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越來越依賴智力資本的開發和管理,而不是依靠傳統的物質資本管理來創造價值。電子信息行業作為高新技術行業,智力資本對其財務績效的影響尤為明顯。本文采用智力增值系數法以2011年我國滬深兩市電子信息行業上市公司為對象,研究智力資本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人力資本增值系數、物質資本增值系數與財務績效呈顯著正相關,表明電子信息行業上市公司人力資本及物質資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提升;結構資本增值系數與財務績效部分正相關,表明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的組織結構存在一定問題。最后對電子信息行業上市公司智力資本的管理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加強人力資本、結構資本的開發與管理,實現人力資本、結構資本與物質資本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智力資本 人力資本 結構資本 財務績效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發展瞬息萬變,科學技術不斷更新,知識發展與日俱進,傳統的工業經濟正逐漸被知識經濟所取代,世界正在從以物質資本、勞動力和土地等生產要素為主體資產的經濟社會轉變為以知識為主體資產的經濟社會。當今社會,知識更新迅速,是企業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資源。如何正確運用知識的力量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已經成為一個企業安生立命的根本。智力資本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是當今社會的企業,尤其是以知識為主要動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決定因素。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加強對智力資本的投入不僅有利于企業價值的提升,實現企業相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探討智力資本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具有較強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電子信息行業屬于高新技術行業,其知識的吸收、積累、分享及融合是創造企業價值的主要動力。該行業的發展對智力資本的依賴性很強,因此本文選取電子信息行業來研究智力資本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問題,為智力資本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現實依據。
二、理論基礎
(一)物質資本
物質資本一直以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不斷使用的實物資產。在知識經濟到來之前,物質資本處于支配地位,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是物質資本與智力資本相互作用的產物,也就是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融合構成了企業。
(二)智力資本
新經濟時代,智力資本是根基,能夠源源不斷地創造發展更多的智力資本,并提供日益增長的效益回報。實質上就是通過高效率的利用可以轉換成價值的知識,是公司財富積累的依托。
人力資本與結構資本構成了智力資本,這兩個要素互相輔助配合,密不可分。其中,企業員工接受的工作能力訓練、職業操守教育等資金投入而產生的更大效益即產生了人力資本。在信息時代,人力資本存在著很大的升值空間,以獨創性成為自己賴以生存的決定因素,能夠實現企業自主經營、合理利用資源,建立企業的競爭戰略。
結構資本是企業的支撐框架,包括企業的版權、商標、品牌形象、企業文化、信息技術、戰略規劃、企業理念以及組織流程等,它存在于企業的方方面面。結構資本能將個人有限的能力轉換成具有相對優勢的人力資源,是輔助其創造企業財富的組織資本,不具有物質實體。它決定著人力資本是否能夠高效運作,也體現了組織結構的高效運營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三)Pulic模型
本文采用奧地利智力資本研究中心帕里克(Ante Pulic)等人提出的智力增值系數法(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oefficient,VAICTM)來評價企業智力資本。智力增值系數法是用來研究有形資產以及無形資產對于企業財富的創造效率的重要檢驗體系,迄今為止是探究智力資本使用最廣泛的測評方式。采用智力增值系數法能夠清晰明了地提供研究結論,其基本原理是:物質資本與智力資本共同運作積極推動著企業財務績效的運行。智力增值系數是人力資本增值系數(HCE)、結構資本增值系數(SCE)、物質資本增值系數(CEE)三部分之和,即VAICTM=HCE +SCE +CEE。
三、實證分析過程
(一)變量定義及釋義
本文采用的是帕里克智力增值系數法VAIC框架的人力資本增值系數HCE、結構資本增值系數SCE和物質資本增值系數CEE分別作為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物質資本的替代變量作為自變量,表示每單位的人力資本、結構資本、物質資本可以帶來的增值,VAICTM表示三類增值效率的加總值,作為企業整體增值能力的度量。
為了衡量財務績效,選取了凈資產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作為因變量。
采用企業規模SIZE和權益乘數EM作為控制變量。變量定義及說明見表1。
表1 變量定義及說明
變量類別變量符號變量含義變量說明
自變量HCE人力資本增值系數VA/HC(企業增值/工資成本)
SCE結構資本增值系數SC/VA(結構資本/企業增值)
CEE物質資本增值系數VA/CE(企業增值/物質資本)
VAICTM智力增值系數HCE+SCE+CEE
因變量ROE盈利能力凈利潤/凈資產
EPS每股收益凈利潤/總股數
控制變量SIZE公司規模LN(年末總資產)
EM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總額
(注:企業增值=稅前利潤+應付職工薪酬+利息費用;工資成本采用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計算;結構資本=企業增值-工資成本;物質資本采用凈資產期末賬面價值計算。)
