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畢業季的到來,大學生開始走向社會,他們的權益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尤其是在就業制度趨向市場化和法制化的當今。本文從當今畢業生就業問題進行分析,指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畢業生 就業權益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8-0196-01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高等教育進行了深入改革,高校進行擴招,很多高中生有機會進入大學學習。但每當畢業季來臨,這些數量龐大的學生就面臨就業競爭。面對嚴峻的就業前景,很多學生心灰意冷。為尋求一份合意的工作,他們一直只專注于用人單位的待遇,卻時常忽視了自身的權益問題。
一 采取應對措施
1.建立完善的人事制度
大學生畢業走向社會,身份有了轉變,他們的工作涉及保險、勞動、人事等多方面內容。要讓大學生權益得到保障,需要通過多方努力和合作建立起健全的人事制度。該制度必須打破地方政府壟斷,必須建立在市場經濟之上。將之初的畢業生流動受到限制局面化解,使得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職業。而且,要鼓勵學生大膽走向各類企業,不能只專注于事業單位,國企單位,學生可以擴大選擇范圍。制訂的制度要符合我國社會發展需求,要切實維護畢業生的權益,為學生就業提供廣闊的平臺,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工作,實現自身價值。
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可以起到鼓勵的作用,鼓勵學生到非公有制單位工作。該項工作的實現,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政府要盡快建立起健全的保障制度,認真貫徹《社會保險征繳暫行條例》相關條例。政府要提高監督和監察力度,進行嚴格的管理,保障學生權益得到保護。工作者工作之單位,不論是外企、國企,還是事業單位、私人單位,都需要向社會保障部門提交繳納金,辦理工傷、醫療、失業等保險。這些管理方式,可以保障畢業生的權益,還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保障學生在公正、公開的環境工作。
3.學生提高維權意識
當今,社會就業市場還不成熟,各種制度還不健全,學生的權益在這樣的環境下,時常受到侵害。因此,就業部門要不斷加強學生維權意識,讓學生學習勞動法。使學生在工作中發現自身權益遭到侵害時,可以及時地使用法律進行維權,可以正確地使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大學生權益研究,必須建立在合法教育之上,學生要掌握《合同法》以及《勞動法》,另外,還需要豐富相關維權知識。只有大學生具有這些知識之后,他們在出現權益問題時,才可以和單位據理力爭,才可以保障自身權益。
二 學生關注自身利益
1.畢業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畢業生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是畢業學生走向社會的要求。畢業學生應熟悉我國就業政策,應該了解相關法律。明確自身的義務和權益,這是學生進行維權的關鍵。如果在工作單位,發現單位規定的制訂侵犯了自身權益,學生可以依據法律,執行勞動合同規定,確實維護自身權益。
2.簽訂勞動合同要謹慎
勞動合同是維護畢業學生的重要憑據,是發生勞動糾紛時,處理糾紛的重要憑據。在簽訂勞動合同時,要認真地研究每一個條款,要仔細地研究合同細節,合同內容、期限、支付方式、福利待遇等條款要明確。同時需要研究其中的懲罰條例,將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充分考慮在內。對每一個涉及權益的條例都要進行詳細研究,如果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哪個條款有疑惑,那么應及時提出,雙方進行解決。另外,還需要明確當發生勞動糾紛時,處理方式和仲裁過程,這樣在自己執行勞動法時,才可以做到得心應手。就業者還可以仔細研究用人單位宣傳的材料,將這些原始材料作為維權的證據。這樣可以更好地遏制用人單位發布虛假招聘信息或進行違約行為,確實維護自身利益。
3.強化維權意識
很多大學生,他們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很多大學生忽視了就業陷阱,沒有提高警惕,使得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如要清楚用人單位是否有稅務營業執照、工商執照,是否有固定的經營場所等,這些方面的了解能幫助大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就開始維護自身權益,避免不必要的侵權事件出現。因此,畢業生在找工作之前,需要在相關地方了解勞動合同,如注意用人單位規定的實習時間、試用時間等,當正式簽訂勞動合同時,需要保留自身和用人單位之間的用工憑證,方便在發生糾紛時,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很多用人單位,正是借用“試用期”,侵害畢業生權益。沒有保留相關憑證,畢業生很難維權。在就業過程中,如果發現招聘單位存在侵權行為,有強迫從業者傾向,那么從業者可以向上級部門提出申訴,另外再向仲裁機構提交申請,要求進行仲裁,如果得不到解決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用人單位,切實維護自身權益。
三 結束語
畢業生要健全自身法律意識,在工作崗位中要懂得維護自身權益。社會也要給畢業生創造一個公正的平臺,讓他們在其中發揮智慧。
參考文獻
[1]曾平江.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權益保護問題探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8)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