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對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農村金融生態仍然存在金融發展空間狹小、金融服務不完善、金融監管力度不足等多種問題,因此應當從積極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農村金融信用環境、發展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優化農村金融法律環境等方面著手來推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
【關鍵詞】農村 金融生態環境 信用環境 金融體系
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是由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的、不斷變化發展的系統,其中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兩個因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共同推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朝著良性、高水平方向發展。目前,我國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對農村金融生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推進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開展。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有關新農村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中,對于推動農村金融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舉措,著力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立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促進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本文在分析我國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能夠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切實可行的舉措。
一、我國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
(一)農村經濟狀況滯后
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經濟基礎差,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亟待優化,這直接導致了農村金融缺乏足夠的發展空間。同城市相比,農村工業化程度明顯較低,企經營規模較小,沒有形成規模經營,經濟效益低下,缺乏長久發展動力;另外作為農村經濟基礎的農業也存在各種問題,成為薄弱環節,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總之農村經濟滯后狀況,使得農村金融缺乏必要的發展根基,無法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農村金融機構在向三農提供金融服務的時候,往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承擔較大風險,容易形成大量不良資產,嚴重影響農村金融的良性發展。
(二)信用環境較差
信用環境通常包括信用法律環境和信用道德環境,從這兩方面來說,農村的信用環境都呈現較差的局面。雖然近些年來,金融部門在農村開展了一系列農村信用村、信用企業、信用戶的活動,對農戶、個體工商戶進行了信用等級評定,推動了農村信用環境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從信用法律環境來說,農村金融活動開展過程中,往往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損害債權人的合法利益。從信用道德環境來說,農村金融交易主體缺乏信用觀念,時常會發生債權人逃脫債務的情況,挫傷金融機構開展支農貸款業務的積極性。
(三)金融服務不完善
農村金融服務功能缺乏,服務能力較差,金融服務產品數量少,品種單一,傳統的存活業務占據主導地位,缺乏足夠的外匯業務和中間服務。當前我國大部分農村,金融機構網點較少,沒有固定的證券交易網點,保險機構不健全,信托投資公司、租賃公司這些機構在農村屬于空白領域??偠灾?,雖然農村可以從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所這些組織機構獲取金融服務,但是大部分農村地區缺乏必要的資金服務金融組織,更缺乏金融創新和金融電子化產品服務,無法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務。
(四)金融監管力度不足
農村金融監管沒有深入開展,力度不足,具體表現在:首先農村金融監控理念滯后,仍然認為設立機構、審批業務和進行合規性檢查等,就等于進行了金融監管,對現代化的金融監管理念缺乏足夠認識,沿用傳統的監管理念。其次金融監管體制不健全,一直以來,金融監管在組織方式、運作機制以及對當事人的約束方面存在著很多不合理、不規范的問題,金融監管缺乏必要的法律保護和制度約束,往往出現監管零散化、臨時性的特點。以上兩方面共同導致了對農村金融機構日常經營活動的監管力度不夠,導致民間金融借貸出現良莠不齊、矛盾叢生的問題,增加農村金融風險,阻礙農村金融市場的良性運作。
二、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措施
(一)轉變發展觀念, 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金融生態要獲得良性的平衡和發展,必須建立在健康的產業基礎之上。所以首先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推動農業的發展:第一改變傳統農業發展觀念,開展新型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積極開展綠色農業,引入市場機制,實現農業與食品企業的合作發展,增加農業產品的附加值,發展具有高產值、高效益的商品化、社會化的現代農業;第二要增加農業的資金投入,大力興建農業基礎設施,改造農田水利等;第三要著力開發農業技術,以先進的手段對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模式進行改造,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其次要積極推進農村的產業結構調賬,大力發展農村第二、三產業,鼓勵、支持、引導鄉鎮企業的發展,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二)改善金融信用環境
要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的信用環境,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村信用體系,保證金融法律信用和金融道德信用的構建。而信用體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配合,從信用建設、誠信懲戒等多個方面來進行。首先以政府為主導,將信用信息庫機建立起來,并搭建起農村金融機構相互協作和信息共享的平臺,從而有效使銀行誠信成本降低。比如廣泛開展“信用村、信用戶、信用鄉鎮”的評比活動,使農民的信用意識在無形中得意增強。另外要通過激勵政策來改善我國農村的金融生態環境,根據信用等級來確定貸款利率的高低等,以便使得信用發揮杠杠調控的作用,使社會形成誠信為重的社會風氣。其次采取各種形式來解決農戶擔保難的問題,可采取政府擔保、行業協會擔保、龍頭企業擔保、農戶聯保等方式,這樣同時也能夠使銀行放貸風險有效降低。具體來說,可以建立大聯保組織,其中主體是農村個體工商戶、種植養殖大戶和私營企業主,實行自愿合作、多戶聯保、風險共同承擔的原則;也可以建立專業化的擔保機構,依托民間擔?;穑扇≌龑?、多方出資的方式來建立;或者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進行保障等。
(三)發展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大力推進農村信用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業金融機構的職能,積極推進銀行金融網點深入延伸到農村地區,在農村建立各種小額信貸銀行、私人銀行等多種形式的農村金融機構,推進農村各類金融機構的建立,推進金融體系的完善,實現合法化和規范化經營。另外還要建立起各種保險制度,擔保機制、保險機構,為農村信貸提供各項配套服務,保證金融服務能夠順利良性開展,防范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并積極推進金融主體的多元化,引入市場機制,共同參與市場競爭。
(四)優化農村金融法律環境
建立完善的農村金融法律制度是保證的金融生態環境均衡發展的制度性舉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極大的提高金融生態的穩定性和市場適應性。首先要逐步完善金融法律法規,推進金融機構市場進入和退出制度的建立;規范金融機構服務業務,建立并完善金融監管法律制度,提高金融監管效率;推進多元化金融主體的市場化參與,提高競爭效率。其次要提升法制意識,促進信用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進行大力宣傳和教育,開展多種信用評比活動,增強農民的信用意識;多方配合,實現銀行機構、監管部門和執法部門的協調行動,提升執法意識,規范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秩序;建立農村信用檔案,對農戶進行信用等級評定;積極推進信用中介組織結構的建立,組建具有較強實力、信用等級較高的擔保機構、抵押機構。全方位的完善和發展農村金融生態的法律環境。
三、總結
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關系到農村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進而影響到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因此非常有必要針對目前其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完善。本文從幾個角度提出了一些完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措施,以供參考。相信通過學者們的深入研究,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必然得到很好的解決。
參考文獻
[1]張靜,曹凝蓉,方愛國.金融生態建設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2]左新亞.切實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提升湖北經濟金融競爭力[J].武漢金融,2006(06).
[3]姚正旺.關于構建縣域金融生態環境的思考[J].武漢金融,2007(09).
[4]何書祥.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在欠發達地區受制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金融,2008(09).
(編輯: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