(二)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滬深兩市電子信息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其中符合條件的有213家,剔除7家ST公司以及23家數據不完整的公司后,本文選取2011年的共183個電子信息公司為研究樣本。本文所選樣本的原始數據來源于新浪財經。
(三)研究假設
凈資產收益率是體現企業投資人投資獲利能力的指標,指標值越大,表明企業所有者權益獲得利益的能力越強。該指標是從企業所有者層面考慮企業盈利的穩定性與持續性,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方面,所以選取ROE評價財務績效。
人力資本通過公司職工開發知識技術,提高企業效率,為公司創造源源不斷的附加價值。人力資本有著極高的能動性,為企業開拓市場,尋找更多的客戶資源,同時可以通過企業員工的聲譽保持現有客戶,對于企業的經營業績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提出:
假設1:人力資本增值系數(HCE)與凈資產收益率(ROE)正相關。
結構資本較高體現在企業的安全有序、高質量運作,可以促進員工發展創新及員工之間的探討交流與合作,在公司內形成一個良好的共享協作平臺,促進信息的傳遞,又可以輔助人力資本,利用自身的能力對資本進行協調配置,才能產生更大的效益,以達到最優目標,因此提出:
假設2:結構資本增值系數(SCE)與凈資產收益率(ROE)正相關。
無論在工業時代還是知識經濟時代,物質資本都是企業建立、運行最基本的資源,對企業績效有重要影響。至少從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來看,物質資本的投入仍是居高不下,處于高水平狀態,并且一段時間內沒有下降的趨勢。對企業的發展仍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此,本文也探討了物質資本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因此提出:
假設3:物質資本增值系數(CEE)與凈資產收益率(ROE)正相關。
每股收益是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與年末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的比率。它反映了普通股的獲利能力,可以衡量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盈利水平。因此,將每股收益作為衡量財務績效的指標。
智力資本的創造、應用是企業管理的關鍵環節。人力資本是企業員工綜合能力的體現。結構資本是人力資本穩定持續運作的支撐框架。它存在于組織結構之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動態的運作系統中,對各種資本進行不斷的整合。物質資本是企業建立、運行最基本的資源。因此提出以下:
假設4:人力資本增值系數(SCE)與每股收益(EPS)正相關。
假設5:結構資本增值系數(SCE)與每股收益(EPS)正相關。
假設6:物質資本增值系數(CEE)與每股收益(EPS)正相關。
(四)模型構建
本課題主要從兩個層面探究智力資本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即企業的盈利水平以及股東獲利能力。本文運用如下兩個模型來檢驗有關理論假設:
模型1:
(1)
模型2:
(2)
模型1研究智力資本對企業盈利水平的影響,主要驗證假設1、假設2和假設3;模型2研究智力資本對股東獲利能力的影響,主要驗證假設4、假設5、假設6。其中,α0表示常數項,α1、α2、α3、α4、α5為模型回歸系數,ε為隨機擾動項。
(五)多元回歸分析
企業財務績效的增值是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本文從VAICTM各組成部分出發,對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回歸分析,其解釋和說服力度較強。
1.VAICTM 各組成部分與ROE的回歸分析
表2 VAICTM 各組成部分與ROE多元線性回歸結果
自變量: EM, HCE, CEE, SCE, SIZE 因變量: ROE
非標準化系數標準系數TSig.共線性統計量
B標準誤差試用版 容差VIF
(常量)0.1890.048 3.9320.000
CEE0.8890.0260.92733.8260.0000.6621.510
HCE0.0120.0030.1224.2460.0000.6011.665
SCE0.0040.0020.0532.0420.0430.7271.376
SIZE-0.0070.002-0.074-2.8630.0050.7461.340
EM-0.0310.004-0.232-8.0520.0000.6001.665
R20.912
調整R20.910
表2中自變量: EM、HCE、CEE、SCE和 SIZE,因變量:ROE。從表2可以看出R2、調整R2分別為0.912與0.910,擬合優度較高,說明模型的解釋力度高;VIF小于5,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從回歸結果來看,人力資本增值系數HCE與凈資產收益率ROE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1;結構資本增值系數SCE與凈資產收益率ROE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2;物質資本增值系數CEE與凈資產收益率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3。企業規模SIZE、權益乘數EM與凈資產收益率ROE顯著負相關。因此假設1、假設2、假設3成立:人力資本增值系數HCE、物質資本增值系數CEE、結構資本增值系數SCE與凈資產收益率ROE顯著正相關。
2.VAICTM 各組成部分與EPS的回歸分析
表3 VAICTM 各組成部分與EPS多元線性回歸結果
非標準化系數標準系數TSig.共線性統計量
B標準誤差試用版 容差VIF
(常量)-0.3050.525 -0.5820.561
CEE2.2430.2870.4917.8060.0000.6621.510
HCE0.1740.0300.3775.7120.0000.6011.665
SCE-0.0040.024-0.010-0.1670.8680.7271.376
SIZE0.0340.0260.0771.2970.1960.7461.340
EM-0.2330.042-0.369-5.5910.0000.6001.665
R20.536
調整R20.523
