入的業務開展了,其對商業銀行總行的發展所做的貢獻比較小。目前,僅僅中國銀行的海外資產規模和利潤貢獻都還不錯外,其他商業銀行的海外經營規模都是讓人非常不滿意的。
2.海外分支機構實力薄弱
國內商業銀行在港澳地區的機構實力還不錯,但在海外其他地方實力就很薄弱了。一般海外分支機構都不去參與當地的一些零售業務,主要是實力薄弱,沒辦法開展,更多的是開展批發行公司業務。這也同文化以及無形資產都有很多的關系,實力也比不上本來的商業銀行機構,辦事的效率也比較拖拉落后于他們本國。
三、次貸危機下中資銀行擴展海外并購的戰略對策
(一)加快資源整合,發揮雙方核心競爭力
在對國外銀行進行整合的過程中,應當要有一個很符合實際的溝通框架和合作流程。在對國外銀行進行并購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果進行資源的整合,能不能應付次貸危機后銀行的高速發展。對這些問題,都必須有一個明白的計劃,怎么開展并購后的工作,怎么樣加快銀行的快速發展,怎么樣讓二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二個公司進行融合。另在在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公司的日常管理制度方面,怎么樣進行對接,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另外還需要對業務經營與發展進行新的定位,又要重視并購雙方的企業文化的不同,注重與當地文化理念融合,了解當地的客戶,妥善處理好與當地員工、勞工組織之間的關系,減小收購后的磨合成本,避免相互的文化沖撞可能帶來的風險,最終實現并購的預期戰略目標。
(二)國際化人才的培養
海外并購業務對金融機構的人才要求非常高,這需要有一支技術能力強,素質高,對國內國外業務都非常專業的復合型專業團隊。只有這樣,才能對全球的市場走向,資產的定價以及面臨的各種風險做出關鍵性的判斷。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團隊人才的選拔和培訓,還要制定更具有專業性的計劃培訓,鍛煉團隊成員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主要是需要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強的人才隊伍,需要他們能了解國外的文化、經濟、政治、創新能力等等,具有國際戰略眼光。另外銀行還需要招聘國際職業經理人,利用他們的人脈和資源給新的公司帶來活力。
(三)了解各國參與簽訂的各種國際投資保護協定
并購前,銀行方面一定要做好調查工作。特別是要把我國同其他國家簽訂的一些關系國際投資方面的保護協定,一定要把這方面的內容吃透,要防止可能發生的各類政策上的風險。同時一定要多考慮風險問題,提高本身的風險意識。一定要對目標銀行進行很細致的考察,包括銀行的歷史數據和文檔、管理人員的背景、市場風險、管理風險、技術風險和資金風險等等。
四、結論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在高速發展,國內的銀行業也需要與世界接軌,走出國門。海外并購是實現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經營、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鑒于海外并購操作上的難度,我國銀行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培養并購人才,有目的地并購海外優質銀行。政府方面需要出臺相應政策支持銀行業海外擴張。盡管現階段被認為是并購的良好時機,但是不能操之過急、盲目并購,需充分識別和防范并購風險,看到機會的同時警惕風險,著眼長遠利益,使我國銀行業“走出去”具備強有力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初銘鵬.中國銀行業目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N].中國經濟時報,2008-05-26(A04).
[2]林澤生.國際金融危機下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戰略探析[J].財經論壇,2009(11):352-353.
[3]熊忠.金融危機下中資銀行跨國并購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企業經濟,2009(06):174-176.
[4]姚娟,吳明華.中國金融業的海外并購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09(03):70-72.
[5]周松林.中國金融機構國際化面臨四大挑戰[N].中國證券報,2008-05-08(A07).
[6]胡燕.中資銀行海外并購現狀探析[J].金融管理,2009(01):16.
[7]袁軍.金融危機下的中國銀行業發展[J].北方經濟,2009(14):50-51.
[8]唐冰.當前中資銀行海外并購研究[J].特區經濟,2008(06):80-81.
[9]陳天.跨國并購與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海外擴張[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04):109-113.
[10]王磊.中資銀行海外并購戰略[J].銀行家,2009(12):50-53.
[11]金雪軍,李楠.國際銀行業并購對中國銀行業并購策略選擇的啟示——以匯豐銀行為例[J].國際金融研究,2008(02):29-31.
[12]秦雯,黃中文.我國銀行業海外并購的特征及動因[J].經營與管理,2008(10):38-39.
[13]胡峰.銀行跨國并購——理論、實證與政策協調[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14]楊濤.2008:迎接海外并購的資本盛宴[J].國際技術貿易,2008(02):72-75.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