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在十八大上明確提出“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本文從分析開放型經濟體系內涵和實質入手,闡述開放型經濟體系的特點,分析我國當前開放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開放型經濟 產業結構 綠色經濟
一、開放型經濟體系內涵及實質
開放型經濟體系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十八大報告提到“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報告用“多元平衡”代替十七大報告中所提到的“內外聯動”,這是對開放型經濟認識的深化,表明我們黨對于開放型經濟體系的新認識新發展。
開放型經濟體系實質上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關系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各個經濟部分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則組成的整體。這里的“秩序”就是指相關國際和國內的法律和政策;“規則”就是本著互利互惠、開放包容、獨立自主為原則進行經濟交往。這一體系主要是由產業體系、金融體系、人才體系、服務型政府管理體系及文化體系等構成。產業體系在整個開放型經濟體系中起到了主導作用,這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新通訊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為發展方向的現代產業體系,是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金融體系是為整個體系的構建提供支撐作用,保證了開放型經濟資金的需求;人才體系為開放型經濟體系提供智力支持;建立服務型政府管理體系是開放型經濟下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為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和公平的市場環境;文化體系是在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中不可獲取的一環,一個創新、包容、有活力的文化體系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建設注入活力和動力,也為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提供了所需的文化氛圍。
二、開放型經濟體系主要特點
(一)市場機制是配置資源的基礎
開放型經濟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市場機制通過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來達到有效配置資源的目的,這也是對于實現開放型經濟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才能充分調動各種要素參與進來,才能真正開放市場融入交流之中,這是由外向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過渡的必須堅持的基本方式。
(二)健全完善的法律和政策體系
完善健全的法律和政策體系是開放型經濟一個重要的特點,也是一國參與國際競爭很好的武器,減少國際貿易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規范競爭。開放并不是毫無原則、毫無章法的開放,是在健全的法律規范和高效的政策指引下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經濟在有序健康公平的市場環境和軌道下運行。
(三)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
現代金融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一直以來我國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和完善,但也還存在不盡如人意的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尤其表現在利率市場化問題上,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掣肘。寬松的宏觀金融環境是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保障。
(四)全方位的開放層次體系
對于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層次問題,主要包括一省內部、省際間、國際間的交流。開放型經濟體系,就是要打破一切阻隔,打破那種自我封閉的狀態,讓資源充分流動起來,提高分工和專業化程度。開放是有步驟有階段有原則的,尤其是在關系到國民經濟安全的相關領域要更為慎重。
(五)多向互動與創新型發展
開放型經濟不能只講“引進來”,或者只講“走出去”,它應該是多向的互動,應該是“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放型經濟帶來的是創新型的發展,而不單純是量的發展,而是質的提高,因為在更加深入廣泛的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中,能更好增強競爭力,激發創新意識,增加勞動生產率。
三、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
自2001年我國加入WTO后與全球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成為世界貿易大國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也比較高。
(二)產業結構仍需優化,國際競爭力仍然較弱
我國在對外貿易中主要還是依靠以廉價勞動力為主導的加工貿易形式,雖然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資本密集型的產業逐漸發展,但我國對外貿易中勞動密集型產業仍占有主導地位。
(三)國內大市場仍未形成,對內開放仍然十分艱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發展可以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開放型經濟體系不僅是對外的開放,更包括對內的開放,即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形成。行政區劃下的諸侯經濟,各種地方保護主義對于公平有效的市場競爭壞境的形成是不利的,更加大了國內區域發展的不平衡。
四、構建新時期我國開放型經濟體系相關政策建議
為了更好地應對我國開放型經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構建和完善我國開放型經濟體系的新思路。這是解決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的重要措施。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發展必然選擇,而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又是極為重要的一環,這也是開放型經濟體系的主導力量。開放型經濟體系中的現代產業體系是以綠色循環為理念,可持續發展為方向的產業體系,但并無統一范式。
(二)建設有活力多層次的開放金融體系
建設有活力多層次的開放金融體系,就是要求特別在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激發各層次金融機構活力;特別是激發各城市銀行為主的市場主體在當地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豐富金融服務,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改進我國金融市場監管,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完善風險控制機制。
(三)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立服務型政府職能體系
建立服務型政府職能體系的過程中,應該秉承為人民服務、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的基礎上,加強民主管理,政府更加傾聽民意,建設清廉、高效的政府職能體系;加強政府人員思想素質建設,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建立健全政府人員綜合評價體系,從源頭上加強監督和管理。
參考文獻
[1]鄭新立.建立和完善深圳開放型經濟體系[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
[2]國資委研究中心課題組.經濟全球化與深化改革開放[J].經濟研究參考,2012(31).
[3]裴長洪,彭磊.后危機時代中國開放型經濟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王曌黠,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經濟學2011級碩士研究生。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