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民營中小企業快速發展中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信用擔保機構具有較強的資金放大功能,經濟“杠桿”作用十分明顯。組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可以提供相對公平的融資環境,激活中小民營企業,繁榮市場經濟。由此可見,建立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對解決融資難這一問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信用擔保 民營經濟 融資 中小企業
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融資成本急劇上升。2011年上半年至今,央行數次調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并在2012年兩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將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從6.56%降至6%,幅度達到8.54%,但小微企業普遍感覺貸款利率不降反升,原因是各種成本負擔依然有增無減。正規渠道的借貸無門,導致民間借貸的畸形繁榮。溫州市金融辦對350家企業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一季度末企業運營資金構成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三者的比例為56:28:16,銀行貸款比重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個百分點,民間借貸提高6個百分點。2011年5月—2012年4月,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利率如圖1所示。溫州典當行3個月以上的長期借貸月利率從去年的2.2分(約合年利率26%)漲到3分(36%),而短期借貸已普遍超過8分(96%)。過高的資金使用成本對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圖1 溫州民間信貸綜合利率
以杭州市為例,截至2012年,杭州市有擔保機構258家,注冊資本金73.54億元,其中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有24家,為企業擔保戶數達一萬多家。十年來擔保機構健康發展,累計擔保總額900億元,為緩解杭州市中小企業融資難,為受保企業增加就業、增加銷售、新增利稅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但有信用擔保貸款額僅占浙江省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額的2.37%,擔保貸款供給額與浙江省幾十萬家中小企業的擔保需求相差甚遠。此外,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一些問題依然存在,一是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之間缺乏溝通與合作。在商業銀行中有很多銀行尚未與擔保機構開展合作或者難以接受擔保公司的信用度。二是社會信用管理體系不完善。目前,浙江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主要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地市級中小企業企業信用擔保,另一個是省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與再擔保。而作為“最后擔保人”的省級中小企業企業擔保機構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三是缺乏對信用擔保活動的政策、法律支持。就擔保行業相關的法律制度而言,目前只有《擔保法》和《中小企業促進法》,沒有更加明細的法律法規,針對市場準入、業務經營等方面的各項規章制度尚不完善和健全。
融資難、擔保難這一問題始終困擾著浙江中小企業的發展,鑒于前文提到的困難,本文在此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浙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要創新擔保業務
一是創新擔保方式。對一些資本規模不大的信用擔保公司可以采取聯合擔保;對一些企業股東、主要經營者可以采用連帶保證打包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進行擔保等。二是創新擔保品種。在堅持傳統的擔保品種外,一些無形資產也可以被嘗試地使用,如提貨單證擔保、銀行信用證擔保、銷售合同擔保,以及專利權質、押貨單質押以及商標變現質押等。三是創新擔保程序。這種方式是對某些企業可以提前介入,從而提高效率。這種方式是針對一些發展前景良好的科技企業,對這些企業進行提前調查,并提前與銀行做好協商工作,以備這些企業日后需要擔保時,就可以立即執行,這樣就能大大縮短程序上的時間。
二、理順信用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之間的關系
一是要構建風險共擔機制,這些風險由貸款銀行、受保企業與擔保機構三者來承擔。為了增強銀行的貸款責任,政府就要在擔保機構和協作銀行之間確定適當、合理的擔保比例,比如要求擔保機構承擔60%—70%,銀行承擔剩余部分。但有些商業銀行不愿意承擔任何風險,把風險都放在信用擔保機構上。對此地方政府必須提出相應政策,使商業銀行與信用擔保機構共同分擔風險,避免擔保機構全額擔保,銀行的貸款風險也要被落實,防止對借款人的放松審查而導致的貸款收不回的現象。二是要建立健全的金融體系。通常情況下,大銀行由于貸款成本高,不愿從事小企業貸款交易。而當前對于一些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機構來說,因為本地小企業的詳細信息能夠被他們獲得,從而使貸款交易成本相對較低。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就存在這樣一批地區性的金融機構,他們提供的融資服務專門為中小企業,同時積極與擔保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浙江省可以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建立健全、專向的金融體系以解決浙江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
三、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制訂統一的信用擔保機構資信評級標準,創建資信檔案,定期對擔保機構信用級別進行評定并向社會公布,讓擔保機構出資者、擔保業務合作者、政府相關部門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共同維護擔保市場秩序。對誠信示范擔保機構采取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品牌宣傳等多種形式予以激勵。對一些擔保機構的不誠信記錄予以曝光,形成失信約束和司法懲罰機制,加大不誠信行為的機會成本。從擔保機構服務的對象看,雖然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整體上不如大型企業,但中小企業有信用記錄總比沒有任何信用記錄對擔保機構的運行來說更有利,因此,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信用建設,不斷增加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的透明度,最大程度減少非對稱信息,為信用擔保機構的高效運作奠定基礎和條件。如浙江省小企業多方服務公共平臺,根據小企業經營特性,針對性地開發小企業信用評估系統和貸后監控系統,促進小企業信用記錄的持續積累,不斷提煉小企業信用評估標準并得到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的認可。
作者簡介:郭媛媛(1988-),女,漢族,河北滄州人,就讀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