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旨在考查英語介詞語義的多義性,對比分析了Taylor and Evans的方法和基于具身理論的認知方法,研究了英語介詞(以over為例)的多義性,指出了具身原理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矯正語義研究的新方法,即研究同一語言不同單詞間語內意義關系以避開語境和百科知識的干擾,這種語義分析方法有利于矯正傳統語義分析方法的不足。
【關鍵詞】空間介詞 多義性 認知 語義分析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7-0010-02
一 引言
介詞的一詞多義研究一直以來是認知語言學研究的焦點。相比于詞匯詞,介詞在意義上更多地表示程度的不同而不是種類的不同,介詞意義比詞匯詞更抽象。先前盛行的認知語言學觀點認為“動作”“路徑”與介詞類的意義有必然的聯系。
Tyler and Evans就這一觀點提出了質疑。根據Tyler and Evans,動作和路徑的語義特征是錯誤派生的,這兩個語義特征來自于語言元素的語境意義,介詞與這些元素一起一方面被慣例化通用,另一方面來自于世界的百科知識因此語義特征動作和路徑被錯誤地投射到介詞意義之上。
如(1)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a lazy dog.這個句子并不能說明動作是over固有的語義特征。“動作”的義項來自句子中動詞jump的語義以及人類對于事件場景的通常理解,嚴格來說,不是來自于介詞over的真正意義。同樣的推理適用于over的“above-across”義項,這一義項被認為是over的特殊意義。根據這一特征不是over的固有意義,而是源于概念層次語言提示的整合,這種整合最大限度地關聯并且接近我們與現實世界的相互作用。因此,在上述例子中并不是over的語言意義告訴人們狐貍越過狗的軌道,而是我們關于跳這一動作的常識,狐貍和重力的力量動態提示了over的意義。因此,狐貍跳的軌跡與over的真正語義無關。
Tyler and Evans涉及的問題屬于語義研究中持續長久的辯論主題。這一難測的問題是怎樣正確地區分一個特殊語言術語的語言意義,在這個例子中就是介詞的意思和其組合語境以及我們對于世界(語境)的百科知識。Tyler and Evans提出雙重調整來修正傳統的認知方法以獲得更精確的語義分析。這兩種調整與Tyler and Evans溫和多義方法一致,這一方法通過區分語言術語的不同意思和依賴語境的用法,試圖控制與語言術語相關的不同意義的數量。
二 Tyler and Evans的研究評價
本文認為,Tyler and Evans的溫和多義方法不能很好地解釋介詞的多義現象,Tyler and Evans對介詞多義性的解決方案是不公正的,特別是認為介詞的核心意義在本質上與空間結構有關。這里有三個觀點:第一,Tyler and Evans支撐over的核心空間意義的例證存在問題。over的核心空間意義的確由所舉的例子而來,然而,這些例子都與空間語境有關,但這些例子在over的所有用法之中并不具備典型性,他們的數據僅僅證實了空間核心意義的設想。第二,歷時證據不能充分支撐介詞的核心空間意義。認知語言學認為介詞抽象及非空間意義來自于原空間意義,因此,over的隱喻義來源于其空間義,本文從over的空間義入手,著重研究over與其相鄰介詞的區別義項特征。盡管大量文獻闡釋over的核心義為“上方超越”,少量的歷時證據能夠給予佐證。因此,over的核心用法應給予歷時證據加以證明。第三,具身方法,特別是用概念意象圖示解釋介詞的核心意義存在不足。近來,具身方法關于人類空間認知和語言之間關系的見解在詞匯語義學上產生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循環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所謂的空間范疇的自然屬性問題。
歐洲結構主義提出的解決方案包含雙層意義。第一,語義分析介詞的意義,這種分析基于“同一語言中詞匯之間的語內意義”。第二,介詞意義從本質上不同于詞匯詞。盡管詞匯詞有“自動義”價值,介詞有工具義,即關系義,依賴語法與其他單詞結合,達到語義自治的目的。本文基于歐洲結構主義語義分析方法將呈現over的另一種語義分析法。此外,結構主義所提倡的語義視角是唯一能夠公正語義的分析方法。
三 矯正over語義分析方法
本文同意Tyler and Evans的觀點,即分析介詞語義時避免與語境或百科知識相關的語義信息,這些信息應與介詞的真正意義加以區分。歐洲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對語義學的認知方法提出了質疑,Van der Gucht et al.對Tyler and Evans關于over的語義分析作了如下觀察:
