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證明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產業集群是促進中小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然而,在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融資難一直困擾群內中小企業的發展,調查表明集群融資是解決融資難的一條有效途徑。本文通過分析集群融資對企業的促進作用,試圖根據保定市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特點構建適合其經濟發展的集群融資體系,力求解決企業在集群化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難問題,促進保定市產業集群的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 集群融資 融資體系
實踐證明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產業集群是促進中小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然而,在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融資難一直困擾群內中小企業的發展。保定市經濟發展的特點在各類產業,亮點在集群。產業集群是保定經濟的明顯特征,據保定市中小企業局民營企業調查報告顯示,到2011年底,保定市年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的各類產業集群發展到39個,如保定市的新能源及能源設備產業園,中國藥材之鄉安國、中國毛毯之鄉高陽、中國合成革產銷基地高碑店白溝等,其中年營業收入10億—50億元的產業集群發展到11個,5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6個,10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1個,全部產業集群年營業收入達到1644億元。以產業集群為依托,不斷深入發展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將大大有利于解決群內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集群融資方式對中小企業的促進作用
保定市中小企業發展同樣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其根本原因也是交易成本高與信息不對稱,集群融資模式有利于這些問題的解決。所謂“集群融資”是指以區域產業集群為基礎,以集群整體核心競爭力為保證,群內企業從金融機構籌集資金的行為所形成的融資機制,也就是運用集群優勢增強企業融資能力。集群融資對中小企業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以下方面:
(一)產業集群可以降低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
通常每個集群產業的發展目標都非常明確,同時也樂于對外發布集群企業的信息,由此可以促進金融機構對產業集群前景的了解,降低金融機構與群內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從而為群內的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貸款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例如,保定市的新能源及能源設備產業園擁有光電、風電、節電、儲電、輸變電及電力自動化六大產業,隨著產業集群的發展,世界光伏產業領軍企業英利集團、中國風電設備制造業龍頭中航惠騰等一批新能源企業逐步成長為集群內的領軍企業。這些龍頭企業的涌現充分向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展示了產業集群的經濟實力,提升了群內企業信息的透明度,為整個集群獲取資金支持作出了貢獻。自2012年以來,國家科技部承諾連續3年對“新能源及輸變電產業集群”項目提供總計近1億元的資金支持,同時該集群還爭取到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98項,國家集群專項資金共7235萬元。通過對產業集群發展前景的了解,金融機構可以加深對群內企業的了解,從而大大降低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二)產業集群有利于提高群內中小企業的信用程度
信用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企業融資的基礎。由于群內企業都是隨著產業集群的形成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各企業之間的依存度非常高,而且各個企業之間也非常熟悉和了解。因此,金融機構可以借助產業集群輕易了解群內企業的真實信用程度。因為企業各種經濟行為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之上。一旦群內某一企業違約、失信,將很難在群內生存和發展。可見,這種無形的聲譽機制,有利于群內企業良好信用的形成,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增強了企業的融資能力。
(三)產業集群更易獲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產業集群是各地方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業集群相對于獨立企業更易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群內企業也將比較容易得到地方政府各種優惠政策的支持。例如,針對新能源與輸變電產業集群的發展,保定市政府特別制定引導政策,推進3個“1+1”技術創新工程,即鼓勵群內每家中小企業找準一家領軍企業對標、同時與一個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幫助企業引進一個戰略投資項目,由此逐步提升群內企業的競爭力,培育出一批規模效益高的科技型企業,帶動整個產業集群的發展。
二、保定市中小企業集群融資過程中的難點
“集群融資”是隨著全國各地產業集群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融資方式,通過調動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中小企業的三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一種既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又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互動性機制。然而,調查表明保定市集群融資模式還處在發展初期,各中小企業在集群融資的過程中不斷遇到如下問題:
(一)為中小企業提供集群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數量不足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經營規模的限制,通常融資特點是資金需求次數頻繁,且每次金額相對較少。通過對保定市產業集群內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進行調查,發現產業集群內的單個企業資金需求量確實相對少,而且群內企業資金需求時機也不盡相同,金融機構只能逐一提供服務,由此增加了金融機構與企業的交易成本。因此,依據成本效益原則,大中型商業銀行一般都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通過對全國產業集群發達地區的調查,發現建立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有利于解決群內企業融資難。但是,保定市現在依然是金融不發達的地區,不但金融服務體系落后,而且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數量較少,業務內容單一,不能有效緩解群內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為中小企業提供集群融資服務的中介機構功能不協調
