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優化中小水電站建設的融資環境,加大水能資源開發,是我國當前清潔能源開發的一個重點項目。本文就對中小水電站建設過程中出現的融資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融資途徑。
【關鍵詞】中小水電站 融資途徑 模式創新
一、中小水電站開發現狀及融資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我國中小水電站的開發現狀
隨著國家對清潔能源開發力度的加強,清潔無污染的電力能源已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和生活用能開發的重點。加快中小水電站建設進程,能充分發揮我國水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水電資源開發程度可達約15億kW,技術可開發約3萬億kW,除去環境保護和其他方面綜合利用的要求,經濟可開發量仍能達到約4億kW,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資源總量處于世界首位。其中,小水電站資源的蘊藏量達到了170GW,相應的電能蘊藏量為1450TWh。目前已開發的中小水電站約占整個水電裝機的45%,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中小水電站的開發前景十分廣泛。
自2002年國家加大水利資源開發以來,我國平均每年建設的中小水電站多達3000處,平均每年投資額漲幅約為40%,并且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小水電站的建設能從很大程度上解決我國農村和偏遠地區對電力資源的需求。預計到本世紀中葉,農業用電量將占到全國總用電量的6.1%,人均用電量將達到1000kW/h。要實現如此大量的電力供應,我國中小水電站的裝機規模以每年3450MW的速度增長。
(二)我國中小水電站融資困難的原因
1.建設周期長且投資量大
企業在對工程建設進行投資時,會綜合考慮該工程的投入與產出的比值、運營狀況以及市場前景等多方面問題。中小型水電站雖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但是與大型水電站相比,投資產值相對較小,并且建設周期長所帶來的建設成本的增加,使得中小型水電站失去了融資優勢。例如我國的檳榔江水電站,其電站總裝機容量為6萬kW,建設初期投資約8億元,單位千瓦投資約1.5萬元/kW。由此推算出,要建成一個10萬kW的水電站,其建設初期的資金投入大概需要14億。如果對水電站進行二次擴容的話,投資金額將更大。
2.中小水電站融資模式和融資機制不完善
當前中小水電站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還沒有形成產業化、市場化的融資機制,具體表現為:第一,沒有建立完善的項目融資模式。進行項目融資可以綜合多個項目單位進行集體投資,并把水電站建成后產生的運營效益作為向多個項目承辦單位貸款的依據。第二,融資機制不健全。嘗試合資模式、BOT模式等多元化的融資模式,能有效改變中小水電站融資能力較差的現狀。
3.中小水電站融資渠道較窄
我國中小水電站的融資渠道相對較小,以國有企業和銀行為主,對民營企業和外商的資金引入比較少,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中小水電站每年的融資數額中國有企業占到63.4%,銀行貸款占到22.6%,外資和民營資金共占5.7%,所以,加強對以上二者的融資,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中小水電站融資困難的現狀。
二、中小水電站建設融資途徑分析
中小水電站要想改變當前融資困難的現狀,必須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模式、進一步完善融資機制,下面本文就從這三方面對中小水電站的融資途徑進行分析。
(一)拓展融資渠道
1.引進外資和民營資本
我國當前的中小水電站融資渠道都比較狹窄,大多集中在大型國有企業上,對外資和民營資金利用得比較少。民營企業受生產規模、資金和技術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對大型水電站進行投資,所以為了拓展項目、實現多元發展,企業會選擇中小型水電站進行投資。增加對國外信貸組織、銀行、財團、政府以及個人的貸款,利用利率和人民幣兌率的差異,能減低很大的利息成本。
2.依靠政府財政補貼
政府對中小水電站建設的財政補貼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財政貼息,一個是航運、防洪等方面的資金貼息。就前者而言,政府會通過直接撥付或是通過銀行降息貸款等間接撥付的方式對中小水電站建設進行財政補貼。就后者而言,政府會綜合建設中的中小水電站在防洪、灌溉、水產養殖、水土保持、旅游資源開發以及水利發電量等創造的各方面效益,進行一定數額的資金補貼,這兩者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企業在水電站建設方面的經濟負擔。
3.增加銀行貸款
中小水電站以自身的信譽及建成后產生的經濟效益作為申請銀行貸款的擔保,是當前較為常用的一種間接融資方式。加大銀行的貸款力度,能最大限度滿足中小水電站建設過程中的資金需求。
(二)創新融資模式
大力推行項目融資,是當前中小水電站建設過程中使用較為有效的一種融資模式,它作為一種新的借貸方式,一經出現就被很多的中小企業建設所采用。中小水電站進行項目融資,實現了以項目承辦單位和該項目完成后的經濟效益作為貸款依據的貸款模式的創新。水電站建設的項目承辦單位通常包括地質勘測、設計和施工等多個企業,多主體擔保的方式有效地分散了貸款風險,另外以水電站未來的經濟收入作為貸款擔保,也促使各單位加強了對水電站各環節質量的保證。這種融資模式既適合面向國內企業,也可以跨國進行項目招標。
(三)完善融資機制
完善融資機制有賴于投資方式的創新。就中小水電站而言,實行BOT特許經營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電站的建設、管理及運營效率。該模式具體的運行過程是,由水電站所在地的省政府將水電站建成后的經營權轉給投資人,投資人出資進行水電站的建設施工,建成后根據與當地政府簽訂的經營年限對水電站進行經營,然后收取建設成本及運營利潤,規定年限到期后投資人要將水電站無償交給當地政府。這種“建設——經營——移交”新型投資、管理模式的推行,能有效解決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
三、結束語
我國中小水電站融資困難的產生,與我國政府的政策、資金扶持有關,也與水電站建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機制和融資模式不健全有關。通過對水電站融資途徑進行以上三方面的分析,能為我國的水電站融資提供一個很好的借鑒。
(編輯:孟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