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立的油畫《父親》,被稱為中國當代油畫的巔峰之作。它的誕生,震撼了中國乃至整個世界!它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兩代人,相信會一直影響下去。為什么一幅油畫會有如此強大的震撼力?我們從中能讀懂什么?又能感悟到什么?
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極度張揚著創(chuàng)作者的人文情懷,并以其豐富的思想內涵深刻影響著每一個人。我們要以一顆平靜的心;以一顆去除雜念的心;以一顆去除世俗的心;以一顆去除污穢的心,走進她、品讀她,與她交流,與她擁抱,在交流和擁抱中,陶冶我們的情操、洗滌我們的靈魂、喚醒我們的人性、生成我們的人格。
一 油畫《父親》的誕生過程
1980年,還是個大三學生的羅中立,為參加學院的畫展,他苦苦地構思作品。他想到了“文革”——國家的教育垮掉了、工廠垮掉了,唯有農業(yè)沒有垮掉。農民在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和極端惡劣的生產環(huán)境中生產糧食,是他們保證了我們這個國家沒有垮掉。
羅中立以一種感恩的心,毅然走進了環(huán)境惡劣的大巴山區(qū)。他要畫一位普通的農民,油畫《父親》由此誕生。
二 嘆為觀止的藝術表現(xiàn)力
油畫《父親》內涵豐富,它傾注了創(chuàng)作者的全部情感,它是那樣地鮮活!《父親》已超越了藝術,藝術家將一位飽經風霜、歷盡滄桑和歷經磨難的父親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他是那樣地憨厚、慈祥,從“父親”的眼神中,我又讀懂了“父親”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他“鮮活”到可以“呼之欲出”,我們可以與之說話、與之擁抱。
三 《父親》的藝術思想與人文精神
第一,羅中立通過繪畫這一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將自己的感恩思想、尊敬和報答情感融入《父親》,為其注入鮮活的生命。羅中立認為:在特殊時期,是中國億萬樸實的農民,是父親,用他那堅如磐石的肩膀救國于危難,扶大廈之將傾。
藝術家羅中立,把代表了千千萬萬依靠農民種糧供養(yǎng)的中國人對父親的崇敬、感激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是人文精神的萬丈光芒,更是藝術家崇高人文道德的再現(xiàn)!
第二,《父親》的臉上寫滿了“堅強、忍耐、包容、勤勞、慈祥、樸實、奉獻、滄桑和渴望。”它能喚醒我們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去讀懂父親、知道感恩、善待親人、笑對人生。
四 《父親》藝術思想的影響力
第一,油畫《父親》中的父親,不懂得政治化的大道理,但他在和命運、環(huán)境的抗爭中,一直充滿著渴望——父親渴望自己能夠過上好日子;渴望兒女能走出大山;渴望擺脫貧困,享受美好生活。
種糧不交稅、上學全免費還有補貼;工業(yè)反哺農業(yè),城市支援農村。這是“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處處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新時代的真正到來!
現(xiàn)在,父親的臉上寫滿了歡樂,綻放著笑容。“父親”的渴望正在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這是“畫外音”。
第二,面對滿身泥土、滿臉汗珠、滿臉滄桑,充滿渴望的父親,我們想到了什么?我們應為父親及其所有親人實實在在做點什么?
我們應該以一顆平靜的心,以一顆去除雜念和功利的心來品讀《父親》、欣賞《父親》。由此,再去解讀生活中的父親。以感恩、報答、關心和孝敬的真摯情感駐足在父親的眼前,彈去父親身上的塵土;擦去父親臉上的汗珠;接過父親肩上的擔子,陪父親一同走過回家的路。或者坐在父親的床前,捋一捋父親滄桑的白發(fā),捶一捶父親酸酸的脊背。讓父親重溫一次久違的天倫之樂,不要將“常回家看看”作為父親魂牽夢繞的渴望。
由油畫《父親》到我們生活中的父親,這是一次靈魂凈化的過程,是人性被喚醒并得以回歸的過程!
第三,整個社會都在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親情冷漠,不懂報恩,心理陰暗,不敬不孝。但是,在我們的教育中,只是要求孩子要這樣,不要那樣,這種簡單蒼白的說教,孩子怎能接受。
如果我們用心去開發(fā)人文教育的教材,我認為油畫《父親》就是很好的教材!我們應引導學生來讀懂它,讓每一名學生都講一講關于父親的故事,回家觀察父親,學著理解父親,這要勝過簡單說教。
這就是油畫《父親》的強大藝術魅力和人性光輝之所在。如果在教育中,讓學生時時處在藝術的“包圍”之中,讓孩子的心靈時時處在藝術的熏陶與感染之中,那么,我們渴望孩子的“人性回歸”與“心性完善”就不再是夢想!“人心向善”與“棄惡揚善”的人文理想和“國人”文明程度的真正提高,在不久的將來即可變?yōu)楝F(xiàn)實。
羅中立先生的《父親》來源于知青的他深入農村生活,與“父親”的朝夕相處,讓一個工人家庭出身的他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和親身的經歷,培養(yǎng)出深厚而又崇高的純潔感情。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國農民勞動者的形象。黑土一樣的臉,莽原一樣的皺紋,深凝又蒼遠的目光,是歲月的沉淀、泥土的呼喚,迎面而來的不是溫暖而是震撼,是漫長的希望中煎熬著,執(zhí)著于命運無數的掙扎里,歲月滄桑,一瞬間,凝聚得像從堅壁的巖石深重又醇厚的泥土里突然迸發(fā)出的永恒瞬間。
藝術總在亙古曠遠的時空和人類情感的心宇里流淌出交融的路。心雨從這張油畫里讀出皺紋里的命運,提出對未來的深思,難能可貴。盡管詩人一樣深置于這艱澀之中,盡管未來依然在遙遠的未來,一樣讓遠離土地的人們回望。
〔責任編輯: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