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結構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處于資源配置的中樞地位,金融結構問題目前已成為阻礙我國金融業發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本文主要對我國當前金融結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實現我國金融結構優化的基本原則及具體策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金融結構 經濟結構 市場化導向
一、引言
伴隨著我國金融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金融結構存在的問題越來越成為金融發展,甚至是經濟發展的制約性因素。金融結構是指一個國家現存的構成金融總體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存在形式、分布、相對規模、相互關系及配合的狀態。一般而言,金融體系結構、金融工具結構、利率結構被用來集中反映國家的金融結構狀況,更確切的說,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及租賃等金融機構的組織狀況、現金、支票、股票、匯票以及證券等金融工具使用范圍及其在金融交易中所占比重,金融商品價格的構成狀況,金融業務活動等要素之間的不同組合形式與狀態影響著國家金融體系的發展狀況。
二、我國金融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金融結構與經濟結構不匹配
金融結構與經濟結構的發展息息相關,金融總量的增長與金融結構的優化不僅能夠從微觀金融運作上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對宏觀經濟調控,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從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實體經濟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企業市場化、產權多元化等,實體經濟領域的活力不斷增強;與此相對應的是,金融體系方面的變化并不十分明顯。我國金融結構在轉型期難以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從一定意義上看,金融結構與經濟結構之間存在不匹配性,金融結構相對滯后于經濟結構發展,致使很多經濟主體的融資需求無法得到應有的滿足。具體地說,金融體制與實體經濟體制的不匹配性,金融所有制結構與實體經濟所有制結構不匹配,金融機構規模與實體經濟企業規模結構不匹配,金融機構利差收益與實體經濟企業資金購買力不匹配等構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金融系統資源配置效率不高
在全球范圍內,金融結構的演變與發展存在某些共同特性,但金融結構在一國發展的個性化空間也十分關鍵,就我國而言,金融結構具有銀行主導型與政府主導型雙重特征。其中,政府主導型的金融結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政府對金融領域的過多干預與控制,政府在各個層面保持著對金融體系的壟斷性控制,以金融資產價格控制、信貸配給機制等方式進行政策性干預。政府主導型的金融結構特征使得金融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市場主導的多元化占有比率較低,金融價格的市場化程度也受到相應的影響,導致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目前為止,我國金融機構的種類呈現多元化發展,但機構內部結構卻并不合理,銀行業尤其是國有銀行的壟斷性地位依然存在,而其他例如信托、租賃業等發展及其緩慢,金融機構內部結構性矛盾也十分突出。整個金融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等)在參與者結構、種類結構、融資方式結構方面都存在不平衡問題。
三、金融結構優化遵循的基本原則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金融體系應該成為經濟發展的領航產業,以其強大的引導與促進功能提升實體經濟發展的活力。處在轉型期的我國金融結構優化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統籌兼顧,一方面要堅持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條件性功用,與實體經濟發展保持一致性,將金融結構調整與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目標結合起來,滿足不同經濟主體的融資需求;另一方面金融結構優化需要堅持市場化導向,提升金融市場的占有份額,增強金融體系的創新能力與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金融價格的市場化程度,構建合理的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提升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結構優化與調整需要綜合考慮一國的國情與經濟發展的具體階段,切勿只關注金融結構的深度。
四、金融結構優化的具體策略建議
我國銀行主導型的金融機構特征規定了銀行業在資金融通方面的壟斷性地位,金融業過度依賴于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比例過低的金融結構失衡問題十分嚴重。因此,以構建相對均衡、分散化的金融結構作為基礎,大力扶持金融市場的發展,提升金融市場的直接融資能力是我國金融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同時,中央銀行要合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積極推進以市場為導向的利率形成機制改革,激發利率對市場資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對金融機構中的內部結構性矛盾也要進行相應的政策安排,從長期來看,我國金融體系中高度集中的銀行主導型特征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當前要實現對金融機構內部的相對均衡,采取多種措施鼓勵、支持中小銀行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積極性,并將國有大型銀行的市場占有份額限定在一定的區間內,如國家財政政策提升對債券市場的扶持力度,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緩慢,難以實現對銀行業金融風險的有效分散,提升債券市場的直接融資能力可以更大程度上滿足經濟主體的資金需求。以金融創新為內在動力,提高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在優化金融機構的基礎上,要注意防范與化解金融風險。
五、小結
金融結構與經濟發展存在顯著的相關性,我國當前的金融結構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構建與適應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相對均衡的金融結構,是我國金融體系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
參考文獻
[1]劉驍毅.中國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關系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3(03).
[2]巴曙松,吳博,劉睿.金融結構、風險結構與我國金融監管改革[J].新金融,2013(05).
[3]張金清,陳卉.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適度性研究[J].社會科學,2013(05).
[4]蘇明,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財政政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1(50).
(編輯: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