表3中自變量: EM、HCE、CEE、SCE和SIZE,因變量: EPS。表3結果顯示,R2、調整R2分別為0.536與0.523,說明模型的解釋力度尚可;VIF小于5,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從回歸結果來看,人力資本增值系數HCE與每股收益EPS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4;結構資本增值系數SCE與每股收益呈負相關,且不顯著,與假設5不符;物質資本增值系數CEE與每股收益EPS顯著正相關,支持假設6;企業規模SIZE與每股收益EPS正相關但不顯著;權益乘數EM與每股收益EPS顯著負相關。假設4、假設6成立,人力資本增值系數HCE、物質資本增值系數CEE與每股收益顯著正相關。
通過表2和表3相比較可以看出,表2中的R2較大為0.912,說明智力資本各要素對凈資產收益率ROE的解釋能力比對每股收益EPS更強,可能是由于智力資本各要素不僅關注的是股東的利益,更多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就是更加關注企業整體的升值能力。權益乘數EM與財務績效呈負相關,企業的權益乘數越高,負債程度也會越高,因此也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不利于企業經營。其次,表2和表3共同說明物質資本增值系數CEE對凈資產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的影響最大,其次是人力資本HCE。
四、結論及建議
(一)實證結論
本文主要研究我國183家電子信息行業上市公司智力資本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通過對各變量進行實證分析后得出結論:
第一,假設1、假設2、假設3、假設4以及假設6得到證明,假設5未得到驗證。第二,從控制變量來看,在模型1中,SIZE與EM的相關系數都為負,在模型2中,只有EM的系數為負,因而權益乘數EM與財務績效負相關,而企業規模SIZE具有不確定性,只對部分指標產生影響,這說明過多的舉債可能會增加企業還債成本,使企業獲利能力降低,股東權益減少,還會加大經營風險對財務績效產生的消極影響;并且,盲目的追求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可能不會產生企業價值增值,更有甚者可能產生消極影響。
(二)建議
根據本文實證分析結果,電子信息行業智力資本對企業財務績效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智力資本有助于提升財務業績,增加企業價值。但是從本文的研究中可以發現電子信息行業對智力資本還不夠注重,所以本文建議:
1.加強人力資本的開發與管理
首先要推進電子信息行業人力資本的合理配置和流動,完善人力資本市場機制。電子信息行業要使人力資本增值,必須根據知識員工的特點進行激勵制度安排,最終實現組織與個人利益相一致的目的。
其次,要完善電子信息行業的企業制度,形成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轉變用人方式,合理配置現有人員,改善電子信息業員工的后續教育,使專業人員的知識技術及時得到更新,適應時代進步,使企業成員增加有效供給,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
最后,要推進電子信息行業的文化建設,培育企業精神。強調協作和團隊精神,通過員工的配合與協作實現企業的有效管理。通過制定戰略目標和管理策劃,培養員工對公司的信任度,來確保員工的個人奮斗方向與企業未來發展目標的一致性,強化員工對工作盡忠盡職的態度,進而提高電子信息企業財務績效。
2.加強結構資本的開發與管理
我國電子信息行業還沒有完全挖掘出結構資本的潛能,目前大多數企業只重視物質資本的投入,往往疏忽了對結構資本的開發與應用。企業應從全局出發,對企業的結構資本進行有效變革,使其能更有效地管理知識、增加利潤。
首先,電子信息行業應注重組織結構的調整與精簡。企業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確保企業的政策信息能夠暢通傳達,組織結構應盡可能的靈活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并且結合消費者需求與電子信息公司內部的技術升級持續的推出新產品,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對于企業的體制建設,應創建合理靈活的內部交流體系,保證產權激勵的有效進行,同時需要注重產業產權的保障與利用,維持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愿景。
其次,電子信息企業應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息共享的平臺,充分調動員工的能動性,可以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將每個員工的能力凝聚起來,為企業的發展創新獻計獻策,形成優質的企業文化。
3.實現人力資本、結構資本與物質資本的協調發展
電子信息行業智力資本的高效運行,企業戰斗力的不斷提升,不僅要求其組成成分在量上而且要求在組織結構層面上的嚴格匹配。因此要運用結構資本與人力資本的作用來提升電子信息行業的創造性及技術開發、更新能力。人力資本、結構資本以及物質資本的有效發揮都能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影響,因此電子信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該側重于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物質資本三者之間的有效配合與相互協調,以人力資本管理為重心,同時輔以結構資本和物質資本的適當協調,力爭實現最佳目標。
參考文獻
[1]盧馨.黃順.智力資本驅動企業績效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制造業、信息技術業和房地產業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2009(02).
[2]張信東,張婧.企業智力資本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山西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2010(03).
[3]傅傳銳.智力資本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來自我國IT上市公司的證據[J].當代財經,2007 (04).
作者簡介:徐霞(1984-),女,常州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系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理論、公司理財。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