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一體化的整體發展形勢影響下,中韓雙邊貿易已成為行之必然、大勢所趨。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拉動雙邊貿易關系、提高我國世界影響力和競爭力,本文以中韓貿易關系、特點、意義進行分析研究,以實現中韓經濟互補,加深雙邊合作,創造雙贏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中韓貿易 經濟全球化 國際關系
一、前言
雖然當今世界仍以和平與發展為主,但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國與國之間已由均是安全威脅轉變為經濟競爭威脅,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本文主要從國內外經濟狀況著手,對中韓貿易關系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中韓自由貿易提供有益意見。
二、中韓自由貿易建立的現實基礎
(一)中韓貿易發展現狀及潛力
自中韓建交以來,貿易往來頻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兩國經濟發展。從1992年中韓建交開始到兩國訂立貿易協定僅用了幾年時間,2003年簽署聯合聲明,確定合作關系之后,兩國貿易得到了進一步的加深,實現了兩國的互惠互利。在中韓建交后,貿易方式由間接轉為間接,雙方的關系也越發密切。2003年中國已經成為韓方貿易的第一出口市場及第三進口來源,韓國則成為中國第六大出口市場與第五大進口來源,2005年中韓貿易達到1000億,中韓雙方在貿易上的關系越發緊密。由此可見,中韓貿易存在著極大的經濟發展空間。
(二)中韓經濟開放狀況
經濟開放程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對外開放程度,它是該國家或地區生產要素及產品在世界市場競爭力和流動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對國家或地區經濟開放程度的基本衡量指標。從貿易流向來講,可將其分為進口貿易依存度與出口貿易依存度,常用進出口總額同GDP比重表示。同時它也是該國商品對世界市場依賴度的反映。
據市場調查,2000年以來韓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要遠遠高于中國,約在50%以上,由此可見,韓國經濟開放程度還是很高的。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始終維持兩位數,且有持續上升的發展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與世界市場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中韓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整個東亞地區產業結構變動,是中韓貿易建交的主要動力和根本原因。
為了證實貿易關系重要性,本文采用了貿易強度指數對中韓貿易強度進行測算,中韓貿易強度指數在1以上,這證明中韓雙方彼此出口依賴較大,貿易往來密切。對于韓國而言,中國在其貿易中所占的地位較大,但最近幾年韓對中出口依賴程度有下降的趨勢,但貿易強度指數并未小于1,在韓國貿易中,中方地位不容忽視。從中韓貿易目前發展狀況來看,中韓經貿合作潛力巨大、空間廣闊。
(三)中韓雙向投資
隨著中韓貿易關系的發展和不斷深化,中韓相互投資步伐加快,韓國企業不斷加大對華投資,我國企業對韓投資也維持穩步增長的狀況,面對這樣的相互投資形勢,中韓貿易建交已成必然。
在中韓兩國建交前,韓對中投資主要以環渤海灣地區,且主要針對中小型加工和勞動密集型項目,投資金額在100萬美元左右,項目規模較小。兩國建交后,雙方經濟關系聯系緊密,相互投資水平不斷提高,韓對中投資區域也由早期的環渤海海灣擴大到內地,總體來講,韓對中貿易投資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就以1994年至2004年短短幾年間,韓對中投資從2.1%升至10.3%,韓國在中國外商直接投資中占第四位。而我國對韓投資相比之下就晚了些,且均呈現金額小、數量大的特點。據韓資料統計,2000年中對韓投資項目1848項,金額1.52億美元,占韓外資的9.9%,2002年中對韓直接投資項目1165項,占韓外資項目總數的27.3%,雖然我國對韓投資起步晚,但勝在發展提升快。由此可見,中韓貿易對雙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作用。
三、中韓經濟互補性
經濟互補主要應從區域內自然資源、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區域內產品相似度進行比較判斷的,若區域內各生產要素、產品差異大就存在區域經濟互補性。互補性也分為現實和潛在互補性兩種。現實互補性以產品差異區分,潛在互補性則是以生產要素差異進行區分的,同時,潛在互補性也是能夠轉化成為現實互補性的。
(一)資源互補
中韓雙方在自然資源方面的互補性較強,我國是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種類是世界上少數齊全國家之一,已發現的就有160種以上。錫、鎢、鈦等儲備量居世界首位,非金屬礦藏種類豐富、儲備量大。而韓國國土資源有限,自然資源較為匱乏,可開發資源可謂是屈指可數,大部分國內資源需求均依靠進口。韓國最大的特點是地理環境與氣候適宜植物生長,森林資源豐富,與中國存在極大的互補性,且兩國地理位置近,資源互補成本低,合作效益較高。
(二)市場互補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投資、消費市場逐漸壯大,世界各地投資者大舉進入中國市場,這從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東亞地區經濟增長。韓國整體發展水平要高于中國,但其市場狹小,急需對外擴展空間,維持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市場為韓國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兩國市場有著較強的互補性。
四、結束語
中韓貿易存在著較大的合作優勢,兩國合作能夠有效降低雙方對日、美等市場依賴,降低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沖擊。因此,中韓雙方要重視兩國間的貿易合作,堅持互利雙贏的原則,營造和諧的中韓自由貿易市場,推動兩國經濟的發展,實現優勢互補。
參考文獻
[1]唐寧.中國融入中日韓經濟圈效應探討:發展中大國經濟一體化理論視角[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0.
[2]徐暢達.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構建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先行試驗區問題研究[D].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1.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