通過對保定市各個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進行調查,可以發現每個產業集群都是伴隨著各個企業的成長逐步匯集形成的,然而為中小企業的提供融資擔保機構、信用評價機構等中介機構卻并沒有隨著產業集群的形成而同步前進,特別是金融不發達地區,此類服務于產業集群的中介機構遠遠落后于企業的發展。由于中小企業發展在過程中歷史性存在資信度較差現象,使得中小企業整體信用不良,因此很難成為大型商業銀行的客戶。通過對全國各個產業集群的融資調查可以看出,由于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及擔保等中介機構的缺乏,群內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信息不對稱很難得到有效緩解,阻礙了集群融資的發展,致使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同時,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咨詢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在集群內數量相對較少而且服務相對落后,不能有效利用產業集群的優勢來解決企業資金的需求,阻礙了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效應的發揮。
三、保定市集群融資體系的探索
雖然在理論研究方面,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認識到集群融資的優勢,但在實踐方面,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實施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根據產業集群的特點,借鑒產業集群發達地區的經驗,構建適合保定市中小企業發展的集群融資體系,應從以下基礎方面做起:
(一)政府部門引導并拓展產業集群發展,提高產業集群的經濟實力
政府部門應從產業政策、制度支持等方面加強對產業集群建設的支持力度,從而提升產業集群的競爭力,為集群融資提供良好發展環境,良好的融資環境才能吸引金融機構的資金投放,降低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交易成本。因此,在促進保定產業集群發展中,首先應詳細分析各個集群的產業特點和優勢,同時注重突出行業優勢,圍繞各區域的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鼓勵群內企業積極培育名牌產品,提升企業和產業集群的知名度,做到每個企業和產業集群共同發展。另外,還應在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同時增加綜合配套功能,不斷拓展集群企業的產業鏈,促進各企業的自身的進步,做到既能推動產業集群的橫向擴張,又能引導產業集群的縱向發展。其次,政府應大力鼓勵企業的科技創新,促進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讓創新成為群內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力量。創新不僅是針對群內獨立的企業,更應該是群內企業聯合起來的創新,也就是集群式創新。集群式創新不僅會拓展企業的“產業鏈”,新產品新方法常常會衍生出新的“價值鏈”,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在促進產業集群擴張的同時加快其向縱深延續,從而占領更大的市場。同時,政府應加大對產業集群的資金支持力度,為企業的集聚和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環境。進而吸引優質企業加入集群,不斷增強集群的競爭實力,為企業的集聚提供良好的環境,促進產業集群的持續發展。
(二)積極促進產業集群中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建立和發展
由于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一般金額較小,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交易成本過高,大型金融機構通常缺乏對小企業貸款的熱情。再加之中小企業信用較差導致的信貸風險相對較大,增加了信貸資金的管理成本。因此,依據利益驅動原理,大型金融機構缺乏對小企業貸款的動因。集群融資發達地區的實踐表明中小金融機構資金規模較小,無法與大銀行競爭,因此把中小企業作為主要服務對象,努力了解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可見中小金融機構更適合集群內的中小企業。而且,中小金融機構通常運行機制靈活、貸款程序簡單,這樣可以降低融資雙方的交易成本。另外,中小金融機構還可以發揮地域優勢,充分了解群內各個企業的經濟實力、信用等級和盈利能力,從而有效地緩解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并據此制定出更符合群內企業需要的金融產品,促進雙方的合作共贏。同時,中小金融機構可以借助群內企業間的業務聯系、競爭對手與合作伙伴的情況,對整個集群的發展方向做出更準確地判斷,準確掌握各個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經濟實力,為群內企業量身定制適合其發展的融資戰略,從而徹底解決群內企業融資難題。
(三)完善產業集群內部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
世界各國的實踐證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措施,也是各國政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政策。產業集群內部信用擔保體系的建立可以逐步進行:首先,各地方政府可以引導群內企業建立相互信用擔保制度。眾所周知,集群內的企業都在同一地區從事相同或相近產業,提供相似產品或類似服務,有些企業之間既是競爭對手優勢合作伙伴。因此,企業之間相互熟悉,充分了解各自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夠準確做出擔保的決策。因此,企業之間相互擔保制度很容易在產業集群內推行。其次,努力完善群內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現代融資環境中,信用就是企業的生命。通常,企業為了更高效地融資樂于公開自己的信用信息,集群內企業的這些信息的真實性易于核查,大大降低了信用擔保機構的市場風險。當然,產業集群內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完善會大大降低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金融機構的貸款成本和風險,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率。
參考文獻
[1]張銀華.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實施[J].企業研究,2011(24).
[2]保定市統計局. 保定經濟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3]田彥. 企業行為戰略視角下的產業集群競爭優勢探討[J].商業時代,2011(30).
[4]牛建高. 民營企業投融資與資本結構實證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鄭秀杰,徐莉芹.產業集群環境中的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7(05).
[6]李建磊,徐曉明. 河北省產業集群競爭力GEM模型評價[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11(05).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3年度保定市科技局課題《產業集群視角下保定市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策略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3ZR037 。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