Over的語義在The arrow flew over the target and landed in the woods例子中是“上方超越”,在She thought over the problem中是“注意焦點”,“上方超越”和“注意焦點”這兩個語義特征不是由介詞的本身意義決定的,而是由介詞與其他詞匯的語法結合體決定的,例如fly over X(“上方超越”),think over(“注意焦點”),turn X over to Y(“轉移”),prefer X over Y(“比較”)等。因此從上述例子中可以得出結論:Tyler and Evans關于over多義的陳述是有缺陷的,他們認為由介詞與其他詞匯形成的語境推斷而來的意義為介詞的基本意義。
在這一部分,本文基于歐洲結構主義的方法提出了一種新的語義研究方法,這一方法指的是分析“相同語言背景下的語內意義”。這種新的語義分析的目標與Tyler and Evans的一致,能夠有效避免over在例句中的解釋中將人類百科知識投射到介詞的真正意義,這種語義分析的目的是找出哪一特征與介詞意義相關。
注:“+”指的是積極語義特征,即介詞必須表達的特征;“-”指的是消極語義特征,即介詞不能表達此特征;“±”指的是中性語義特征,這就意味著這一語義特征的表征是與其他詞匯結合而來的。
介詞不像名詞和動詞有其自身意義,介詞有工具意義,介詞需要與其他詞匯組合表達概念。工具意義解決了矛盾,一方面介詞的解釋受語境的限制;另一方面,話語解釋區別于孤立介詞的真正語義。
從方法上來說,語義方法分析工具意義與分析詞匯詞語義方法相似:這兩種意義都基于交換試驗評價語義特征的相關性,排除并結合其他詞匯對介詞意義進行分析,固化了工具意義。交換試驗包括同一句子中替換不同介詞以評價它們
對句子解釋的不同效果。因為我們只替換介詞,在對介詞的解釋中很好地控制了可能混雜的語境效果。交換測試能保證我們檢測的是介詞的意義而不是其他話語元素的語義效果。
語義分析涉及多個語言術語的范例分析。在這次研究中,將over與其他意義相近的介詞進行對比,其他介詞的分析涉及above和on。
如:(2)A lamp is over the table.(3)A lamp is above the table.(4)A lamp is on the table. 在句子(2)中,over 沒有與table接觸,也沒有受到table的支撐作用,但是over表示lamp在table的正上方,而above僅僅表示lamp在table上方。
如:(5)The book is over the table.(6)The book is above the table.(7)The book is on the table. 在上述例子中,句子(7)比較正確。書在桌子上,按照人們常規思維,書與桌子應該是互相接觸的,但是書比桌子小并沒有覆蓋桌子,桌子對書起支撐作用,因此此處只有on符合這個條件。
如:(8)The cat jumped over the wall.(9)The cat jumped above the wall.(10)The cat jumped on the wall. 在上述句子中,句子(8)中,over表示貓從起到落的弧形途徑,句子(9)中,above僅僅表示貓朝著墻的方向跳去,強調動作方向;句子(10)中,on表示貓跳到墻上,強調接觸。
如:(11)He laid the tablecloth over the table. 這句話中,桌布雖與桌子接觸但是長于桌子,桌子隱藏于桌布的下面,因此從上面看桌布已經覆蓋了桌子,能表達這一語義的只有over,on只表示物體與界標接觸,通常物體比較小,沒有完全覆蓋界標。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over區別于其他介詞的特征是“正上方”“弧形途徑”;above表示“在……上方”,此語義在某些語境可與over替換;on的語義“支撐”“接觸”可與其他介詞區分。
四 結束語
本文針對Taylor and Evans的介詞語義分析方法和具身原理的方法提出質疑,以一種新的角度考查英語介詞語義的多義性問題。本文嘗試提出了矯正語義研究的新方法,即研究同一語言不同單詞間語內意義關系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有效避開語境和百科知識的干擾,有利于矯正傳統語義分析方法的不足。本文以英語介詞over為例,通過比較其相似單詞above和on的語義得出結論:over的“正上方”“弧形途徑”語義以及on的“支撐”“接觸”語義可以區分它們的應用語境。由于數據搜集的局限性,本文僅僅將over、above和on進行對比,沒有窮盡相近語義介詞的比較,以后的研究可以從這個角度對介詞多義性進行補充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程琪龍.介、副詞over相關意義的指號分析[J].現代漢語,1995(3)
[2]劉家榮.多義詞over及其語義鏈[J].現代外語,1997(2)
〔責任編輯:高照〕